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2022-05-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数学之友) 2011年第24期 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朱建国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高中部,226006) 南通市启秀中学特级教师李庚南创立的“自学 ・议论・引导”教学法较早的对初中数学教法进行 了改革创新,并对实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全 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中笔者仅以导数的概念 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谈一谈“自学・议论 引导”教 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主 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独立自学”,其主要活动形式有 “阅读”、“倾听”、“操作”、“演练”等.自学不是片面 的让学生自己去学,这其中必然要伴随着学习的目 标要求和方法指点,学生自学的动力来源于自身的 积极性,其核心是思维. 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以 2007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 号”的运行轨迹为背景,用flash动画演示这一飞行 过程,并截取了飞行曲线上在变轨瞬间的一小段曲 线,将其不断放大,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一点附近的 曲线的变化情况.通过这样一个凸显问题本质特点 的实例情境,引人切线的概念,拓展延伸学生的思 维,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 第二个环节是“群体议论”,是指学生与学生之 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的小组或全班性的交流活 动,这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这一环节中,笔者 设置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明确提出问题: 结合切线的形成过程,利用“割线逼近切线”的方 法,计算曲线 )= 。在 =2处的切线斜率.学生 根据原有的知识,通过演练计算,可以很快求出割线 斜率.在此基础上,学生展开联想延伸,通过“无限 逼近”这个变化过程,计算出曲线厂( )=; 在 =2 处的切线斜率.这一环节采取“问答式”,做到让学 生有问能答.最后,教师适时把握时机,围绕一个较 大的,内涵丰富的问题展开讨论,即归纳出求曲线Y = )在任一点P( 。,Y。)处切线的斜率的一般方 法,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 把握学习内容的深浅,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 学思维方法,从而实现对“瞬时变化率”这一学习难 点的突破. 阶段二:通过观察运动员高台跳水的画面,引用 课本习题:假设t S后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为 (£)=一4.9t +6.5t+10,试确定t=2时运动员的 速度.此例是学生熟知的物理问题,通过将其转化成 抽象的数学模型,学生模仿、借鉴刚才求切线斜率的 方法求解瞬时速度,进一步体味了“无限逼近”这一 数学内涵.该阶段采取“议论式”,让学生不仅能回 答问题,而且能对答的内容产生联想延伸,为进一步 求解瞬时变化率做好铺垫. 阶段三:让学生自主探求瞬时加速度的意义和 求法,这一阶段主要采取“探究式”.学生已具备了 自学探究的知识和基础,由于水平参差不齐,在学生 自主探索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在巡视时进行激励, 对部分学生进行点拨,还可以让学有所得的学生展 示其研究成果. 第三个环节是“相机引导”,即教师运用点拨、 建议、提示、解惑等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在刚才的研究 中,这三个实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此处是本课学 习的一个高潮,教师要创造一个严肃认真,能够让学 生互助合作,和谐活跃,热烈交流的学习平台.教师 的引导至关重要,方法应机智灵活,可以用多媒体演 示出如下内容: ^.. 切线的斜率是割线斜率 当 趋近于0时 的值; 当 时 剖= = /.( 0+△ )一 0) 切. 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 当△t趋近于。的值; 时 =A h= 饥 瞬时加速度是平均速度 当△‘趋近于。时 的值; 当△t 时 = = 二 一n. 以此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点拨.学生从之前的 研究中得到效仿和借鉴, (下转第23页) ・2l・ <数学之友) 2011年第24期 啊!”然后引人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 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 5再现生活。创设情境 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例如:在教学“扇形的面积”时,可创设如下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中学生对自己熟悉 情境: 的、有体验的、新鲜的、有趣的事例特别感兴趣.如果 案例6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上甘岭》机枪扫 选取其中与数学课程相关的事例作为情境,必然会 射的战争场面,把同学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话题一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转,“同学们,假设敌人碉堡的机枪射程是100米, 笔者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了 机枪转动的角度是120度,那么敌人机枪的控制区 以下情境: 域是多大?”自然的引入了扇形的面积问题.必要时 案例5极富感情的朗读《日出》当中的精彩片 可让学生模拟机枪扫射的动作,并画出模拟图. 断,并配以一段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动画. 以上问题情境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极具悬念,能 [启发提问]如果把太阳看作圆,海平面看作直 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难点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 线,这里一共出现了几种位置关系?很快的,议论声 构建出数学模型,然后求解.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 由小变大,“应该有两种PE?一种是在海平i面下,一种 的简单应用”后,可作为数学兴趣小组的材料提供 是在海平面上”学生甲用疑惑不定的口吻小声说着; 给学生. 学生乙补充道:“不对!还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间那一 种”;学生丙小心翼翼地说“太阳在海平面下怎么 参考文献: 算?”学生丁反问道:“这不跟太阳在海平面上一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 吗?”……同学们一个个以企盼的目光看着我,希望得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到肯定的回答看出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这才 社,2001.7. 点出今天学习的主题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七至九年级[M].南京:江苏科学技 6数学建模。创设情境 术出版社. [3] 马复,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建议,7—9年级数学教学应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一一建立模 [4]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 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接第21页) 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进行 堂实施中动态发展,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在 创造性的探索,并对探索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通 “引导”阶段,教师固然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即使 过比较,可以看出上面三个实例,虽具体意义不同, 是在“自学”和“议论”阶段,教师仍然要发挥点拨, 但它们的数学表达式在结构上是一样的,:部是先求 提示的作用,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自学和议论引向有 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再用“无限逼近” 序和深度.因此可以说,“自学・议论・引导”教学 的方法得到函数在某一点处的瞬时变化率.通过教 法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教和学的统一真正落到 师的引导,学生们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不仅有兴 了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 趣,而且有见地、有深度,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结构,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真正的学会 和研究方法,导数概念的生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根 教师通过创设此类情境,最终生成课题,再选编 本性的变革,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改价值 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深人思考,总结出经验教训, 取向,转化为教学实践,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现. 如导数的几何意义,根据定义求导数的一般步骤等, 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使课堂学 参考文献: 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 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我的教学主 在本课教学中,“自学・议论・引导”:是三个关 张和实验[J].基础教育课程,2011,(6). 键词,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是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课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