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知法守法复习教案

2021-01-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学法知法守法 预防违法犯罪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法律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提醒:单位的规章制度靠行政力量来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靠国家强制力来执行的;道德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起作用的。)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什么是犯罪?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提醒: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有详细和简单两种表述: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简称:严重危害性),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简称:刑事违法性),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简称:刑罚当罚性)。详细答和简单答都对。问:为什么说某人的行为是犯罪?就是回答某人的行为具有犯

1

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4.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违法行为除了包括犯罪,还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也就是还包括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犯罪是违法的一种,是严重违法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提醒:凡是违法行为,不管轻微还是严重,都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要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种。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5.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附加刑是补充主刑使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独立使用。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6.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2

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和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与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7.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社会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提醒:不良行为:比较轻微的,次数不多。严重不良行为:比较重的,多次,屡教不改的。参与赌博,属于不良行为,如果屡教不改,就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吸毒,不管次数多少,都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吸毒还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属于犯罪行为。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7.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不是犯罪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是轻和重的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按轻到重排: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8.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因此,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3

9.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注: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去分析原因,答题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从下列这些原因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

①家庭原因:缺乏家庭保护,家教不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方法单一、粗暴),家庭生活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

②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单一。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③社会原因:缺乏社会保护,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④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水平低,是非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没有调控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正确对待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贪图享受,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具有不良行为等。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0.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个人:①自觉依法自律,重视道德修养。②努力学习,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善于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③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不良行为。④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总之,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政府、社会、学校、家庭:①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②加强对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③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齐抓共管。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4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正确对待金钱的诱惑。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来获得。决不能沾染法律禁止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习惯,更不能触犯刑法。

(2)正确对待游戏机的诱惑。可以适当玩但决不能沉迷。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对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有一定的好处。适当的、有节制的娱乐并不是坏事。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此。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3)坚决拒绝“黄赌毒”与“法轮功”邪教的诱惑。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是一种恶习,搓麻将、打老虎机是其常见形式。赌博一旦上瘾就很难回头,可能一步步走上骗、偷、抢的违法犯罪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之一。一些不法网站,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电子海洛因”侵蚀着人的肌体,毒害着人的精神。“法轮功”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我们要坚决拒绝“黄赌毒”与“法轮功”邪教的诱惑。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4)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战胜诱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避开诱因法。适用于接触诱因的初始阶段。最好把引起诱惑的实物藏起来,眼不见心不动,被动地避开诱因。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②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战胜不良诱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技巧和自制力回绝朋友的邀请,避免他们的不理解和嘲弄。知道不良心理

5

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为了防止做某项自己着迷的事而超时,严格分配时间,以不同方式提醒自己这是学习时间、锻炼时间、娱乐时间、休息时间,是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改掉因着迷而误时的坏习惯。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⑤联想后果法。⑥请人监督法。 突破难点 1、联系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

承担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

违 法 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承担行政责任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一般违法 情节轻微 危害性小 犯罪 情节严重 危害性大 一般违法 触犯刑法以外法律 其他处罚 犯罪 触犯刑法 刑罚处罚 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共同点

①都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是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单项选择题

1.2011年4月13日深夜,惠东县某村三名十多岁的青少年(均小学辍学)从高速公路边捡拾小石块和混泥土块向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投掷,以击中为乐,邢丹不幸被击中身亡。这一事件给青少年的警示是( )

①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②要陶冶高雅情趣,树立崇高理想 ③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④有严重不良行为的人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点拨: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用排除错误选项法。严重不良行为已经是一般违法行为,④是错项。这三名青少年小学辍学,说明他们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他们从高速公路边捡拾小石块和混泥土块向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投掷,以击中为乐,表明他们没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情趣低俗。答案:B

2.七年级学生小刘,由于好奇而迷恋上电子游戏、抽烟,积习难改,导致经常迟到、旷课、抄袭作业,父母和老师多次劝告无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是( )

①要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 ②要自觉履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 ③要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拒绝不良诱惑 ④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拨:不良习惯,只要方法科学、坚持不懈,也可以改变。答案:A 3.包工头杨某在广东惠州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制作假工资表煽动工人向项目部索要工资,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这说明因不承担责任而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必然受到( ) A.民事处分 C.行政处分

B.刑事处分 D.治安处罚

点拨: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属于刑事处分。答案:B

4.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对于自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网络中的暴力、色情等信息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此,下列对青少年的建议正确的是( )

①要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②要提高自控力,拒绝不良诱惑 ③要培养高雅的情趣和爱好 ④要拒绝上网,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点拨:网络是现代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拒绝上网”显然是错误的,排除④。答案:C 5.2013年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对“地沟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如果利

7

用“地沟油”加工食品,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死刑。这说明( ) A.严重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B.凡是“地沟油”犯罪都可判死刑 C.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D.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点拨:只有严重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才要承担刑事责任。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答案:A

6.2013年4月8日,浙江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对散布H7N9疫情谣言的柳某等三人给予拘留的处罚。柳某等三人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案:A 简答题

7.某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授“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这一课时,通过“举案说法”的方式,为该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案例一: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小刚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无心读书,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整夜泡在网吧里,多次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仍不悔改。后开始小偷小摸,并多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向小学生索要零花钱。

案例二:某大学硕士林某因“关系不和”在寝室饮水机中投毒致使室友黄某于2013年4月16日死亡。

结合上述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小刚和林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为了使你的同龄人远离违法犯罪,请你给予三点警示。

答案:(1)小刚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林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2)要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要纠正不良行为,抵制不良诱惑,防患于未然;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8

D.违宪行为

点拨: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拘留的处罚,是行政处罚。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