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汇总

2020-03-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

XXXXXX有限公司

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批准页

为加强对公司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完善公司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公司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保证迅速、有序地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损失,特对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包括1个综合预案、2个专项预案和2个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公司各部门、车间必须严格按照预案的要求执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本预案(2021-01版)经公司组织人员评审,根据意见进行了修订,现予以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批准人:

X X X X X X 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2

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内容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速度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保障企业员工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6)《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 (8)《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 );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12)《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第6号令); (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3

(1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9);

(1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X X X 有限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火灾、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工作。 1.4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企业管理体系及行业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2)专项应急预案:起重伤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火灾爆炸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触电现场处置方案、机械伤害处置方案 1.5应急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发生事故时优先保护人的安全。作为岗位人员必须做到处事不乱,应按预案要求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扩大,应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进行撤离,并迅速将险情上报,等待救援。

(2)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快速响应,果断处置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许多事故的破坏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大。因此,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的启动应急预案。

(4)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各类危险源风险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提高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做好应急物质和技术储备工作。

4

2事故风险描述 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X X X 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造纸机械为主的国有全资股份制企业。。。。。。

厂区注册地址:X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XXX路9号。 2.2风险描述

(1)公司有配电室、车床、起重机械、气瓶、电焊机、有限空间等各类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进行辨识。公司不存在可申报重大危险源范围内的单元。

(3)风险分析结果

本公司集机械加工、焊接、组装等综合加工能力为一体, 企业存在生产任务多、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涉及到车床、起重机械、气瓶、电焊机、有限空间等各类危险源.这些危险源蕴含着相当大的能量,一旦失控,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将是相当巨大的. 2.3事故的类型

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类型通常分为如下几种: (1)机械伤害事故:

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适用于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被设备的转动机构缠住等造成的伤害。已列入其他项事故类别的机械设备造成的机械伤害除外,如车辆、起重设备等设备。

(2)电气事故

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设备带电导体裸露部分或临时线,接触绝缘破损外壳带电的手持电动工具;起重作业时,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体、触电坠落、电烧伤等事故。

(3)火灾爆炸

企业在进行焊接作业时使用明火,容易引起火灾事故;使用氧气或乙炔气等时,氧气瓶、乙炔气瓶因存储、运输、使用不当造成的气体泄露或爆炸事故。

5

(4)起重机械伤害事故

指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触电等事故。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结构(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编写)

为了做好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组织和应对工作,公司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决策和救援。

指挥部下设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地点设置在生产部。 下设6组:应急救援组、紧急疏散组、警戒治安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和善后处置组。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 应急救援组 紧急疏散组 警戒治安组 物资保障组 医疗救护组 善后处置组

图3.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

3.1.1应急指挥部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注:总指挥为事故应急处理第一人。总指挥因故外出不在时,如厂区发生事故,副总经理为事故应急处理第一负责人。

6

3.1.2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

主任: 成员: 3.1.3应急救援组

组长: 成员: 3.1.4紧急疏散组

组长: 成员: 3.1.5警戒治安组

组长: 成员: 3.1.6物资保障组

组长: 成员: 3.1.7医疗救护组

组长: 成员: 3.1.8善后处置组

组长: 成员: 3.2指挥机构职责

3.2.1企业应急指挥部职责

应急指挥部是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工作,职责如下:

(1)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请示并落实指令。 (2)审定并签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 (4)下达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5)审定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的指导方案。

(6) 确定现场指挥部人员名单和专家组名单,并下达派出指令。 (7)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7

3.2.2应急办公室职责

应急办公室(简称应急办)是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办事机构,职责分工如下:

(1)依据协议,统一协调社会救援力量。 (2)审定并签发向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 (3)指定新闻发言人,审定新闻发布材料。

(4)组织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5)审定应急工作的考核结果。

(6)审批本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费用。 3.2.3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

(1)由公司内经过培训的兼职抢险人员组成,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从事工厂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现场抢险作业,力争在第一时间控制或消除危险或事故。如果事故情况严重,则须立即请求当地专业救援队伍支援。

(2)负责现场灭火、设备容器的冷却、喷水隔爆、抢救伤员等项工作。

3.2.4紧急疏散小组的职责

(1)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和紧急疏散人员;及时将危险区域内聚集的人群疏散到紧急避难所或安全区域;疏散引导工作应按照本预案规定的疏散路线和相关要求进行;

(2)负责对事故现场周围重要物资的迅速转移;根据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负责将工厂贵重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 3.2.5警戒治安小组的职责

(1)负责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置安全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对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2)协助公安、消防部门、交警队搞好警戒和治安保卫工作,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3.2.6 医疗救护小组的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并护送伤员到与本厂签署过救援协议的医疗点(医院)救治;

(2)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8

3.2.7物资保障小组的职责

负责组织抢险物资、工器具和后勤生活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 3.2.8善后处置小组的职责

(1)负责现场处置、伤亡善后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的清除和恢复工作。负责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清理与处理等事项;

(2)负责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员工情绪稳定,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4预警及信息报告 4.1预警

当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进行报警,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预警的方式主要为铃声、电话、中晟工作群等。 4.2信息报告

a)信息接收与通知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应急指挥电话为: 。

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

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b)信息上报

①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在1小时内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地址);事故发生时

9

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④24小时之内递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事故的经过、损失情况以及简要分析原因。

c)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

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能组的人员撤离。按照火灾扑救等不同事故处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公司各部门、班组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转移时应朝上风方向,避开事故的扩散区域或火灾事故火焰辐射所涉及范围。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本预案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应急响应,即:三级(现场级)应急响应、二级(企业级)应急响应、一级(社会级)应急响应。

三级(现场级)响应

三级(现场级)响应是指事故发生的初期,事故尚处于现场可控

10

状态,未波及到其它现场,而做出三级响应。

二级(企业级)响应

二级(企业级)响应是指事故超出现场可控状态,或可能波及到其他现场,尚处于企业可控状态,未波及相邻企业的状态,而做出二级响应。

一级(社会级)响应

一级(社会级)响应是指事故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可能或已经波及到企业外的状态,而做出一级响应。 5.2响应程序

按照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并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指挥机构及对应的预案见表5.2。

表5.2 预警、响应、指挥机构、预案对应表

序号 1 2 3 预警分级 响应分级 指挥机构分级 三级预警 三级响应 现场应急小组 二级预警 二级响应 应急指挥部 一级预警 一级响应 上级主管部门 本预案的响应程序内容如下: (1)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小组应根据事故类别,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并判定预警级别是否超过三级预警,若超过三级预警,则上报应急指挥部,并请求启动二级响应;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判定预警级别,若预警级别超过三级,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并报告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

(3)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后,若事故不能有效控制,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周边社区时,预警级别超过二级,则由应急总指挥请求经济开发区应急办公室启动应急响应并给予支援。上级应急救援队伍未到达前,总指挥负责指挥应急救援行动,上级应急救援队伍到达后,总指挥负责向上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交代现场情况,服从上级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

11

该程序所涉及的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料调配、应急避险等内容,见专项应急预案和各类现场处置方案。

本预案的响应流程见图5.2。

事故发生

启动三级响应 是,且超出二级 预警级别是否超出三级 是 启动二级响应 否 预警级别是否超出二级 是 请求启动一级响应 否

图5.2 响应程序图

5.3处置措施

5.3.1起重伤害处置措施 5.3.1.1人员高空坠落处置措施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

12

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安全鞋等)。

(5)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5.3.1.2突然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处置措施

