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埃及希腊罗马园林

2020-10-26 来源:好走旅游网
古埃及园林概况

埃及文明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尼罗河。每年尼罗河水定期泛滥之时,夹带着大量泥土奔腾而下,淹没了两岸的土地。大水退后留下一层宜于农业生产的沃土,覆盖在河流两岸及三角洲上。 定期泛滥的河谷但并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干旱少雨的气候和高地上瘠薄的土壤,也使得埃及的森林资源非常稀少。因此,埃及人视树木为尊崇的对象,对培育树木十分精心。

位于非洲大陆东北角的埃及,冬季温和、夏季酷热、日照强度大。这一气候特点也对园林的形成及特色影响显著。在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的遮荫作用十分重要。此外,能够带来湿润的水池也是必不可少的造园要素。

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发展,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埃及园林的布局。

有关埃及园林的史料可以上溯到大约公元前2700年的斯乃弗罗统治时期,在墓穴中有描绘园林的形象。由此推论,从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2160)开始,埃及就有了种植着果木和葡萄的实用性园林。这些广泛分布在尼罗河谷中的面积狭小、空间封闭的实用园,便是埃及园林的雏形。此时园内的灌溉系统设置已经十分精心了。

古埃及游乐性园林的出现,是在新王朝时期之后。园内最初只有一些乡土树种,如埃及榕、棕榈等,后来又引进驯化了黄槐,石榴,无花果等。古埃及园林的实物虽已荡然无存,但是,从流传下来的壁画、雕刻中,人们仍可以大致了解其风貌。

古埃及园林类型

根据史料所载,古埃及园林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宅园

古埃及宅园的建造,在十八王朝时期(始于公元前1570年)出现高潮。 圣苑

埃及的历代法老都十分尊崇各种神祗,为此营造了大量圣苑。据记载,在拉穆塞斯三世(Ramses III,公元前1198-1166年)统治时期,这位法老共设置了514处圣苑。当时的庙宇领地约占全埃及耕地的六分之一,可见其盛况。 墓园

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是在另一世界中生活的开始。因此,法老及贵族们都为自己建造巨大而显赫的陵墓。

古埃及园林特征(1)

古埃及园林的形式及其特征,是古埃及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在一个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首先追求的是如何创造出相对舒适的居住小环境。因此,古埃及人在早期的造园活动中,除了强调种植果树、蔬菜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外,还十分重视园林改善小气侯的作用。

在干燥炎热的气侯条件下,阴凉湿润的环境就能给人以天堂般的感受。因此,庇荫作用成为园林功能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树木和水体就成了古埃及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此外,棚架、凉亭等园林建筑也应运而生。

水体既可增加空气湿度,又能为灌溉提供水源;水池既是造景要素,又是娱乐享受的奢侈品,成为古埃及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水池中养鱼、水禽,种植睡莲等,形成水生植物和水禽的栖息地,也为园林增添了自然的情趣和生气。

植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丰富多变,如庭荫树、行道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及桶栽植物等。甬道上覆盖着葡萄棚架,形成绿廊,既能遮荫,减少地面蒸发,又为户外活动提供了舒适的场所。

古埃及园林特征(2)

早期的埃及园林中,花卉品种比较少,种植数量也不多,其原因或许也是因为气候炎热,不希望园林中有鲜艳的色彩。只是当埃及与希腊接触之后,花卉装饰才成为一种时尚,在园中大量出现。埃及从地中海沿岸引进了一些植物品种,丰富了园林中的植物品种。

由于水体在园中的重要作用,古埃及园林大多选择建造在临近河流或水渠的平地上。园内一般地形平展,少有高差上的变化。池水略低于地面,呈沉床式,以台阶联系上下。园地多呈方形或矩形,在总体布局上有统一的构图,采用严整对称的布局形式,显得严谨有序。

大门与住宅建筑之间是笔直的甬道,构成明显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布置着凉亭和矩形水池。主要入口建造成门楼形式的建筑,称为塔门,十分突出。

