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1-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综合医学论坛

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孔小红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2020年12月  第24期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将我院接收的60例患儿用随机的方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我们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使用一般常规静脉输液方式进行输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配合程度、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及FLACC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静脉输液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相较于对照组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值、FLACC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若对小儿进行心理护理,则对患儿输液配合程度,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有提高,且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静脉输液;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4-0230-02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静脉给药补充体液以及血液和营养物质,以达到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补充血容量,补充静脉营养支持以及药物治疗和进行抢救的目的[1]。由于小儿发育不够完善相较于成人其血管较细,严重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对患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2]。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年龄较小,但是输液又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3],所以为使患儿能够减轻痛苦顺利的接受治疗,医务人员应配合家长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不良情绪和心理得到疏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收需静脉注射患儿60例,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中女14例、男16例,年龄8个月~9月,因支气管炎进行输液9例;因感冒进行输液12例,因发烧进行输液8例,试验组患儿其他原因有1例。30例对照组中女12例、男18例,年龄9个月~10月,分为:因感冒而输液13例、因支气管炎而输液5例、因腹泻而输液10例、对照组中患儿因其他原因的2例。

1.2方法 在静脉输液时提前把患儿所有信息进行仔细的核对,以避免患儿姓名与所输液体对不上的情况发生,将患儿静脉输液基本护理工作做好做到位,从而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医疗事件的发生。作为家属,在患儿进行静脉输液前,医务工作者应该将静脉滴注的基本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指导,告知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主要是将输液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输液时穿刺静脉的选取原则对其进行告知,也是避免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方法:①在对患儿进行输液前,作为医护人员应该收钱掌握患儿的实际身体状况,因此应该首先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由于部分患儿对静脉穿刺产生强烈的抗拒和害怕的心理,所以提前去掌握患儿的实际心理状况尤为重要,准确的了解其心理状况,尽可能的排除和疏导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②大部分儿童对外界会有强烈的感知能力,如果医护人员在对待患儿时用以较为严厉的态度,患儿将会产生排斥和害怕的不良心理。此时作为患儿的医护工作人员,则需要用更加温柔的语气以及更加耐心的态度对患儿,不时给予患儿安抚和鼓励,促使患儿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静脉输液过程。部分年龄比较大而且可以进行交流的患儿,则可与患儿直接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告知其输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疏导其排斥不良的情绪。当面对患儿时医务人员应当使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加上形象的肢体动作,更好的促进与患儿之间的沟通。③还需要多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例如询问其喜欢的动画片,然后给患儿播放,或者提前准备小玩具。若遇到年龄过小且无法沟通交流的患儿,则需要换种方式来安抚,防止患儿情绪不稳定激烈哭闹导致病情加重。而患儿的家长则可以用哄抱用玩具来安抚患儿的情绪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从而将静脉注射带来的不适得以缓解。

1.3观察指标 ①医护人员首先应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静脉输液患儿的配合度数据记录并统计,输液配合程度的评判具体规则为,优:在整个静脉输液过程中患儿完全配合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整个过程顺利进行;良: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患儿能够部分配合医务工作者,能够将输液过程进行下去;差: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患儿完全不配合输液,静脉输液基本无法进行。②将试验组和对照组静脉输液的患儿的FLACC评分值、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值进行统计和记录。医务人员实时检测患儿对静脉输液疼痛的反应程度,采取

例数

不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十分满意

例数未成功成功

例数

Wang-Baker评分

FLACC评分例数差良优

FLACC评分方法对于患儿的静脉输液的疼痛程度予以客观评估,10分满分,疼痛程度越大的患儿则评以高分;使用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方法针对患儿静脉输液的疼痛反应程度予以公正地评估,满分10分,对患儿的评分越高表示患儿对疼痛的反应越激烈。③将试验组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程度进行统计和记录,在第一次对静脉输液患儿进行穿刺时,在没有对其进行反复的穿刺,一次穿刺成功后且患儿的皮肤也没有发生肿胀淤青等不良反应出现时即记作一次静脉穿刺成功[4]。④每1例患儿对应一名家长,记录并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分析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两组静脉输液患儿配合程度比较 对照组在使用基础护理方式进行静脉输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前提采用心理护理,患儿输液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静脉输液患儿疼痛程度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Wang-Baker评分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患儿更易接受静脉输液治疗(P<0.05),详见表2。

2.3两组静脉输液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一次穿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对于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3。

2.4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参照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家长对患儿静脉输液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方式更容易让家长接受与满意(P<0.05),详见表4。

表1 静脉输液患儿的输液配合程度数据表[例(%)]

对照组307(23.33%)3(10.00%)20(66.67%)

试验组301(3.33%)1(3.333%)28(93.33%)

统计值χ2值

5.192

P值0.0233

_

表2 两组静脉输液患儿的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和FLACC评分比较

(分,x±s)

对照组304.50±0.404.20±0.40

试验组302.30±0.401.20±0.30

t值10.65016.431

P值0.0000.000

_

表3 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程度数据表[例(%)]

对照组307(23.333%)23(76.667%)

试验组301(3.333%)29(96.667%)

χ值5.192

2P值0.0023

表4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数据表[例(%)]

对照组3010(33.33%)2(6.67%)4(13.33%)14(46.67%)

试验组302(6.67%)2(6.67%)3(10.00%)24(80.00%)