(1)现场警戒和隔离。现场指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由警戒保卫人员实施区域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迅速调集液压升降平台等设备或经由高空通道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帮助被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

(3)如有危险吊具或吊装物时,应视情况切换备用电源或固定吊物位置。

(4)救援设备操作人员应由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和登高作业证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员高空坠落。

(5)高空、地面抢险人员应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根据情况地面可设防止被困人员及施救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护网等)。

5.3.1.3起重机脱轨坠落、折断处置措施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指挥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由警戒保卫人员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

13

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3.1.4起重机碰撞挤压处置措施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并采取防护措施。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5.3.1.5起重机漏电、触电处置措施

(1)切断电源。抢险救援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并尽快转送到最近医院。

(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

(5)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5.3.1.6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处置措施

(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指挥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3)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14

(4)医疗救护组现场应急处置后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安保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5.3.2火灾处置措施

(1)公司保安人员、全体员工为初期灭火主要力量。具体措施如下:

a) 发生火灾时,在消防队来到之前,直接听从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火场燃烧物质的种类,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积极投入灭火战斗,当消防人员参加扑救时,应服从消防人员的派遣。

b) 在积极扑救过程中,首先应重点控制资料室、枪钻、配电室集中点等重点防火部位,防止其着火或火势加大,减少火灾造成的环境影响和财产损失,同时注意风向和火势的变化,以及周围烟气的扩散等情况,确保能安全撤离火灾地点。

c) 使用消防水源时,一定要先断开电源。

(2) 发生火灾时,在指挥部指挥下,应采取下列安全防范措施: a)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b) 根据火势蔓延情况和火场周围可能引起爆炸、毒害的部位,预先进行转移或隔离,避免事态扩大,必要时通报相邻单位和周围居民区;

c) 注意可能变形倒塌的建筑物,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d)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并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环境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在指挥部指挥下,进行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

15

内的群众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a)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疏散时人员不要拥挤,如已经被火隔离,能够穿越时尽量减少身上的化纤织物、闭气、护头、快速通过;不能穿越时应尽量用浸湿的织物或报纸掩住口鼻,等待救援;

b)明确专人负责查清是否有人留在着火区与污染区; c)明确专人组织将受伤的人员送往医院救护;

d)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保障车辆的正常通行,维护正常救护秩序。 e)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 5.4应急结束 5.4.1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 (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4)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5.4.2应急终止程序

(1)事故现场负责人根据应急终止条件,做出报告应急指挥部后,解除三级预警;

(2)应急指挥部在接到事故现场负责人关于解除应急预警后,派人到现场确认,根据应急终止条件,做出解除二级预警;

(3)若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位的疏散时,由总指挥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或社区负责人解除预警。 5.4.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5.4.3.1应急总结

(1)应急终止后,事故发生部门车间负责编写应急总结,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情况,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件发生初步原因;

2)应急处置过程;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

16

4)在应急处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 5)对预案的修改建议。

(2)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总结和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起草上报材料。

(3)应急指挥部负责向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上报。 5.4.3.2配合事件调查

按照事件调查组的要求,事故部门应如实提供相关材料,配合事件调查组取得相关证据。 6信息公开

单位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单位应急响应行动的媒体采访接待工作,内容应尊重事实、客观准确,确定接受的采访单位和新闻发布内容。也可授权单位其他部门负责采访接待工作。 7后期处置 7.1现场后期处置

现场应急终结后,事发单位要实施现场保护,为事故调查、善后恢复做好准备。

企业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尽快做好各项后期处置工作。 7.2情况报告

事发单位在现场应急救援终结后2天内向本公司应急指挥部提交事故和现场应急工作书面报告;

公司向当地政府安应急管理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事故和应急工作情况。 7.3应急总结

应急终止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编写的应急总结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初步原因;应急处置过程;处置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处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对预案的修改意见。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17

为保障信息畅通,采用厂区内部固定电话,对讲机及涉及本预案人员的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具体见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

事故发生较大时,厂区无法控制时,需要外部支援,要求员工熟知常用的救援电话(见附件二)。 8.2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整合厂区现有应急资源,组建应急救援组、紧急疏散组、警戒治安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和善后处置组,6个应急小组的人员见附件1。

公司在应急救援行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依托当地公安(消防)、武警、民防救灾、医疗卫生、地震救援、防台防汛、环境监控、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政府工程抢险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

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救援组织的有效运转,应急指挥部应加强现场救援专业组各方面的建设和人员相应的培训,以及应急措施的定期检查。确保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制度的落实、应急资金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的落实、人员落实,并能承担起其相应的职责。当有人员离开组织后,还应及时补充新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依据本预案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厂区为主体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见附件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 8.4其他保障 8.4.1经费保障

财务部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总经理及财务部门应确保应急费用专款专用,并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 8.4.2交通运输保障

在应急响应时,利用厂内现有的运输车辆资源,提供交通支持,

18

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8.4.3治安保障

安全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必要时,请求东昌府区公安分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8.4.4技术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8.4.5医疗保障

发生员工受伤情况立即送该医院治疗,保证员工生命健康。 8.4.6后勤保障

应急救援后勤及时发放应急救援的物质、消防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确保应急救援资金、车辆的需要。保障通讯、交通的顺畅。保障应急救援对人员的需要。 9应急预案管理 9.1应急预案培训 9.1.1培训

生产部负责编制对各类专业应急人员、企业员工的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应急指挥部应组织或检查应急培训总结,内容应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人员、培训效果和培训考核记录等。

(1)培训内容

为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能力,应急指挥部和各专业救援队成员应认真学习本预案的内容,明确在救援现场所担任的责任;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每年的培训时间及内容如表9.1.1

表9.1.1 各类人员年度培训时间和内容

序号 人员 主要内容 1、规章制度、标准; 1 公司法人和管理干2、职业危害辨识; 部 3、安全检查; 4、制定应急计划和安全报告;

19

时间 每年不得少于48h 5、事故调查方法。 1、国家政策法规; 2 主管人员 2、工业事故控制; 3、事故调查分析; 4、职业危害监督检查。 1、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 一般操作人员 2、防火、防爆知识; 3、个体防护知识及应用; 4、自救互救技术。 1、国家政策、法规; 4 安全和应急救援人2、危险源控制系统; 员 3、应急救援专业技术; 4、事故调查和评估。 1、互助方式交流、培训; 5 厂区外相关人员 2、应急物资共享交流、培训; 3、应急救援专业技术; 4、区域疏散方式。 每年不得小于24h 每年不得小于40h 每年不得小于24h 每年不得小于24h (2)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可根据公司的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事故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板报、公告栏、墙板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

(3)培训要求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应选择身体状况良好,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以及具有丰富的本岗位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水平,每年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不低于两次的培训。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每年度由员工所在部门进行应急响应的培训。

人员应急响应的培训,厂区周边协助人员,应由应急指挥部协助周边人员进行应急响应的知识宣传教育。 9.1.2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对本公司员工和公司外周边公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常识。

20

9.2应急预案演练

公司应结合生产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按照本预案危险源分布表2.2.2-1中所列出的危险源作为事故预防重点,公司每年组织至少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三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以检查和测试应急指挥部的应急能力和应急预案的可靠性,提高实际技能及熟练程度,通过演练后的评价、总结,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预案质量。 9.2.1演练准备

应急指挥部应做好演练方案的策划,内容尽量详尽、实用,责任要明确到人。 9.2.2演练总结

应急指挥部演练结束后应做好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参加演练的公司、人员和演练地点;起止时间;演练项目和内容;演练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演练动用设备、物资;演练效果;持续改进的建议;演练过程记录的文字、音像资料等。 9.3应急预案修订