古埃及的宫苑和宅园,不仅四周围以高墙,而且园内也以墙体分隔空间,形成若干个独立并各具特色的小空间,互有渗透和联系。各院落中有格栅、棚架和水池等,装饰有花池和草地。这种将园林分隔成数个小型封闭性空间的布局方式,与后来的伊斯兰园林很相似,也许同样是为不同家庭成员的使用要求而设置的,同时也易于形成荫蔽和亲密的空间气氛。

古埃及园林特征(3)

从社会因素及宗教思想上来看,浓厚的宗教迷信思想及对永恒的生命的追求,促使了相应的神苑及墓园的产生。

园中动、植物种类的运用也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埃及人将树木视为奉献给神灵的祭祀品,以大片树木表示对神灵的尊崇,雄伟而有神秘感的庙宇建筑周围都有大片林地围合而成的圣苑。

其中往往还有大型水池,池中种有荷花和纸莎草,并放养作为圣物的鳄鱼。在法老及贵族们巨大而显赫的陵墓周围,有为死者而建的墓园,规模通常不大,也和其他古埃及园林一样,园中以大量的树木结合水池,形成凉爽、湿润而又静谧的空间气氛。 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了古埃及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也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埃及园林的布局。由于天然森林的匮乏,而植树生长又必须开渠引水,进行灌溉。这些都使得埃及园林的形成,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因而其布局也采用了整形对称的规则式,给人予均衡稳定的感受。行列式栽植的树木,几何形的水池,反映出埃及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力求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思想。这正表明东、西方园林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从一开始就代表着两种思维方法、由两个方向发展的,从而形成世界园林两大体系的先导。

一、古希腊概况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希腊文明对罗马文明的影响很大,并开创了欧洲的传统与文化。古希腊人对园林的兴趣与爱好,也对西方园林有着直接的影响。

古希腊的范围不仅限于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半岛,还包括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岛屿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沿海地区。希腊半岛多山,山峦之间形成一块块平原和谷地。半岛内部交通不便,但是,海岸曲折,港湾很多,为海上交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海中诸岛的航海事业则更为发达。

希腊文化源于爱琴文化,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爱琴文化开始以克里特岛为中心,称为米诺斯文化,在公元前2000-1400年间,曾经辉煌一时。此后,转为以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为中心,称为迈锡尼文化,也曾兴盛了两个多世纪。直至公元前12世纪,由于多利安人入侵,爱琴文化衰落,爱琴海地区的繁荣景象也开始黯淡下去。

希腊虽由众多的城邦组成,却创造了统一的希腊文化。希腊是多神论的国家,这些神与人的生活极为融洽,是人类理想的化身。希腊神话文学也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说:“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即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希腊神话不仅是希

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在罗马时代仍然得到不断的发展。古希腊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都以希腊神话作为创作的素材。

为了祭祀活动的需要,古希腊建造了很多庙宇。在祭祀的同时,往往还有音乐、戏剧表演、诗歌朗诵及演说等活动。相传阿多尼斯(Adoni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美少年,被爱和美女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即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Venus)所爱。阿多尼斯在狩猎中被野猪咬死,由于阿佛洛狄忒的爱感动了冥王哈得斯,于是允许阿多尼斯一年中有六个月可以回到光明的大地与爱人相聚。这一神话故事自希腊至罗马一直脍炙人口,每年春季,雅典的妇女都集会庆祝阿多尼斯节。届时在屋顶上竖起阿多尼斯的塑像,周围环以土钵,钵中种的是发了芽的莴苣、茴香、大麦、小麦等。这些绿色的小苗好似花环一般,象征人们对神的祭典,并唱挽歌哀悼。这种屋顶花园就称之为阿多尼斯花园。这一传统一直沿续到罗马时代,据称罗马的阿多尼斯节更为隆重,其盛况可与希腊的酒神节相媲美。此后,不仅在节日里,平时也将这种装饰固定下来了,但不再将塑像放在屋顶上,而是放在花园中,并且,四季都有绚丽的花坛环绕在雕像四周,这大概正是后世欧洲园林中常在雕像周围配置花坛的由来吧!

