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对特殊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市教育局学校特色发展的具体要求,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情况分析:
在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地位日益重要,因为它是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下的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显得十分的重要与必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大多数学生是寄宿制,每天都生活在几乎是封闭的校园中,长期以往对于校园的美好印象也逐渐减少,往往会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爱上学校;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最大发展;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初步形成适合特殊儿童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适合特殊儿童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促进特殊儿童身心与能力发展的新动力。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
1
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以个别化为重要特征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
2.努力搭建特殊儿童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特殊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兴趣与爱好的发展,并逐步提升为技能;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好平台,让特殊儿童走出校园,更好地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回报社会。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引导教师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实施个别化教学。(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务处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吴巧华 副组长:吴巧宏
2
成 员:黄志阳 侯小伟 梅小燕 王金平 张谢莉 丁茂林 张 艳 孙军民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德育处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小组
由教研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及教育学设施现状,结合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即国家课程校本化、体艺课程特色化、劳动课程个性化,从而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三个类型,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类,二是体艺特长类,三是劳动技能类。
3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类。其主要是针对当前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落后与基础教育及时代发展的现状,对现行聋校教材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并结合我校“三步两案一多”课堂教学模式编制适合特殊儿童学习的教学案,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国家课程实施模式。包括聋校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等课程的校本化实话。
2.体艺特长类。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将学生组成相关活动小组。主要包括体育(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等)、舞蹈、美术(素描、国画、儿童画等)。
3.劳动技能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开设相关劳动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糕点、烹饪、家政、手工等。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学校分别发放教师、学生和家长调查表,充分征求意见与需要。 2.申报 教师自主申报。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①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②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
③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4
教务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实施
一、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教务处制订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下发到每个班级。
校本课程中学部每周4课时,小学部每周2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和学生名单。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学期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竞赛和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
5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
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
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校本课程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
(1)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密切联系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有现实意义 *课程宗旨较好体现现代价值观念 *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 (2)课程目标的确立 *目标明确、清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6
*能考虑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3)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 (4)课程评价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分为: (1)指导思想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 (2)目标内容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3)指导过程
*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重视个别教育,促进人人发展 *设计训练针对性强,方法灵活、生动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5)全体性
*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6)全面性
7
*掌握学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7)主动性
*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 (8)创新性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3、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时成绩(C),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成绩;超过90%,可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成绩(P),即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40%。
(3)结业成绩(K),即课程结业成绩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附件:1.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 2.校本课程审议表 3.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4.教师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2014年12月20日
8
附表一:
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
教研组 申报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课时数 学分设置 负责人 具备开设课程的基础 课 程教学 目 标 成员 9
课程 内 容 概 要 课 程 实 施 计 划 10
主要教学方式 课 程 评 价 模 式 教研组
11
意见 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意见 组长: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校长意见 附表二:
年 月 日 校本课程审议表
审议标准
12
分值 得分 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或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的一致性?是否科学、合理、有效? 是否与校本课程总体规划的一致性? 教案要素是否完整?各要素之间是否一致性? 目标的陈述、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关于实施与评价的建议等是否规范与可行? 课程内容及实施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需要的条件或资源是否具备? 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总 分 15 10 10 20 15 15 15 审议人签名:
附表三: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学科: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
13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课 程 目 标 授课 对象 总课 时数 学分 课 程 内 容 课程实施 建议(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 课程实施简述(教学计划或教学手段等) 课程评价简述(评价方式、评价实施等简述) 第一课时 课程详细内容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14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第十课时 第十一课时 第十二课时 第十三课时 第十四课时 第十五课时 第十六课时 第十七课时 第十八课时 教研组 意见 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意见 教研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表四:
教师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15
学校 课题 一级 指标 班级 学科 执教者 评课者 年 月 日 参考 分值 4 3 3 4 4 4 5 3 3 6 3 4 2 2 6 6 7 6 5 6 7 7 总分 实得分 评课摘要 二级 指标 指导 思想 10分 目标 内容 8分 三 级 指 标 1.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2.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 4.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5.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6.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7.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善于设趣导疑 指 导50分 指导 过程 24分 8.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9.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 10.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 11.设计训练针对性强,课堂灵活、生动 教师 素质 8分 全体性 12分 全面性 13分 主动性 11分 创新性 14分 等级 分数 1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13.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14、板书科学、新颖、美观 15.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16.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17.掌握学法,习惯良好 18.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19.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20.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 21.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22.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学 50分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