应急指挥部宜每三年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因以下原因出现不符合项,应及时对本预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新法律法规、标准的颁布实施;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

预案演练或事件应急处置中发现不符合项; 其他原因。 9.4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安环科制定并负责解释。

21

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第一章 起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危险性分析 1.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起重作业是指生产中,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和设施来完成结构吊装和设施安装,其作业属于危险性作业,作业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我厂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桥式起重机、单梁起重机。 1.2事故的类型

起重机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折断、触电、撞击等,尤其以吊物坠落、挤压碰撞事故最为突出。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设备缺陷、管理因素等有关。

(1)起重作业中突然安全限位装置失控,发生撞击护栏及相邻塔吊或坠物或违反安全规程操作,造成重大事故;

(2)自然灾害(如雷电、沙尘暴、地震强风、强降雨、暴风雪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3)起重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4)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线路发生严重漏电。

(5)其他作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2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条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处置程序

3.1预警行动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3.2信息报告程序

(1)信息报告与通知

22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

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

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2)信息上报

①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东城科技产业园安全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地址);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④24小时之内递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事故的经过、损失情况以及简要分析原因。

(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

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

23

能组的人员撤离。事故处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公司各部门、班组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 3.3应急响应

3.3.1一般事故(轻伤)的应急响应

指挥长接到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后,立即明确事故发生的大小。若为轻伤则不启动本应急预案,立即派人将伤员护送到医院进行处理,同时责令有关人员对引起事故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当发生轻伤事故时,在受伤者神志清醒,有行动能力的情况下,自己应脱离危险源现场并寻求医疗救护处理。在伤者无行动能力时,应尽快向附近人员求救。

当伤者行动能力有障碍时,现场附近生产管理人员应及时赶到,切断相关危害源或使伤者脱离危害现场,送往工地医疗急救室或就近医院,并及时通知应急救援工作组的成员和职工救护小组成员。

应急救援工作组接报后应及时组织职工救护小组开展医护救援(临时包扎、止血等措施)或协助护送至就近医院。

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组应指挥救援人员对事故隐患的及时排除,避免险情扩大或再次发生事故,同时应展开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在事故发生后8小时内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安全管理部门。公司将轻伤事故进行统计后于每月月底报公司安办。 3.3.2重大或重伤事故的应急响应

若为重伤以上伤亡事故则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指挥长立即组织各应急小组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警戒治安组:

1立即关闭大门,禁止闲杂人员进出现场; ○

2保障主干道畅通; ○

3保护好事故现场; ○

4与指挥长保持通讯畅通; ○应急救援组:

24

1立即查明现场情况,并反馈情况; ○

2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赶赴出事地点实施抢救。 ○医疗救护组:

1立即组织人员将救护伤员所需医药物资运送至出事地点,成○立临时救护所;

2初步判断伤员情况,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组织人员对伤员做○临时有效的救护;

3组织人员将已做过临时施救的伤员安全、迅速转运就近的医○院;

4随时向指挥长及相关小组反馈伤员的救护情况 ○物资保障组:

1随时与指挥长保持联系,了解现场伤亡情况; ○

2立即打电话到附近的医院,让医院做好接受伤员准备; ○

3调动能调动的车辆(救护车、出租车等)2-3○口随时等候;

4立即制定对外信息披露方案,经指挥长批准后实施; ○

5及时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沟通协作。 ○

指挥长在第一时间向厂区有关部门或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事故控制后,指挥长通知应急救援组组长: 1配合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 ○

2组织人员加固或拆除事故发生后遗留隐患; ○

3组织人员积极恢复生产。 ○

通知医疗救护组组长:

1了解伤员情况,及时反馈情况; ○

25

台到公司大门

2了解伤员家属家庭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偿。 ○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制定预防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理,广泛开展事故原因分析教育活动,教育项目所有作业人员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向厂领导汇报事故的经过和处理情况。

生产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五分钟内指挥部成员应到位并立即展开应急救援工作。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外,还应按下列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轻伤事故:应由事故所在部门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公司领导、公司安办;

重伤事故:事故所在部门应在2小时内报告厂生产部,公司应在12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事故所在部门应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公司应在接到报告后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等部门。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公司应立即报告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市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检察机关和监督部门,公司厂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委托人)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4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

员工受伤后,轻伤在现场医务室医治,重伤、中毒的人员按受伤类别送往最近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在8小时内通知劳动行政部门处理。

4应急处置措施

4.1人员高空坠落处置措施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

26

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安全鞋等)。

(5)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4.2突然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处置措施

(1)现场警戒和隔离。现场指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由警戒保卫人员实施区域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迅速调集液压升降平台等设备或经由高空通道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帮助被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

(3)如有危险吊具或吊装物时,应视情况切换备用电源或固定吊物位置。

(4)救援设备操作人员应由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和登高作业证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员高空坠落。

(5)高空、地面抢险人员应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根据情况地面可设防止被困人员及施救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护网等)。

4.3起重机脱轨坠落、折断、处置措施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指挥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由警戒保卫人员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

27

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4.4起重机碰撞挤压处置措施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并采取防护措施。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4.5起重机漏电、触电处置措施

(1)切断电源。抢险救援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并尽快转送到最近医院。

(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

(5)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4.6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处置措施

(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指挥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3)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28

(4)医疗救护组现场应急处置后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安保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29

第二章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1.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危险源: 动火作业:电焊、气割 压力容器:气瓶

用电火灾:用电短路或用电负载过大发热引起火灾 1.2风险分析结果

本公司是集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焊接、组装等综合加工能力为一体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现场电气设备、办公区、餐厅、设备、材料放置区、电气焊作业区等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易燃、可燃物质。这些易燃、可燃物质遇到明火时,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若有一处发生火灾,很有可能蔓延,就火灾的危害程度及危险性来说是非常大的,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组织机构及职责(见综合预案第3条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火灾爆炸处置程序 3.1预警行动

(1)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火灾处设置“严禁烟火”、“禁止吸烟”等标识;

(2)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内外除设置相应安全标志外,还应在仓库外围拉设警戒线,并设立值班室24小时专人值班,值班电话为: 。

(3)任何人发现火险后,都要及时、准确地向保卫部门、现场负责人员或消防机关报警(火警电话119),并积极投入扑救。单位接到火灾报警后,应及时组织力量,配合消防机关进行扑救。

30

3.2信息报告程序

(1)信息报告与通知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

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

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2)信息上报

①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地址);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④24小时之内递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事故的经过、损失情况以及简要分析原因。

(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

31

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

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能组的人员撤离。事故处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公司各部门、班组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 3.3应急响应

(1)发生火灾、火险后,发现人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应急指挥部和迅速组织灭火让火灾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2)现场值班员或负责人将火情通知指挥组总指挥(或其它负责人),迅速在指定位置集合,听从统一安排部署。

(3)各组成员由本组负责人通知,按部署迅速展开行动。所有应急人员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到现场。在应急抢险过程中,本着“救人先于救火”的原则进行。参与抢救的人员要勇敢、机智、沉着,做到紧张有序,一切行动听指挥,有问题要及时上报指挥组。

(4)火情较大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19,出现人员伤亡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名称、联系电话、联系人姓名、事故类型(火灾、爆炸等)、周边情况等;

(5)拨打报警电话后,指挥部要安排1-2名人员到大门外路口引导救援车辆;