考古发掘出的公元前5世纪时的一具希腊铜壶上绘制的画面,正反映了对阿多尼斯的祭典。站在梯上的即阿佛洛狄忒,身有翅膀的是她的儿子爱神爱洛斯(Eros),他们正将手捧的陶钵送到屋顶上去(图1-11)。

此外,为了战争和生产,人们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因而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并为此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了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大量群众性的活动也促进了公共建筑,如运动场、剧场的发展(图1-12)。

希腊的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十分繁荣,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图1-13)。尤其是雕塑,其成就是后世再也未曾达到的。文艺创作的繁荣,也促使美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在西方,美学从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陆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家,其中尤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最为著称。他们共同为西方哲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哲学家、数学家毕德哥拉斯(公元前580-500年)认为“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而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中总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他指出美就是和谐,并且探求将美的比例关系加以量化,提出了“黄金分割”理论。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则十分强调美的整体性。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和谐的概念建立在有机整体的概念上。他认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或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如果要显得美,就不仅要在各部的安排上现出一种秩序,而且还须有一定的体积大小,因为美就在于体积大小和秩序”。比例与尺度的原则,为西方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希腊园林类型

(一) 早期的宫廷庭园

在《荷马史诗》中已有对园林的描述。在它所述及的“英雄时代”,强大的迈锡尼文明似乎已经消逝,希腊艺术借取东方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建筑与装饰风格。荷马时代的一些大型住宅便使人想到亚述时代的殿堂。《荷马史诗》中描述了阿尔卡诺俄斯王宫的富丽堂皇景象:“宫殿所有的围墙用整块的青铜铸成,上边有天蓝的挑檐,柱子饰以白银,墙壁、门为青铜,而门环是金的。门两旁还有几只巨大的狗,其中一只是金的,其余是银的,„„大厅两侧摆放着整木座椅,地上铺着当地妇女织的精美的地毯„„”

“从院落中进入到一个很大的花园,周围绿篱环绕,下方是管理很好的菜圃。园内有两座喷泉,一座落下的水流入水渠,用以灌溉;另一座喷出的水,流出宫殿,形成水池,供市民饮用。”由此可知,当时对水的利用是有统一规划的,并达到了经济、合理利用。也可以想像得出,在这样一座豪华的宫殿周围,园林也一定布置得很精致。园内植物有油橄榄、苹果、梨、无花果和石榴等果树。由于气候适宜,布置管理精细,园内四季花果不断。除果树外,据记载还有月桂、桃金娘、牡荆等植物,但是没有关于花的记载,在建筑装饰及衣物、器皿上也无花卉图形。所谓的花园、庭园,主要以实用为目的,生产色彩浓厚。所谓绿篱的应用即以植物作隔离用。此外,历史上首次提到了对喷泉的记载,这也说明古希腊的早期园林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娱乐性了。

公元前12世纪以后,东方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日益增大。到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有着同波斯花园同样迷人的园林。但是,希腊王宫庭园在数量上和影响上不及波斯。而且希腊的城市也不如波斯繁华,没有大型的王宫。所以,在这个时代,首先是私人的住宅院内,受益于植物栽培的进步,不仅有葡萄,还有柳树、榆树和柏树,花卉也渐渐流行,而且布置成花圃形式。月季到处可见,还有成片种植的夹竹桃,并且人们喜爱在园内收集不同品种。这一爱好在以后的罗马帝国时期得到延续。

希腊的文学作品经常涉及到园林,并描述园内的景物。在这些作品中记载了当时的植物花卉,甚至于哪些树木的阴影更宜人,什么样的小溪更使人感到凉爽,而对园林布局只字不提。也许当时的人们对景物的细微变化很敏感,注重细小变化的景观效果,即使是变化不大的景观装饰也能激起人们的灵感,而对整体布局不太重视。

