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三年级写作指导探究

2021-09-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三年级写作指导探究

作者:赵玉霞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7年第14期

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迅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尝到写作的乐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愿望。针对本学段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现状,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尝试。 一、 诵读经典,积累词句,储备文学的种子

由于三年级学生词汇量少、生活经验匮乏,要让他们写,的确是勉为其难,故不妨先从读上入手,让他们在阅读中慢慢喜欢上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阅读中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准之美,在吟诵中体验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在欣赏中感受词句描绘的画面之美,让语感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学生的心田。

除了有国学经典的诵读还有现代诗歌的分享,实际上二者也是一脉相承的。例如,金本的诗、王宜振的诗、邱易东的诗、金子美玲的诗等,只要是适合学生们朗读,能够调动他们兴趣的诗歌都可让他们读一读,不需要背就会在学生思维的田地里悄悄地播下乐于发现、乐于想象的种子,这正是走向文学的第一步。 二、共写日记,让表达在分享浸润中萌芽

通过读才会积累丰富的语言,这是迈向写作的第一步,但这时仍不能急于将写作文提上日程,可先以说代写,有意识地降低难度,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如说说一天的收获、成长、困惑、烦恼、发现等。

从说落实到写,示范比说教更有效。教师可以写日记对学生进行示范与引领,并读给他们听,让学生们明白,每天看到的和听到的都可以写出来,而且“我”想到的,别人不一定也想到了,可以写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样的“分享”就把学生想写一写的欲望调动了起来。

只要学生乐于写,哪怕是写了极短的句段,都是涓涓细流中的一滴甘露,“叮咚”一声便会漾起波纹、穿透心灵。利用一滴水珠的力量,再进行渲染、渗透,千滴万点就会在学生希望的心田中萌发写作的枝芽。

由教师先写日记到与学生们一起交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再到每个学生都想说一说,直到把那些“说的”写成日记,便实现了“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的初步目标。 从零星积累的好词到越来越多的精彩词语,作为教师,只要负责一项工作即可:抓住每一份惊喜,放大成学生们越来越多的精彩,让每一个学生融入想表达、乐表达的情景之中;甘露一旦聚集成清泉,必将使学生们创作的枝芽蓬勃生长。日记,燃起的是成长的激情,如何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利用好教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文本读、品、演、编,让表达长出技巧的枝叶 1.读一读、品一品,在品味中滋养一颗诗意的心

在课文编排中,有像《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样特别好的散文,此类文章不适合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解读,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读,或在小组中读,或结成对子互相读。不同层次的阅读,会让学生们慢慢地品出文字中的情怀。

启发引导学生创作清新质朴的小诗歌,当然,在一开始是有困难的,如不知道诗歌如何分行等。但只要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远比学生掌握技巧要宝贵得多。如教师可给学生们推荐有趣的童诗让他们读,渐渐地由品味到模仿,他们就写出了像模像样的小诗歌。如秋天叶子落了,某学生以《落叶》为题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落叶是盗版的蝴蝶/风停了/它躺在地上/回忆刚才/飞舞的快乐”“秋风吹啊吹/叶子宝宝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开始了他们的旅程/秋风吹啊吹/叶子宝宝离开了/只剩下树妈妈/在风里摇摆着/显得那么孤单”。 2.演一演、编一编,拓展学生不同的思维领域

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说一说、演一演。在学习童话题材的课文中,放手让学生分角色展示、课本剧创编,这一演一编,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学完课文后,对教材的拓展与创编,也是极好的写作素材。由于编的内容大体一致,这让学生们互相欣赏与点评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比结局,谁的构思更巧妙;比深度,谁的故事更有意义;比表达,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活;比词句,谁的遣词造句更准确。在一品一评中,使学生们有了创作的方向和依据。

文本是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载体,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科学依据。只有利用好文本,让学生读好、悟好文本,才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逐步提升,并掌握部分写作技巧,实现“不拘形式”的表达。这样舒畅的表达正如细嫩的枝叶在阳光下舒展着眉眼,欣然观察和期待着世界的美好。

四、活学活用,“文以载道”, 实现文思“花开”

在课本中学到的东西,倘若不会用便是死知识;倘若不会变通地用,仍然是死知识。如何突破,抓一点促一面。如在学习《西湖》时,学生在深情的朗诵中,充分地体会到情景交融的妙处,这全得益于文字的巧妙运用上。于是,放学后学生观察到“夕阳照着学校东边的河水,几只海鸥掠过水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周末在海边游玩感受到“我们漫步在海边,沐浴着凉爽的海风,倾听着浪花拍打海岸的声音,真的是舒服极了”。学生在恰当的时候想到了恰当的词句,活学活用,这无疑是良好文学素养的储备。

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关注他们的知识储备与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是捕捉智慧的技巧之一。只有关注了这些,学生的文学素养才会渐渐从含苞待放过渡到吐露文思的芬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是生活与学习的主体。如何留意生活中的美,让学生眼睛里的美不至于流俗?教师适当的点拨与提升,对于提高作品的深度,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素养,也是有神奇的作用的。

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慧眼所见,指导他们用慧心提炼,在文中寄托一些“道”,诸如规则的真、人与人的善、生活的美。如路遇红灯坏了原本为不用等红灯而窃喜,但看到交通瘫痪,不禁心生焦虑。对此事例,如何提升?教师应抓住这个点,引发大家对“规则”的意义加以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明白,规则并不是只为了约束我们,更多的是给予我们保护。

书本上的东西,只有联系了生活才有鲜活的价值。通过共同分享与讨论,学生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自然就会对普通的事情产生与众不同的体验,从而在平淡的生活里发现生活的美。在学生独具慧眼的发现里,一颗慧心悟出的便是美好生活之道和真、善、美之道。

“大道”是人生与生活的方向,作为师者,动动脑筋,用点心,再归纳些“方法”,会让学生走得快一些、顺一些。对三年级的学生,只要教师有耐心,等一等,再等一等,用日记作为点滴雨露的滋润,用文本做好培育,用智慧催得花开,相信一定能守得满园芬芳——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