(5)指定3-4名人员,负责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种指令。

32

4火灾爆炸处置方法

(1)公司保安人员、全体员工为初期灭火主要力量。具体措施如下:

a) 发生火灾时,在消防队来到之前,直接听从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据火场燃烧物质的种类,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积极投入灭火战斗,当消防人员参加扑救时,应服从消防人员的派遣。

b) 在积极扑救过程中,首先应重点控制资料室、枪钻、配电室集中点等重点防火部位,防止其着火或火势加大,减少火灾造成的环境影响和财产损失,同时注意风向和火势的变化,以及周围烟气的扩散等情况,确保能安全撤离火灾地点。

c) 使用消防水源时,一定要先断开电源。

(2) 发生火灾时,在指挥部指挥下,应采取下列安全防范措施: a)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b) 根据火势蔓延情况和火场周围可能引起爆炸、毒害的部位,预先进行转移或隔离,避免事态扩大,必要时通报相邻单位和周围居民区;

c) 注意可能变形倒塌的建筑物,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d)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并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环境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在指挥部指挥下,进行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的群众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a)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

33

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疏散时人员不要拥挤,不准乘坐电梯,如已经被火隔离,能够穿越时尽量减少身上的化纤织物、闭气、护头、快速通过;不能穿越时应尽量用浸湿的织物或报纸掩住口鼻,等待救援;

b)明确专人负责查清是否有人留在着火区与污染区; c)明确专人组织将受伤的人员送往医院救护;

d)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保障车辆的正常通行,维护正常救护秩序。 e)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

34

第三部分 现场处置方案

第一章 触电事故处置方案

1触电事故分险分析 1.1触电事故类型

触电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 1.2事故发生区域、地点

配电室、作业现场、操作室、办公区。

1.3触电事故的发生的时间、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1)触电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

触电事故四季均有发生,特别是雷雨天气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容易引发触电人身伤亡事故。

(2)触电事故的危害程度

轻型:触电后表现面色苍白、无力、触电手指麻木,轻度肌肉痉挛,但易于松手脱离电源,短时间头晕、心悸、恶心、呼吸急促、触电部位皮肤疼痛,一般神志清楚。

重型:触电后当即昏迷,呼吸浅快或暂停,迅速发生呼吸麻痹,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心室性纤颤,复苏不利,终致呼吸心跳停止,治疗及时大部分触电者可以获救。

(3)触电事故的影响范围

车间生产区域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办公楼其他人员 1.4触电事故发生前的征兆

(1)无人监护情况下从事电气作业; (2)没有挂接地线即进行检修工作; (3)电气设备检修不办理工作票;

(4)作业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5)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

(6)电气设备检修未严格执行监护制度;

35

(7)作业人员在未切断电源或作好安全措施的电气设备上工作; (8)电气设备检修时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9)作业现场私自乱接临时电源;

(10)安全距离不足违章蛮干,有可能误撞带电设备; (11)作业时走错间隔或私自移开遮栏; (12)停电设备检修未验电便进行工作。 1.5触电事故可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

现场指挥:车间主任、班组长

成员:车间电工人员、现场发现者、现场人员。 2.2职责分工

指挥职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必要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全过程指导对触电者实施救助。

成员职责:根据受害者情况发展,及时调整措施进行救治、护理,落实现场善后处理,恢复现场秩序。

3应急处置

3.1响应分级

响应分级

危害类型 危害程度及范围 可能导致多人次触电死亡事故。 可能导致2人以下的触电死亡事故。 可能导致人员电击伤害的事故。 响应单位及人员 上级主管部门 一级紧急情况 高低压配电柜短路放二级紧急情况 炮、电源线发生短路三级紧急情况 等。 应急指挥部 现场应急小组 3.2响应程序

36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班长和应急办公室报告,第一时间内班组长应组织岗位人员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对事故现场人员进行急救。

(2)应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工段,查明事故原因、部位和人员伤亡情况,对警情作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同时发出警报,通知应急指挥组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和公司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岗位人员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原因,凡工段或班组岗位人员能够直接处理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4)公司应急指挥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5)总指挥及副总指挥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单位,在查明原因后视能否控制,作出局部或全部停工的决定。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加强警戒,疏通安全通道,为紧急救援队伍提供出有利条件。

(6)抢险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首先了解清楚事故原因,查明现场人员伤亡情况,并以最快速度将受伤者脱离现场。

(7)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救护伤员,对受伤人员应根据受伤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8)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3.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3.1人体触电的脱离方法

(1)高压触电脱离方法: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使触电者带电的开关、刀闸或其它断路设备,或用适合该

37

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使用绝缘棒)等方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触电者未脱离高压电源前,现场救护人员不得直接用手触及伤员。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保证自己免受电击。

(2)低压触电脱离方法:低压设备触电,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子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也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为使触电者脱离导电体,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3.3.2对触电人员的抢救方法

(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仰面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

(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 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状态,不得弯曲;如需搬运,应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伤员身体处于平直状态,避免脊椎受伤。

3.3.3对触电人员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方法

(1)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贴近用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

38

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2)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则可判定为呼吸、心跳停止,应采立即取心肺复苏法救治。

心肺复苏法:触电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中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抢救。

①通畅气道: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应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并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额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

②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头上的手指,捏住伤员的鼻翼,在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5秒。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觜唇紧闭,防止漏气。

③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如下: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抬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的按压位置。

正确的胸外按压姿势: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

39

员站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cm(瘦弱者酌减);按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胸外按压操作频率: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反复进行。 3.3.4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分钟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 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时间吹气1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直到医疗救援人员赶到接替救治为止。 3.4现场恢复

在事故完全得到控制后,岗位人员应把现场清理干净。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工作小组:

(1)在总指挥指挥下,组成由安全、生产、环保、设备、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根据“四不放过”原则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在总指挥指挥下,组成由设备、各工段维修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夜间发生事故,由应急办公室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

40

落实抢修任务。 3.5信息报告程序

(1) 发生Ⅰ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同时拨打120,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应急指挥组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和公司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2)发生Ⅱ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值班电话为: ,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应急指挥组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如势态扩大时立即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实施救援。

(3)发生Ⅲ级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相关部门联系电话联系方式见附件。

4注意事项

(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2) 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电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3) 拨打急救电话时,必须向相关单位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情况、人员受伤情况,并指派专人到车辆必经路口为车辆引路。

(4)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41

第二章 机械伤害伤亡事故处置方案

1机械伤害分险分析

1.1机械伤害事故类型

机械伤害伤亡事故类型有:人体与机械发生碰撞、夹击、剪切、咬伤、绞伤、卷入等伤害伤亡事故。 1.2机械伤害发生区域、地点及装置

施工、检修作业现场,生活区,临时设施及可能影响周边环境,主要发生的装置为车床。

1.3机械伤害的发生的时间、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1)机械伤害发生的可能时间

该事故四季均有发生,特别是在大风天气风势容易使人接触或吹入转动的机器内。

(2)械伤害的危害程度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受伤者轻则皮肉受伤,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命。

(3)机械伤害的影响范围

车间生产区域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 1.4机械伤害发生前的征兆

(1)机械设备运转异常; (2)机械部分联接松动、失效;

(3)主要承重构件焊缝开裂、扭曲变形;整机倾斜; (4)钢丝绳钢丝断裂;刹车失灵; (5)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 (6)操作人员思想麻痹。 1.5机械伤害可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42

