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1-06-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必须扎实地进行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关键词】 语文、素质、教育、教学、人才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teaching of Chinese

Huang Jialia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ra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to people’s quality, Chinese must carry o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sturdily, pass various means as basic discipline, change the already existing teaching mod

【Key words】Chinese, quality, education, teaching, talent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言文字是接收、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是思维过程、思维成果的载体,在各种素质中,语文素质最为重要。这就为当今的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单纯的应试教育手段培养出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

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操。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之学科,语文教材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材中选入了不少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大都以形象简洁的语言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教材中还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如:《桂林山水》、《日月潭》等。都是情文并茂,很有感染力。

在讲解此类课文时,要设身处地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如:讲《大海的歌》,老师一上台,精神抖擞,并充满激情地演讲,然后打开配有轻快音乐的课文朗诵录相。这样,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去,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已经移位到了大海边。尽情地沐浴海风的吹拂。

2.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使他们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获益非浅。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语文教学大纲又明确的规定,说话方面要养成“语言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有礼貌”的习惯,写作方面要养成“不写错字、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等。

首先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引导,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从教三十年来,坚持让他们准备三本一书,“三本”指课堂笔记本、阅读笔记本、日记本。“一书”指《现代汉语词典》。“三本一书”的应用会使学生养成勤于笔记、摘录、坚持写日记,乐于查字典的好习惯。如一上语文课,先教学生怎样做笔记。习惯成自然,上语文课做笔记就成了习以为常的事了。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自由,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注意时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上,教师要努力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陶醉于美好的艺术境界,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课下,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耐心细致地个别辅导,使他们体验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新感觉。师生之情和谐融洽,学生学语文兴趣才能日渐浓厚,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3.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精心设计听、说、读、写训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指导教学《养兔日记》一课时,设计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首先从解题入手,引导学生注意它与别课的题材不同,使他们从开始接触课文,注意”日记”的特殊表达方式。教学第一则日记我采用自学的方法,着重训练学生读的能力。指名逐节朗读课文,说说自已读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教学第二则日记,我要求学生不看书,认真听课文录音,主要训练学生听力,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再读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口头归纳。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既有读的训练,又有写的训练,还特意安排了较多的听和说的训练,力图使学生的各种语言能力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在语言感受能力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既有形象思维,也有理性思维。语言功夫不过关,写不出好文章。语言表达能力不错,但不善于思考问题,同样写不出好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引导学生对富有特色文章的语言、章法、风格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都能获得美的感受,优秀作品是作者思维能力的展示,体现了作者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独具匠心,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选择特色明显的作品进行分析,分析遣词造句,分析段与段的衔接,分析前后呼应等等。虽然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文学家,但通过分析能够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养成文气畅通、思路明了、脉落清晰等良好习惯。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创新、讲解提问法、讨论法、辩证法、自读

指导法,各种方法交互使用不一而足,时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会做的事,决不做简单复杂的无效劳动,学生能做的事,绝不越俎代疱事倍功半,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实践、去创新,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凭借语文教材,培养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利用插图,引导想象。小学语文《锄禾》一课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锄草的农民,在烈日下擦着汗,抬头望着太阳。在授此课时可以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这个农民当时又渴又累的情景,从而使低年级学生在理解这首古诗时,能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此外还可以用场面记叙,景物描写,关键词语和标点,基础训练题等途径,引导学生想象,都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农村,由于农民本身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更忽视了学前熏陶。所以学生一旦走进课堂,进入课本里的角色,好多东西对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这和父母教给他们的远远不一样。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才能使之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把自己的思维融化进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如某年的“六一”儿童节开会时,天上突然乌云密布,学生都闹着回家,我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素材”,就引导学生观察面前天上的变化,人们的动作、神情,被雨淋湿又是一种什么感受,雨后,人们又在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素材,以后再遇到有关雨的描述时,他们就觉得比较容易了。

总之,语文教学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素质,需要大胆更新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学艺术,认真研究学生特点,站在社会和时代的高度,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收稿日期:2009-04-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