公元前5世纪,希腊在波希战争中获胜,国力日强,出现了高度繁荣昌盛的局面。希腊人开始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兴建园林之风也随之而起,不仅庭园的数量增多,并且开始由实用性园林向装饰性和游乐性的花园过渡。花卉栽培开始盛行,但种类还不很多,常见的有蔷薇、槿、荷兰芹、罂粟、百合、蕃红花、风信子等,这些花卉至今仍是欧洲广泛应用的种类。此外,人们还十分喜爱芳香植物。

这时的住宅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一面为厅,两边为住房。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而当中则是中庭,以后逐渐发展成四面环绕着列柱廊的庭院。希腊人的住房很小,因而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中庭就成为家庭生活起居的中心。早期的中庭内全是铺装地面,装饰着雕塑、饰瓶、大理石喷泉等。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中庭内还种植各种花草,形成美丽的柱廊园了。

这种柱廊园不仅在希腊城市内非常盛行,在以后的罗马帝国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且对欧洲中世纪寺庙园林的形式也有明显的影响。

1、圣林

希腊人同样对树木怀有神圣的崇敬心理,相信有主管林

木的森林之神,把树木视为礼拜的对象,因而也在神庙外围种植树林,称为圣林。起初圣林内不种果树,只用绿荫树,如棕榈、悬铃木等。据称,在荷马时代已有圣林,当时只是种在神庙四周,起围墙的作用,以后逐渐考虑到其观赏效果。在著名的阿波罗神殿周围有60-100米宽的空地,即当年圣林的遗址(图1-14)。以后,在圣林中也可以种果树了。在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旁的圣林中还设置了小型祭坛、雕像及瓶饰、瓮等,因此,人们称之为“青铜、大理石雕塑的圣林”。

圣林既是祭祀的场所,又是祭奠活动时人们休息、

散步、聚会的地方;同时,大片林地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衬托着神庙,增加其神圣的气氛。

2、竞技场

由于当时战乱频繁,而且战败国的公民无论贵贱一概沦为奴隶,因此,需要培养一种神圣的捍卫祖国的崇高精神。而打仗又全凭短兵相接,这就要求公民有强壮、矫健的体魄。这些推动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竞技应运而生。公元前776年,在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次运动竞技会,以后每隔四年举行一次,杰出的运动员被誉为民族英雄。因此大大推动了国民中的体育运动热潮,进行体育训练的场地和竞技场也纷纷建立起来。开始,这些场地仅为了训练之用,是一些无树木覆盖的裸露地面。以后在场地旁种了遮荫的树木,可供运动员体息,也使观看竞赛的观众有良好的环境,并且逐渐发展成大片林地,其中除有林荫道外,还有祭坛、园亭、柱廊及座椅等设施,成为后世欧洲体育公园的前身。

图1—15 奥林匹克祭祀场。

这种类似体育公园的运动场,一般都与神庙结合在一起,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体育竞赛往往与祭祀活动相联系,是祭典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体育场常常建造在山坡上,并且巧妙地利用地形布置成观众的看台。

(三) 公共园林

在古希腊,不仅统治者、贵族有庭园,由于民主思想发达,公共集会及各种集体活动频繁,为此建造了众多的公共建筑物。同时,也出现了民众均可享用的公共园林。

(四) 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Academy)

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人,常常在露天公开讲学,尤其喜爱在优美的公园里聚众演讲,表明当时的文人对以树木、水体为主体的自然环境的酷爱。如公元前390年,柏拉图在雅典城内的阿卡德莫斯(Academos)园地,开设学堂,聚众讲学。阿波罗神庙周围的园地,也被演说家李库尔格(Lycurgue)做了同样的用途。在公元前330年,亚里士多德学堂又常在此聚会。 以后,学者们又开始另辟自己的学园。园内有供散步的林荫道,种有悬铃木、齐墩果、榆树等树林,还有覆满攀援植物的凉亭。学园中也设有神殿、祭坛、雕像和座椅,以及纪念杰出公民的纪念碑、雕像等。后来的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 公元前341-270年)的学园占地面积很大,以致被认为是第一个把田园风光带到城市中的人,由此可见其花园规模之大。此外,哲学家狄奥佛拉斯特(Theophraastos,公元前371-287年)也曾建立了一所建筑与庭园结合成一体的学园,园内有树木花草及亭、廊等设施。