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

组长:车间主任 成员:班组长、现场人员 2.2应急职责

(1)车间主任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班组长负责协助主任组织开展应急抢救工作,现场人员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正确方法帮助伤员脱离伤害,同时拨打120并向现场管理人员求援,再及时汇报上级部门;上级部门应及时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的分析判断,决定是否启动本方案。

(2) 若需启动方案,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是否成立现场指挥部,同时由总经理任总指挥(总经理不在现场时由分管副总经理),通知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和综合协调工作组的成员及时到应急办公室报到,值班电话为:0635-8806326,由生产部的成员24小时值班。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事故现场人员要迅速通知现场管理人员,把现场人员受伤情况、具体位置、特殊情况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详细汇报,值长在接到现场通知后,首先第一时间通知项目医务室。

43

(2)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不要害怕和慌乱,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

急救检查应先看神志、呼吸,接着摸脉搏、听心跳,再查瞳孔,有条件者测血压。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根据伤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施。

(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的原则,优先处理颅脑伤、胸伤、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然后处理肢体出血、骨折等伤。

(3) 搬运转送

转送是危重伤病员经过现场急救后由救护人员安全送往医院的过程,是现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寻找合适的担架,准备必要的途中急救力量和器材,尽可能调度速度快、震动小的运输工具。

3.3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

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合医疗人员做好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护工作,安监部门人员应做好现场的保护、拍照、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完毕后,应急行动也宣告结束,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3.4事故报告流程

(1) 工作负责人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汇报人员机械伤害伤亡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2)机械伤害伤亡事件扩大时,由总经理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

44

先期处理情况等

(4)相关部门联系电话联系方式见附件。

45

4注意事项

(1)现场各区域的紧急救护药箱必须设责任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区域药箱药品齐全、可用。

(2)发生人身伤害事件时,现场管理人员应尽快通知现场就近区域人员把紧急救护药箱送到事故现场,并纠集现场义务急救员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实施救助。

(3)救现场人员和工区救护人员,在专业医务人员没有到场的情况下,不得间断救护,不得根据自己的个人判断中止抢救,救治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要有信心、耐心,不要因一时抢救无效而放弃抢救,并配合医务人员的抢救及其他工作。

(4)根据受伤人员伤情,迅速开展下一步的救治工作,防止延误救治时间。

(5)抢救人员注意现场的保护,为抢救受伤人员而需移动位置时,应做好标志。

第三章 电气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火灾特点

1.1.带电 电气设备着火时,着火场所的很多电气设备可能是带电的。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的火灾时,应该注意现场周围可能存在着较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1.2.带油 许多电气设备着火时,是绝缘油在燃烧。例如电气变压器,多油开关等,其本身充满绝缘油,受热后可能发喷油和爆炸事故,进而使火灾范围扩大。

1.3. 电气火灾危险源量大面广,分布于厂区各处。 1.4.电气火灾易引燃周围可燃物,导致火灾蔓延。

46

2.灭火措施

2.1.扑救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2.2带电扑救电气火灾

扑救电气火灾时,为了争取灭火时间,如来不及切断电源,或因生产需要,不允许断电时,可带电扑救。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a.带电体与人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满足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室内应大于4m;室外不应小于8m。

b.选用不导电灭火剂对电气设备灭火。机体喷嘴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10KV及以下,大于0.4m。

用水枪喷射(不能用柱状水,应用雾状水)灭火时,水枪喷嘴处应有接地措施。灭火人员应使用绝缘护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及采用均压措施。

2.3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第四章 库房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火灾特点

1.1.仓库内存放的物品种类繁多,可燃品居多。本公司仓库内存放有大量包装箱,一旦失火会迅速蔓延。

1.2.物种不同,不可贸然用水枪喷射。确认无忌水物质后,方可用水灭火。 2.灭火措施

可用水、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3.注意事项

47

仓库管理人员应主动向灭火人员介绍情况,说明物品属性、位置,以免扩大火势,甚至引起爆炸。

48

附录:各种火灾的扑救办法

一、办公楼、食堂发生火灾的扑救:

1、消防力量到达后,应首先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建筑结构、着火部位,任何情况下都应将救人放在第一位;

2、在深入内部灭火的同时,要通过着火房间的外窗阳台消防梯部署灭火抢险力量;

3、在人员被困的情况下,要在灭火的同时深入楼层救人,或根据被困人员、地形情况,利用云梯车、救生气垫等装备救人;

4、要及时切断电源和气源,防止触电事故和易燃、可燃气体爆炸 ;

5、 要做好灭火抢险人员的防护工作,避免高温烟气灼伤,当发现倒塌迹象时,须及早撤出,以免发生倒塌伤人事故。

深人楼层灭火抢险人员要保证与外界的通信联系,指定专人对进出人员予以登记,保证人员安全撤出替换。

二、油类火灾的扑救

1、当发现油泄漏发生火灾时,发现人员要立即报警,并立即利用现场配备的灭火器材“移动式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进行扑救。

2、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要使用干粉灭火器先消灭油桶周围地面的流淌火,从外围向中间逐步推进,包围油桶,最后消灭油桶火灾。

49

3、对于发生火灾时间不长的油桶火灾,可利用干粉灭火器直接向着火点喷射灭火方式进行扑灭。

4、若油桶燃烧时间长,油品和桶壁温度比较高时,要先利用消防车、消防水带、消防枪,向桶壁喷射直流水冷却桶体,防止油桶爆炸,沸溢或桶壁变形倒塌,待桶体温度降低后再行利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5、对于油桶泄漏造成大量油流淌火灾,要充分利用火场的地形地物,现场准备的砂土筑防火堤,防止因油料流动造成大面积火灾。

三、生产装置初起火灾的扑救

当生产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在场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应迅速采取如下措施:

1、应迅速查清着火部位、着火物质及其来源,及时准确地关闭阀门,切断物料来源及各种加热源;开启冷却水等,进行冷却或有效隔离;关闭机械通风装置,防止风助火势或沿通风管道蔓延。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有利灭火。

2、带有压力的设备物料泄漏引起着火时,除应立即切断进料外,还应打开泄压阀门,进行紧急放空;同时将物料排入系统或其他安全部位,火势可因此减弱,便于扑灭。

3、根据火势大小和设备、管道的损坏程度,现场当班人员应迅速果断做出是否需要全部或局部停车的决定。在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地点、着火部位和物质,最后报告自己的姓名。

4、装置发生火灾后,当班的车间领导或班长应迅速或班长应迅

50

速组织人员除对装置采取准确的工艺措施外,还应利用车间内的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进行灭火。若火势一时难以扑灭,则要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保护要害部位,转移危险物资。

5、在专业消防人员到达火场时,生产装置的负责人应主动向消防指挥人员介绍情况,说明着火部位、物料情况、设备及工艺状态,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四、仓库初起火灾的扑救

仓库着火时,仓库管理人员应立即向消防部门及公司调度室报警。报警时说明起火仓库地点、库号、着火物资品种及数量。

仓库内存放的物品很多,物种不同。仓库的初起火灾,更需要仓库管理人员利用仓库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切不可贸然用水枪喷射,应选用合适的灭火器进行及时扑救。否则用水枪一冲,物资损失必然增多。仓库管理人员应主动向消防指挥人员介绍情况,说明物品位置及相应的灭火器材,以免扩大火势,甚至引起爆炸。

为了防止火场秩序的混乱,应加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入内,参加灭火的人员必须听从统一的指挥。

