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人民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十多年前陪先生去湘西探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他牵着我的手,使劲挤上了向西的火车,车厢里拥挤得几乎没有插足之地,足足站立了九个多小时,腿都要僵直了,才终于等到有人下车,找到一个座位,大约凌晨三点多,晕乎乎的跟在他身后下了火车,这是一个临西的一个小站,要从这里转汽车去另外一个山城,黎明时分,登上了去邻县的早班车……
这是山里唯一的一条盘旋公路,在大山里婉转延伸,两边群山环绕,汽车在“s”形状的山路上盘旋而上,既而又盘旋而下,横穿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我的心瞬间也提到了嗓子眼,公路很狭窄,两车相会的时候,对方都必须礼让三分,否则,就有坠入万丈深谷的可能,坐在车上,身子左右摇摆,我一身冷汗,分外紧张。
到达县城是上午10点多,再坐汽车到镇上,爬上中巴车,山道弯弯,山路更加险要,虽然我们疲惫不堪,睡意朦胧,但丝毫不敢放松紧张的神经,也不敢闭上眼睛休息片刻,一直坚持到下午三点多,才到达镇上,下了车,先生精神抖擞,回家的感觉让他特别兴奋,我的目光被一条古老的街道吸引住了,这里称为“驿道”,说是很早以前,进山的人,赶着马儿经过长途跋涉后,在这里休憩的地方,两边都是古老的木房子,也有后来新建造的吊角楼,满眼是典型的西部风情,一条清澈的小河横过街口,安静地流淌着,先生指者着远处水岸上那片房子说,那儿是他上初中时的学校,学校的大山后面就是他的家。
进山的路狭窄,崎岖,险要,我气喘吁吁爬过了一座山,走不动了,他笑呵呵鼓励我,“加油,就要回家呢!”我问:“还有多远?”“就在前面的山下”,他回答。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咬着牙,往前爬,没多久,脚被磨起了血泡,疼痛难忍,泪就不自觉的掉了下来。唇干口燥的时候,正好看见一眼泉水,石头上还放了一把木勺子,先生说这是给赶山路的人解渴之用的。
又翻过了一座山,我就赖在地上再也不走了,不停的埋怨他,:“早知道这样远,我就不来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先生着急抓脑搔耳,不停的安慰我:“你真是没水准,人家发钱来这旅行呢,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你真不懂得欣赏这自然的毫无雕琢的风景……坚持一下,就要到了,家就在前面的山脚下。”
看我的脚红肿厉害,他让我在路边休息一下,很快就跑进了山里人家,不太一会儿,手里拿着一双柔软的布鞋来给我穿上,是那种千层底的手工布鞋,换上布鞋,脚果然舒服多了,走路也轻快了很多。原来,山里的女人心灵手巧,人人都会自己做这样的布鞋子,在当地真是不足为奇,而我,是平生第一次穿着这样舒服的布鞋爬这么高的山。到如今,记忆犹新,我依然戏谑他,“就在前面的山脚下”就这一句话把我骗回了家。
后来才知道,我们那次断断续续居然走了五十里山路,回一次家,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很辛苦,真正体会了“山外有山”的感觉。因为山里交通不便,山里人的生活贫穷而闭塞,生活物资紧缺而昂贵,“靠山吃山”的优势根本得不到发挥利用。因为交通不便,山里人因为急病,或者难产等急症,而没有能力走完这条长长山路的人有很多,婆婆扳着手指就能数出一串把生命留在这条山路上逝者的名字来……
那些过去的记忆随着小河的流水不知疲倦地流动着,山里人的生活主题,真的无法更改宿命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山里人,一直渴望和期待修一条宽阔平坦的路,来改变贫穷的命运,这是几代山里人的梦想。
几年以后,有了一趟直达县城的卧铺汽车,回家就方便了些,又听说,国道改成高速公路,下车后的那段山路,也修宽了些,终于可以坐摩托车进山了。修了路,山里人能走出去了,山外的人学了本事回到了山里,回家的路,是一根纽带,带来了山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建了,电话通了,山里的资源运出山去,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后来,常张公路修好了,长吉公路也修通了,有了自己的车,国庆长假,带着孩子家人,回老家去看父母,六、七个小时后就能到达县城,通往山里的路,全部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车子一直开到父母家门口,终于看到年迈的父母脸上灿烂的笑容,飞扬在那棵古老的枫树下,看到山里人的目光如这进山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