三、希腊园林特征

希腊园林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结合,是作为室外的活动空间以及建筑物在室外的延续部分来建造的,是属于建筑的整体之一部分。由于建筑是几何形的空间,因此,园林的布局形式也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仅如此,当时的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以及哲学家们对美的含义的理解,都影响到园林的规划形式。他们认为美是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合乎比例的、协调的整体,因此,只有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才能确保美感的产生。因为园林是人工创造的户外活动空间,是美好的生活环境,反映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希腊园林的类型多种多样,虽然在形式上还处于比较简单的初始阶段,但是,仍可以将它们看作是后世一些欧洲园林类型的雏形,并对其发展与成熟具有深远的影响。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并通过罗马人对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化产生作用。后世的体育公园、校园、寺庙园林等,都留有希腊园林的痕迹,而且,从古希腊开始就奠定了西方规则式园林的基础。

古罗马园林概况

古罗马包括北起亚平宁山脉,南至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地区。 意大利半岛是个多山的丘陵地区,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由东向西延伸,亚平宁山脉则由北向南,直至西西里岛,只在山脉之间有少量平缓的谷地。冬季温和,夏季闷热,在高起的山坡上则通风凉爽。这种地理气候条件对其园林的选址与布局具有一定的影响。

公元前1000年,不断有印欧语系的民族迁入,主要是埃特鲁斯坎人。公元前900年在阿诺河及台伯河之间,兴起了埃特鲁斯坎文化。到公元前六世纪,其文明程度已有很高水平了。也正是这时被武力强大的罗马人所吞并,所创造的文明也一起被罗马人吸收了。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了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开始建造罗马城。其后的数百年间,罗马势力强盛,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7年,渥大维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代皇帝,称号奥古斯都大帝(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罗马进入黄金时代。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最盛时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成为与中国的汉朝同时屹立于东、西方的两大帝国。

古罗马园林类型

早期的古罗马园林 公元前190年,在征服了被叙利亚占领的希腊之后,全盘接受了希腊文化,包括园林。

古罗马庄园 (VILLA) 效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在郊外建造庄园之风气的流行。著名的政治家及演说家西赛罗(Marcus Cicero, 公元前106-43年) 鼓吹一个人应有两个住家,一个是日常生活的家,另一个就是庄园。推动了庄园建设的发展。

宅园——柱廊园 古罗马的宅园通常由三进院落构成,用于迎客的前庭(通常有简单的屋顶)、列柱廊式中庭(主要是家庭成员活动的庭院)和真正的露坛式花园。

宫苑 在共和制后期,统治者都纷纷建有自己的庄园。景色优美的梯沃里,成为当时庄园集中的避暑胜地。这些庄园的建造,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共园林 沐浴几乎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城市里有很多公共浴场,规模大的甚至还附设有音乐厅、图书馆、体育场、室外花园。浴场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公共社交活动场所。剧场十分

豪华,建筑在功能、形式、技术和艺术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剧场外也有供休息的绿地。还有一些露天剧场建在山坡上,利用天然地形来巧妙地布置观众席。公共建筑前都布置有广场(Forum),它可以看作是后世城市广场的前身。这种广场是公众集会的场所,也是美术展览的地方。

古罗马园林特征(1)

古罗马早期的园林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包括果园、菜园和种植香料及调料植物的园地。以后逐渐加强了园林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真正的游乐性园林以后才逐渐出现。

出于气候的原因,夏季山坡较平地更为宜人,又可眺望远景,促使人们在山坡上建园,罗马城本身就建在几个山丘上。常常将坡地辟为数个台层,布置景物。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发展的基础。