五、电气火灾的扑救 1、电气火灾的特点

a.带电 电气设备着火时,着火场所的很多电气设备可能是带电的。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的火灾时,应该注意现场周围可能存在着较高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51

b.带油 许多电气设备着火时,是绝缘油在燃烧。例如电气变压器,多油开关等,其本身充满绝缘油,受热后可能发喷油和爆炸事故,进而使火灾范围扩大。

2、扑救电气火灾时的安全措施

扑救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切断电源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

a.火灾发生后,由于潮湿及烟熏等原因,电气设备绝缘已经受损,所以在操作时,应用绝缘良好的工具操作。

b.选好电源切断点。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若在夜切断电源时,应考虑临时照明电源问题。

c.若需剪断电线时,应注意非同相电源应在不同部位剪断,以免造成短路。剪断电线部位应选有支撑物支撑电线的地方,以免电线剪断后掉落下来,造成接地短路或触电事故。

d.切断电源时,如非要电力部门或其它部门配合,应迅速联系,报告情况,提出断电要求。

3、带电扑救电气火灾时的特殊安全措施

扑救带电电气火灾时,为了争取灭火时间,如来不及切断电源,或因生产需要,不允许断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带电体与人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满足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室内应大于4m;室外不应小于8m。

b.选用不导电灭剂对电气设备灭火。机体喷嘴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10KV及以下,大于0.4m。

52

用水枪喷射灭火时,水枪喷嘴处应有接地措施。灭火人员应使用绝缘护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及采用均压措施。

c.对架空线路及空中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应不超过45度,以防导线断落伤人。如遇带电导体断落地面时,要划出一定警戒区,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六、人身着火的扑救

人身着火多数是由于工作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扑救火灾而引起的。也有因用汽油、酒精等易燃油品和溶剂擦洗机械、设备或衣物,遇到明火或静电引起的火花而引起的。当人身着火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若是衣服着火又不能及时扑灭,则应迅速脱掉衣服,防止烧坏皮肤。若来不及或无法脱掉衣服,应就地打滚,用身体压灭火种。切记不可跑动,否则风助火势,会造成严重后果。就地用水灭火,效果会更好。如果皮肤被烧伤,要防止感染。

53

起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1.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起重作业是指生产中,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和设施来完成结构吊装和设施安装,其作业属于危险性作业,作业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我厂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桥式起重机、单梁起重机。 1.2事故的类型

桥式起重机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折断、触电、撞击等,尤其以吊物坠落、挤压碰撞事故最为突出。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设备缺陷、管理因素等有关。 (1)起重作业中突然安全限位装置失控,发生撞击护栏及相邻塔吊或坠物或违反安全规程操作,造成重大事;

(2)自然灾害(如雷电、沙尘暴、地震强风、强降雨、暴风雪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3)起重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4)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线路发生严重漏电。

(5)其他作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2 、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发生事故时优先保护人的安全。作为岗位人员必须做到处事不乱,应按预案要求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扩大,应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进行撤离,并迅速将险情上报,等待救援。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

54

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快速响应,果断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许多事故的破坏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大。因此,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的启动应急预案。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各类危险源风险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提高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做好应急物质和技术储备工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综合预案)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①认真贯彻落实特种设备《条例》、《规程》、《规则》及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本公司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确保起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②贯彻落实监察机构和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以及下达的有关特种设备方面的安全监察指令。

③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章操作,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再培训;

④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制定定期检查、检修、检验及购置各种备件计划,并按规定要求对起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进行定期检查、检修、检验工作。

⑤严格实行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并定期对全员进行安全再教育;严格 落实岗位责任制。

⑥对起重设备进行日点检和月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做好记录。 ⑦设立专门的特种设备管理机构或专(兼)职管理人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起重设备的检查和管理。

55

⑧积极改善特种设备工作区域的劳动条件,关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与技术培训,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4.2 预警行动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5 、信息报告程序 (1)信息报告与通知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

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

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2)信息上报

①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东城科技产业园应急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地址);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④24小时之内递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事故的经过、损失情况

56

以及简要分析原因。 (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

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能组的人员撤离。事故处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公司各部门、班组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 6 应急响应

6.1 一般事故(轻伤)的应急响应

公司领导接到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后,立即明确事故发生的大小。若为轻伤则不启动本应急预案,立即派人将伤员护送到医院进行处理,同时责令有关人员对引起事故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当发生轻伤事故时,在受伤者神志清醒,有行动能力的情况下,自己应脱离危险源现场并寻求医疗救护处理。在伤者无行动能力时,应尽快向附近人员求救。

当伤者行动能力有障碍时,现场附近生产管理人员应及时赶到,切断相关危害源或使伤者脱离危害现场,送往工地医疗急救室或就近医院,并及时通知应急救援工作组的成员和职工救护小组成员。

57

应急救援工作组接报后应及时组织职工救护小组开展医护救援(临时包扎、止血等措施)或协助护送至就近医院。

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组应指挥救援人员对事故隐患的及时排除,避免险情扩大或再次发生事故,同时应展开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在事故发生后8小时内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安全管理部门。公司将轻伤事故进行统计后于每月月底报公司安环科。 6.2 重大或重伤事故的应急响应

若为重伤以上伤亡事故则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公司领导立即组织各应急小组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疏导警戒组:

1立即关闭大门,禁止闲杂人员进出现场; ○

2保障主干道畅通; ○

3保护好事故现场; ○

4与指挥长保持通讯畅通; ○紧急抢险组:

1立即查明现场情况,并反馈情况; ○

2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赶赴出事地点实施抢救。 ○救护组:

1立即组织人员将救护伤员所需医药物资运送至出事地点,成立临○时救护所;

2初步判断伤员情况,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组织人员对伤员做临时○有效的救护;

3组织人员将已做过临时施救的伤员安全、迅速转运就近的医院; ○

4随时向指挥长及相关小组反馈伤员的救护情况 ○

通信(宣传)联络组:

1随时与厂领导保持联系,了解现场伤亡情况; ○

2立即打电话到附近的医院,让医院做好接受伤员准备; ○

3调动能调动的车辆(救护车、出租车等)2-3台到公司大门口随○时等候;

58

4立即制定对外信息披露方案,经指挥长批准后实施; ○

5及时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沟通协作。 ○

事故控制后,应通知抢险组组长:

1配合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 ○

2组织人员加固或拆除事故发生后遗留隐患; ○

3组织人员积极恢复生产。 ○

通知抢救组组长:

1了解伤员情况,及时反馈情况; ○

2了解伤员家属家庭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偿。 ○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制定预防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理,广泛开展事故原因分析教育活动,教育项目所有作业人员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向公司汇报事故的经过和处理情况。

生产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五分钟内指挥部成员应到位并立即展开应急救援工作。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外,还应按下列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轻伤事故:应由事故所在部门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公司领导; 重伤事故:事故所在部门应在2小时内报告厂部,公司应在12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部门;

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事故所在部门应立即报告厂领导,公司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部门。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公司应立即报告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市应急管理局、人民检察机关和监督部门,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委托人)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4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

员工受伤后,轻伤在现场医务室医治,重伤、中毒的人员按受伤类别送往最近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在8小时内

59

通知劳动行政部门处理。 6.3 应急处置措施

6.3.1 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安全鞋等)。 (5)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6.3.2 突然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被困高空

(1)现场警戒和隔离。现场指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由警戒保卫人员实施区域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迅速调集液压升降平台等设备或经由高空通道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帮助被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 (3)如有危险吊具或吊装物时,应视情况切换备用电源或固定吊物位置。

(4)救援设备操作人员应由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和登高作业证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员高空坠落。

(5)高空、地面抢险人员应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根据情况地面可设防止被困人员及施救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护网等)。