χ值6.667

2

P值0.010

23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2月  第24期

3 讨论

静脉输液作为小儿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所以在如此大需求量下的静脉注射,其满意度和顺利度尤为重要,为使小儿顺利完成相关输液治疗,则需要根据静脉输液相关护理原则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但是,由于大部分患儿的年龄小,其年龄对应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加上自身疾病的疼痛,所以害怕紧张以及焦虑等情绪会出现在患儿的身上,都会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医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工作的顺利度[7]。部分有关文献报道,一般情况下患儿的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存在密切的关系,疼痛会使患儿产生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同时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加剧患儿对疼痛的感受从而更加抗拒[8]。所以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十分有必要,在患儿进行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若患儿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进行治疗则会减轻治疗所带来的不适和痛苦。为使患儿保持镇定使患儿的恐惧以及不安等不良心理得以缓解,医务人员应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增加心理护理措施,而且医务人员应对患儿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还可以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最终结果表明,实施心理护理的试验组静脉输液患儿,试验组患儿输液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患儿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值和FLACC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

(上接第222页)

[6]

综合医学论坛

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成功率,有极强的可行性。总而言之,实施心理护理的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对于静脉输液治疗能够更加顺利完成治疗,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升,降低患儿不良情绪的产生使静脉输液患儿的疼痛得以减轻,所以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以及长远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

[1] 刘红艳.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小儿静脉输液穿刺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8):118-121.

[2] 魏娟,蔡榕,苏玲,等.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模式对急诊静脉输液患儿依从性、

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07):1314-1316.

[3] 王蓓.低年资护士在儿童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

志,2017, 27(10):156-157.

[4] 韦林安.心理干预对患儿静脉穿刺时疼痛行为反应的影响[J].护理研究旬

刊,2006,20(34):3164-3165.

[5] 杨柳.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3):104-105.[6] 李孝芳,范传玲,张宗芳.一种手套式静脉输液固定装置的制作与临床应用[J].中华现

代护理杂志,2013,19(29):3585.

[7] 唐菲,赵彩虹,俞晓燕.心理护理与评估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

杂志,2009,06(03):261-263.

[8] 冯亚婷,陈淑静,张超,等.疼痛管理对急腹症患儿疼痛缓解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88-4090.

护理措施,虽然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但无法很好的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手术前的预防切口感染的个性化护理、手术中的预防切口感染的个性化护理及手术后的预防切口感染的个性化护理等护理手段有效的预防和避免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有效性,促进患者预后,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5]。本观察结果表明,预防切口感染干预后的观察组护理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参照组胆囊疾病患者,说明预防切口感染护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

综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有效性较高,加速患者

(上接第223页)

[4]

的康复进程,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实施。参考文献

[1] 潘小华,宋宁.3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微创外科杂

志,2018,18(03):283-284.

[2] 荀林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应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2019,53(11):1343-1346.

[3] 戴晓静,郑秋星,邱良智.不同局部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切口镇痛

的护理观察[J].重庆医学,2018,26(A01):40-42.

[4] 荀林娟,席米娜,束嘉俊,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应

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343-1346.

[5] 荀林娟,施雁,宋瑞梅,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应激

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8,17(20):33-35.

作者简介:曹冬梅(1972.02-),女,汉族,山西石楼人,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手术后切口感染及其预防。

士调整状态,提高兴趣,能够更好的接受理论以及实践知识,提高整体素养。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助产士使用分阶段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学习。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助产士专科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成绩明显更高(P<0.05),自评自身能力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教学满意度,观察组助产士教学满意度相比较对照组更高(P<0.05),说明通过分阶段教学能够有效的改善助产士教学效果。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分阶段教学目标明确,将总目标进行细化,使得助产士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改善了教学质量,并且最后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形成互动,使教学不在枯燥乏味,更能提高新助产士的兴趣,转化理论为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得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使用分阶段教学法带教新助产士能够提高助产士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带教效果,应用效果理想。参考文献

[1] 叶秀玉,施秋月, 林凤.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在产科助产士实习带教中的应(上接第229页)

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10(06):90-91.

[2] 任青. 品管圈活动在产房新助产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

15(30):70-71.

[3] 代彦丽,朴金龙,王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助产专业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9, 17(07):859-861.

[4] 刘颖,郑蕾,许晓惠,等.三阶段案例教学法在临床疾病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卫

生职业教育, 2019, 37(05):41-43.

[5] 邓东阳.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在产科助产士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心理月

刊,2019, 14(09):190.

[6] Graham H ,Tokhi M , Edward A , et al. Use of clinical guidelines: perspectives from

clinicians in paediatric and maternity hospitals in Kabul, Afghanistan.[J]. East Mediterr Health J,2015,21(2):100-110.

[7] Gray, M, Rowe, J, Barnes, M. Australian midwiv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registration,

recency of practice standard[J]. Aust Health Rev, 2015, 39(2):260-271.

[8] 王娜,卢俊红,张红茹.苏格拉底教学法在护士转型助产士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

现代医生,2018,56(03):128-131.

[3] 方国庆.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9,6(15):76.

[4] 温小霞.早期综合康复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

学,2012,18(33):77.5]

沈虹.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8):324.

[6] 张秀花,孔甜,张传斌,等.骨折内固定术后疼痛的综合干预及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

医学杂志,2019,34(03):337-339.

[7] 崔光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

药杂志,2017,19(03):66-68.

[8] 武湘云,黄印启,冯和林,等.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防治进展[J].山东医

药,2008,48(47):112-113.

者膝关节的回复状况,特别是在患者骨折后1个月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更加有效改善患者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增加患者依从性,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张秀花,王晓梅,刘冰.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早期综合康复疗效分析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01):49-51,55.

[2] Bhave A, Shabtai L, Woelber E, et al. Muscle strength and knee range of motion after

femoral lengthening[J]. Acta Orthop, 2017, 88(02):179-18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医学食疗与健康

2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