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诚信友善的主题演讲稿

2021-06-3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爱国”一词在我国出现的年代很久远。《战国策·西周》中就有“国君岂能无爱国哉”的说法。《汉纪》中也有“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道德要求。《礼记·儒行》中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可见,早在奴隶社会末期,爱国情感就已在中华大地广为播扬,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的支撑点。

  一、爱国,首要的道德要求。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捍为民族尊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爱国”是排在第一位的。爱国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重要的价值载体和精神动力。《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可见,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过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爱国的行为表现出来。对祖国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爱,是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对祖国深厚的情感,爱国的思想是对祖国无限忠诚,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无限关心,爱国的行为是一种崇高的行为,表现为人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英勇奋斗的行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尤其把对祖国的忠,对民族的爱视为做人的根本与大节,以救国治国、兴邦兴国为人生奋斗的最高境界。

  二、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而活着。”一个有道德的公民应当“从爱国做起”。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二字是神圣的。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一个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爱国情怀表现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革命战争年代讲爱国,主要是为获得民族解放、争取政权而英勇献身。现在讲爱国,主要是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而爱自己的政权与爱共产党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政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并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爱国应当体现在具体行动上。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有着切实的内涵。作为公民,要把对祖国无限的爱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等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爱国就是要从尽职尽责、尽义务、守法规等方方面面做起。当祖国处于危难时,当祖国需要时,当祖国召唤时,应当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和平时期不仅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还应当无条件地为国家尽到自己应尽的种种义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