6.3.3 起重机脱轨坠落、折断

60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指挥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由警戒保卫人员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6.3.4 起重机碰撞挤压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并采取防护措施。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6.3.5 起重机漏电、触电

(1)切断电源。抢险救援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

61

(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并尽快转送到最近医院。

(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

(5)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6.3.6 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

(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指挥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4)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5)医疗救护组现场应急处置后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6)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安保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7)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6.4 现场救援常识 (一)原则

应急救援是指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对伤病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而专业医护人员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抢救者利用现场所提供的人力、物力为伤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初步救助措施。救护人员要掌握现场特点,出现的伤害是物体打击、电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类

62

别,可能受伤人数和地点,选择安全救护场地,按照救援应急程序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

(1)根据病人受伤程度、部位、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类,有利于按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和向医院转移。

(2)根据救援人员的情况进行分组:第一组:危重病人组;第二组:止血包扎组;第三组:搬运组;第四组:骨折固定组。 (二)现场急救基本方法 1、现场心肺复苏

先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同时应注意心脏是否停跳,大动脉搏动是否存在,一旦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采用急救措施,首先要清除掉口鼻腔中的泥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l、打开气道。2、口对口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根掘人员可进行单人抢救和双人抢救,如严重者迅速转送医院。

2、外伤急救

(1)止血: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指压止血法、加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袋止血法。

(2)包扎是对开放性创伤处理中最简单却十分有效的保护措施,准确、牢固的包扎能起到止血,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扶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者的痛苦等。根据不同的伤势可采取不同的包扎措施: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四头带包扎法、临时代用品包扎法。

(3)骨折固定有利于避免伤者在转送过程中因骨折部位移位而加重伤势,防止骨折断端刺伤肌肉、神经、血管或脏器。故对骨折伤员骨折部位的不同,根据现场条件,应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如:锁骨骨折固定法肱骨骨折固定法、前臂骨折固定法、小腿骨折固定法、大腿骨折固定法、脊椎骨骨折固定法、颈椎骨折固定法和临时颈托固定法。

(4)骨折的急救原则和注意项:

a、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态,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

63

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b、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断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c、对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知口重损伤程度。

d、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e、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f、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生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清紫,说明固定、绑扎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g、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折断处的下端。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断端再度错位。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重新要伸直绑。

3、搬运

搬运是将不同的受伤病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运送到安全地方。方法有:徒手搬运法和担架搬运法两种。 7 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为保障信息畅通,采用公司内部固定电话,对讲机及涉及本预案人员的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具体见附件1:有关

64

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

事故发生较大时,公司无法控制时,需要外部支援,要求员工熟知常用的救援电话119、120和110。 7.2 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整合公司现有应急资源,组建应急救援组、紧急疏散组、警戒治安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和善后处置组,6个应急小组的人员见附件1。

公司在应急救援行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依托当地公安(消防)、武警、民防救灾、医疗卫生、地震救援、防台防汛、环境监控、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政府工程抢险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

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救援组织的有效运转,应急指挥部应加强现场救援专业组各方面的建设和人员相应的培训,以及应急措施的定期检查。确保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制度的落实、应急资金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的落实、人员落实,并能承担起其相应的职责。当有人员离开组织后,还应及时补充新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 7.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依据本预案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公司为主体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见附件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 7.4 经费保障

财务部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总经理及财务科应确保应急费用专款专用,并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 7.5 其他保障 7.5.1 基本生活保障

应急指挥部应会同区政府做好受灾员工和公众的基本生活、医疗、

65

后勤等保障工作。 7.5.2 人员防护

应急救援人员要配备符合救援要求的人员安全职业防护装备,严格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7.5.3 交通运输保障

在应急响应时,利用公司内现有的运输车辆资源,提供交通支持,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7.5.4 治安保障

安全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必要时,请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7.5.5 技术储备与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66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一部分 应急预案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1.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略) 1.2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结果

压力容器:当压力容器(工作压力≥0.1MPa;直径≥0.15m;容积≥

0.025m³)无法控制超温危及生命安全时,危险性较大的储气罐(含气瓶)、压力管道等设备破裂爆炸; 1.3 事故的类型

(1) 超压引起爆炸: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失效;误操作;周边环境温度骤升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超压爆炸;

(2) 泄漏引起爆炸:当介质属易燃易爆介质时,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有可能引起泄漏周边爆炸进而引起容器爆炸;

(3) 泄漏引起中毒: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有毒介质将引起人员中毒,爆炸事故当介质为有毒介质时更将引起严重人员中毒;

(4) 泄漏引起人员烫伤: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或容器爆炸时,高温介质将引起人员烧伤、烫伤;

67

(5)车间及周边建筑

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其碎片可能伤人; 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其发生的冲击波可能伤人;

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可能引起厂房及周边建筑的倒塌而伤人; 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泄漏引起火灾 2 应急工作原则

(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2)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68

3 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综合预案)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1)生产部组织,质量管理部协助,定期按国家要求对压力容器(包括气瓶)、压力管道进行检验,取得检验合格证方可使用。 (2)压力容器的安装应由具有相关安装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运行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定期维保。

(3)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落实。

(4)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度,特别是重点压力容器设备的检查,随时监视压力容器工作状态, 需要排污、排水的要定时排放,排放时做好监控,认真做好记录。

(5)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①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②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危急安全的现象。 ③安全附件失效。

④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⑤发生火灾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6)压力容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岗位人员并及时向车间主管领导汇报。 4.2 预警行动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上级主管

69

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5 信息报告程序 (1)信息报告与通知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值班电话为:0635-8806326。 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

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2)信息上报

①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地址);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④24小时之内递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事故的经过、损失情况以及简要分析原因。 (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

70

情况。

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能组的人员撤离。按照火灾扑救等不同事故处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公司各部门、班组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转移时应朝上风方向,避开事故的扩散区域或火灾事故火焰辐射所涉及范围。 6 应急响应

6.1 由压力容器事故引起火灾、爆炸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接警人员或值班守卫人员听到或接到报警后,立即向总经理和区消防队报告:

6.1.1火警电话:119;

6.1.2讲清门牌号码、单位、着火的部位; 6.1.3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 6.1.4讲清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 6.1.5报警后要留人,并到路口迎接消防车。

6.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安排行动计划,并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救灾工作。

6.3 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设备、电源,选用一切有效措施进行降温和阻隔火路,尽量避免火势蔓延。

6.4 如涉及液化气钢瓶泄漏必须谨慎处理,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操作时要注意钢瓶内压,预防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如果泄漏发生在接头、阀门、减压装置等附件处,应使用专用工具消除。如果泄漏发生在液位以下,应尽可能改变钢瓶位置,使钢瓶内只泄出气体,

71

同时冷却钢瓶减压。

6.5 火势较大,控制困难,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如有影响邻近单位时,应由安全保卫组立即通知邻近企业和社区、行人。

6.6 疏散小组立即根据疏散指示将所有无关人员和车辆撤离至安全区域,各部门主管负责清点本部门员工人数,如人数不符,则应立即查明原因或安排进行搜救工作。所有救灾工作必须考虑到人员的安全。 6.7 安全保卫组应安排设置隔离区,将无关人员隔离至安全地带 6.8 安排专人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的急救工作,引导救护车的到达,为增援救援的外来机构到达,指引安排必要的通道,协助救护人员的工作,随时报告伤者情况。