罗马人把花园视作宫殿和住宅的向户外的延伸部分,在规划上采取类似建筑的设计手法。地形处理上形成整齐的台层;园内装饰着整形的水体,如水池、水渠、喷泉等。有着雄伟壮观的大门、洞府;直线和放射线形的园路,两边是整齐的行道树,做为装饰物的雕像置于绿荫树下。几何形的花坛、花池,修剪的绿篱,以及葡萄架、菜圃、果园等,一切都体现出井然有秩的人工美。只是在远离园林中心的地方仍保留其原始的自然面貌。

罗马的园林中很重视植物造型的运用,有专门的园丁从事这项工作。开始只是将一些萌发力强、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修剪成篱,以后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文字、图案,甚至一些复杂的牧人或动物形体,称为绿色雕塑或植物雕塑(Topiary)。常用的植物为黄杨、紫杉和柏树。植物造型艺术在以后的欧洲园林中得到很大发展,造型变化十分丰富,成为一种受人喜爱的园林装饰。

古罗马园林特征(2)

早期的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传统,非常喜爱在园内种植花卉。除采取一般的花台、花池等种植形式外,开始出现了专类园的布置,如蔷薇园,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专类园的出现是植物品种日益丰富的结果。由于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不少著名帝王及将领在远征中都常常将外地的植物带回罗马种植,大大丰富了罗马的植物品种。

此外,还兴起了“迷园”(Labyrinth)的建造热潮。迷园呈圆形、方形、六角或八角形等几何形,园路迂回曲折,扑朔迷离,成为园中用于娱乐目的的一个局部,以后在欧洲园林中曾十分流行。

罗马花园中常采用矮篱围合出几何形花畦,种植花卉。这种形式的花坛在以后的欧洲园林中十分普遍。不过,当时人们的兴趣主要不在于欣赏花朵的姿态和色彩,而是为了采摘花朵,制成花环或花冠,用于装饰或馈赠的礼品。

罗马园林中植物种类丰富,将遭雷击的树木看作是神木而倍加尊敬、崇拜。园艺技术发展,果树按五点式、梅花形或“V”形种植,起装饰作用。著名诗人维吉尔在诗歌中描述理想中的田

园世界,还告诫人们种植树木应考虑其生态习性及土壤要求,如白柳宜种河边,赤杨宜种沼泽地,石山上宜植梣,桃金娘宜种岸边,紫杉可抗严寒的北风等。著名作家老普林尼(Pliny, 公元23-89年)在他的《博物志》中描述了约1000种植物。

古罗马园林特征(3)

在冬季,罗马人一方面从南方运来花卉,另一方面在当地建造暖房。当时用云母片铺在窗上,这是西方最早出现的原始温室。此外,罗马人还从希腊运去大量的雕塑作品,有些被集中布置在花园中,形成花园博物馆,可谓是当今雕塑公园的始祖。花园中雕塑应用也很普遍,从雕刻的栏杆、桌、椅、柱廊,到墙上的浮雕、圆雕等,为园林增添了装饰效果。雕塑的主题与希腊一样,多是受人尊敬爱戴的神祗。

古罗马园林在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园林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十分惊人。据记载,罗马帝国崩溃之时,罗马城及其郊区共有大小园林达180处。古罗马版图曾扩大到欧、亚、非三大陆,罗马园林除了直接受到希腊的影响以外,还有其它各地,如古埃及和西亚的影响。在古罗马也曾出现过类似巴比伦空中花园

的作品,人们在高高的拱门上铺设花坛,开辟小径。台地式花园就吸收了美索布达米亚地区金字塔式台层的作法,而有些狩猎园仿效了巴比伦的猎苑。

罗马人将希腊园林传统和西亚园林的影响融合到罗马园林之中,对后世欧洲的影响更为直接,文艺复兴运动源于意大利正是古代罗马影响的直接反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