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复杂断块油藏井网恢复技术研究 实现老油田可持续发展
摘 要:桥口主体经过近30年的开发生产,存在注采井网损坏、自然递减增大、产量下降快等问题。通过开展复杂断块油藏构造、储层、剩余油等基础地质研究和井网优化恢复经济政策研究,利用侧钻、大修、换井底等手段开展井网优化恢复工作,水驱控制储量和日产油水平均得到提高,实现了老油田可持续稳定发展。
主题词:复杂断块 非均质井网恢复
一、概况介绍
桥口主体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属于强非均质低渗油藏。经过近30年的开发,老区井况恶化严重,共损坏油水井64口井,涉及32个井组。随着注采井网的损坏,自然递减逐年增大,产量下降较快,两年间日产油下降了34吨,开发形势逐步变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储层平面上变化快,层间非均质强,动用差异大。桥口老区储层平面上发育差变化快,经常出现同一个小层因砂体变化大无法实现注水动用的现象。层间非均质强,干扰严重,动用差异大,一类层累计水驱控制程度90.2%,水驱动用程度81.7%;二三类层累计水驱控制程度75.3%,水驱动用程度39.9%。
2.井况损坏日益加剧,注采井网严重失调。注水压力高、套管老化,水井损坏严重,当年新增事故井明显上升,且修复速度跟不上。2012年底,桥口主体注采比1:1.85,与2008年相比下降0.14%,平均注采井距增大56m,井网控制程度、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分别下降16.2%、16.1%和20.6%。
3.一类层水淹严重,挖潜难度大。桥口主体二、三类层水驱动用程度相对较低。尽管一类层地质采出程度达33.3%,但其储量基数大,剩余油仍占全部剩余油的31.56%,常规水驱对提高一类层采收率效果不佳。
三、井网优化恢复研究
(一)强化基础研究,评价落实潜力井损区
进一步强化构造、储层、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井网优化恢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构造及低级序断层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新增的钻井、测井、动态及监测等资料,重点解释、组合区块内的III、IV级或更小的低级序断层及微构造,同时加强对注采关系与静态资料相互矛盾井区的构造解释,力求构
造格局与注采关系相吻合,还原其真实构造面貌。
2.沉积微相及储层研究。在对比划分砂层组的基础上,选择单层或者特征明显的层段作为标准层,根据油层组岩性、岩相变化的旋回性及其反映在电测曲线形态上的组合特征,对桥口主体油水井进行纵横向追溯对比,建立了研究区测井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对桥口主体所有完钻油水井的50个时间单元划分了沉积微相,搞清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及其所处的微相带,为分析井间砂体连通性、注采对应关系奠定了基础。
3.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针对现状,根据水井吸水剖面、饱和度测井、新钻井水淹层解释等资料,结合油水井生产历史、生产动态资料、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描述,定量分析,综合确定剩余油叠合分布状况及其富集井区。
(二)开展经济技术政策研究,提高区块开发效益
在制定方案之前先开展井网恢复方式研究,通过经济效益预评价,进行部署和优化,做好实施过程调整,提升区块开发效益。
1.井网恢复方式经济界限。依据油藏工程设计和开发投资预算进行井网恢复经济效益预评价,统计近五年来桥口主体措施效益可知,投资+操作成本回收期内产油,更新井为3550t,侧钻、换井底井为2060t,大修井为700t,老井利用为400t。
2.注采管理政策研究。树立注水开发水优先的观点,探索合理注采政策,提升注水有效率。一是通过低渗油藏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和注水实践,确定桥口老区一类层合理注采井距为280m左右,二、三类层合理注采井距为180-200 m;二是为了尽快弥补地下亏空,根据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动态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注水强度及注采比。
四、井网优化恢复研究效果
2013年来,在潜力较大、认识到位的井网,利用侧钻、更新、大修、换井底等手段优先开展和实施井网恢复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1.可采储量和水驱动用储量得到有效恢复。 2013年共恢复注采井网18个,恢复控制储量33.9×104t,水驱控制储量46.4×104t,恢复产能0.72×104t,累计日产油上升22.6 t。同时,油水井开井数增加,自然递减与综合递减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5%和8.1%;水驱采收率比不治理相比提高2.0%,水驱特征曲线明显改善。
2.经济效益评价。井网恢复工作量阶段投入1311.68×104元,井组累增油6098.0t,操作成本1027.5×104元,当年直接收入2836.18×104元,投入产出比1:1.21。投入恢复井网增量工作量16井次,配套常规措施30井次,扣除增量投入
增油外,2013年增量带动存量增油3112 t。
五、认识及下步工作方向
通过对桥口主体井网优化恢复研究和实施效果分析,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复杂断块油藏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二是合理制定不同开发阶段的方案,精细研究,优化评价和实施,是保证老油田有效开发的基础;三是建立完善的注采井网是实现老区有效开发的保证;四是成熟、适用、经济的技术手段是提高高含水油藏后期开发水平的关键。
尽管桥口井网优化恢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随着研究和实施的不断推进,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虽然井网得到一定的恢复,但部分井网注采配套难度仍然较大;二是受井况影响,大修周期长、难度大,近三年大修井平均周期68天;三是厚层剩余油认识难度大,井网恢复后效果差。下一步,这几个问题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董斌(1974-),男,汉,采油技师,主要从事采油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