6.9 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将把火场周围的可燃物品、贵重物品和重要资料转移到安全地方,初期火灾时,把燃烧物移到空旷的地方。 6.10 利用一切设施进行回收泄漏的物料,控制外溢物料的蔓延扩大,清理消防救援通道,保持畅通。

6.11 对消防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及时进行清理,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防止造成污染。

6.12 若邻近单位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在判断清楚具体情况后,厂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启动预案,避免其影响扩大到本厂。 6.13 救火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6.13.1油类或电线起火时,应以砂物扑灭,不可用水灌救。 6.13.2衣服着火时,应立即在地上打滚。

6.13.3必须将人员安全作为第一保护要则,先救人、后救物。抢救物品时,应先救帐册、凭证、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 6.13.4在救火时,应用湿毛巾、湿布掩住口鼻。

6.13.5如大火封住出口时,被困人员应利用绳索从窗口逃生。 6.13.5处于烟火包围中时,应俯身行走、贴地面匍匐前进。 6.13.6对于在火灾中受伤的人员,须及时联系和救治。

72

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 疏散、撤离程序

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发生后,危及到现场及厂区附近居民安全时,应立即拨打119、110、120求助,启动疏散程序。该程序的启动是在应急救援部门未到现场前采取的应急行动。当应急救援部门到达现场后,按照地方应急救援部门的救援程序实施人员疏散、撤离。当事态发展超出控制时,并按事故上报程序迅速向上一级报告。 7.1.1车间人员紧急疏散程序

(1)第一负责人:车间最高领导者;第二负责人:车间安全管理员。(2)车间现场人员应按照车间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安全地点转移。 7.1.2厂区人员紧急疏散程序

(1)第一负责人:公司最高领导者;第二负责人:公司安全管理员。 (2)公司现场人员应按照厂区标明的逃生路线,撤离到厂区外紧急集合点,并对人员进行清点。一方面报告应急办公室,同时向安全地点转移。

7.1.3附近居民紧急疏散程序

(1)通知地方政府,通告并指导附近居民进行疏散。

(2)疏散路线应最大限度的避开危险源,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的疏散集合点应确定在位于泄漏事故点的上风口。 (3)疏散时撤离要迅速,行动要有秩序。 7.2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的应急处理 7.2.1一般处理原则:

(1)迅速切断易燃易爆介质来源,管道发生泄漏时,若时间允许,应在第一时间内杜绝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和电源。

(2)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迅速撤离、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相邻装置、设备,应杜绝火源、切断电源、防止静电火花,并尽量将易燃易爆物品搬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态扩大和

73

引发次生事故。

(3)迅速组织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维护好社会治安,同时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4)事故现场如有人员出现伤亡,立即调集相关(外伤、烧伤、中毒等方面)的医疗专家、医疗设备进行现场医疗救治,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设置警戒线和划定安全区域,对事故现场和周边地区进行易燃易爆介质体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报。

(6)及时制定事故的抢修维修方案(灭火、堵漏等),并组织实施。 (7)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烧伤、噪音等人身伤害。

(8)确认发生管道易燃易爆介质大量泄漏事故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部门立即通知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 (9)发生火灾或爆炸应当立即启动消防预案,实施人员抢救。 7.2.2一般抢修技术措施

(1)当发生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应迅速通知一切可能危及安全区域的动火作业,应注意避免过猛、过急、敲打等动作,防止电器开停可能引发的火种。

(2)视火情严重程度和燃烧物质,以及可利用的灭火器材,采用冷却、隔离、窒息、抑制方法灭火。 7.3应急救援的其他工作

7.3.1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绘图、采样等方法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

7.3.2抢险人员应佩带职责标志,抢险现场应根据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程度确定警戒区并设立警示标志,并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易燃易爆介质浓度,无关人员不应入内。

7.3.3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前应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不应单独操作。

74

7.3.4警戒区内应无烟火;不得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及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夜间抢险现场照明须采用安全照明灯。所有车辆必须佩带防火帽,除抢险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许进入现场。 应对作业点进行易燃易爆介质检测。当易燃易爆介质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时,应强制通风,降低浓度后方可作业。作业现场应保证人员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材专人到位。 8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为保障信息畅通,采用公司内部固定电话,对讲机及涉及本预案人员的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具体见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

事故发生较大时,公司无法控制时,需要外部支援,要求员工熟知常用的救援电话119、110及120。 8.2 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整合公司现有应急资源,组建应急救援组、紧急疏散组、警戒治安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和善后处置组,6个应急小组的人员。

公司在应急救援行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依托当地公安(消防)、武警、民防救灾、医疗卫生、地震救援、防台防汛、环境监控、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政府工程抢险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

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救援组织的有效运转,应急指挥部应加强现场救援专业组各方面的建设和人员相应的培训,以及应急措施的定期检查。确保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制度的落实、应急资金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的落实、人员落实,并能承担起其相应的职责。当有人员离开组织后,还应及时补充新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75

依据本预案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公司为主体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见附件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 8.4 经费保障

财务部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总经理及财务部门应确保应急费用专款专用,并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 8.5 其他保障 8.5.1 基本生活保障

应急指挥部应会同区政府做好受灾员工和公众的基本生活、医疗、后勤等保障工作。 8.5.2 人员防护

应急救援人员要配备符合救援要求的人员安全职业防护装备,严格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8.5.3 交通运输保障

在应急响应时,利用公司现有的运输车辆资源,提供交通支持,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8.5.4 治安保障

安全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必要时,请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8.5.5 技术储备与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76

77

附件

附件一:应急救援小组联系方式

序号 姓名 工作部门 职务 应急组织机构内职务 办公室电话 移动电话 应急指挥部 1 2 3 4 5 6 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 1 2 3 应急救援小组 1 2 3 4 紧急疏散小组组 1 2 3 4 警戒治安小组 1 2 3 4 物资保障小组 1 2 医疗救护小组 1

78

2 3 4 善后处置小组 1 2 3 4

79

附件二:应急电话:

公司值班电话: (1)综合办公室电话: (2)安全科电话: (4)区应急管理局: (5)区环保局: (6)区质监局: (7)区公安局治安大队: (8)急救电话:120 (9)火警电话:119 (10 报警电话:110

80

附件三、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一览表

类型 名称 数量 位置 卫生室 备注 急救医用工厂急救用消毒纱布片、医用绷带、若干 品 医用胶带、酒精棉片、创可贴等 防毒面具 防护器材 护目镜 安全带 手套 安全帽 便携式干粉灭火器 消防栓、消防水管、喷头 消防器材 消防沙池 消防水池 按标准 按标准 2 按标准 1顶/人 1 1 全厂区 配电室 分布整个厂区 车间 简易灭火扫帚、铁锹、水桶、脸盆、沙箱、湿 工具 布等 手机、电话 通讯设备

若干 车间岗位、办公 室及每个人员

81

附件四:规范化格式文本

安全生产事故接报登记表

接报人:

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详细情况 报告人姓名 报告人联系方式 接报后处理 备注 接报人:

接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82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登记表

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主要原因 事故经过 事故责任分析及整改 防范措施 人员伤亡及处理情况 部门处理意见 签字: 日期: 安全设备部处理意见 签字: 日期: 公司处理意见 签字: 日期:

83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单位: 事故、事件名称 发生时间 事故、事件发生经过: 调查人: 日期: 讲述人: 日期: 现场证据: 调查人: 日期: 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参加分析人员: 日期: 采取的纠正措施: 批准人: 日期: 实施人: 日期: 纠正措施实施效果验证: 验证人: 日期: 对责任人的处理结果:

发生地点

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