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年清明节扫墓心得体会

2020-03-31 来源:好走旅游网

  xx年的4月4日,对我个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倒不是因为这是我人生的第19个清明节,也不是因为这个清明节难得的没有淫雨霏霏,而是因为就在这一天,我以xx级初级党校优秀学员的身份,在大二党支部和大一党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杨虎城将军陵园。

  以前从书本上了解到一些关于杨虎城将军的资料:杨虎城将军,幼名长久,曾用名 (音忠),号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人佣工。19xx年,杨父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使他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 19xx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7年,参加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后又参加国民军。1924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先后担任师长、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综观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同其他许多人一样,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过前辈和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他特别伟大处,是1936年12月12日,同张学良将军联合一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他被迫辞职出国。回国后,过囚禁生活达十二生之久。1949年9月17七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9年12月16日致杨虎城家属的唁电中指出:“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念”。

  将军的一生何其短暂!又何其光辉!虽然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抗战的故事,虽然初中高中的时候就无数次的背诵过那段跌宕的历史,但当我真正要站在将军的墓前的时候,内心的澎湃与激动却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清晨我起了个大早,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们坐车前往位于长安县韦曲

  镇的杨虎城将军陵园。一个小时的路程似乎一下子变得漫长无比,一秒一秒,一米一米。终于,终于!早上10点我们终于到达了!青石的大门不算高大,但是朴实无华、庄严肃穆,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横额有“一九四九年”字样,取将军遇难之年;有“一七年”,取陵园大门建成之时,由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书写的“杨虎城将军陵园”7个金字。迈进大门,一步一步走进陵园,历史的画卷仿佛就这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一段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历史,那一段被无数革命者和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历史,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我的想象中的历史,就这样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就像是那被夹在时间这本厚重的大书中的干花,在我们的好奇和崇敬中被泡开,慢慢舒展着每一片花瓣,渐渐地向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历史。陵园里的每一株苍松、每一棵翠柏,都带领着我回到那炮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在大二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扫墓活动:首先是到陵墓前向革命烈士献鲜花和花圈,三鞠躬并默哀三分钟;紧接着党支部副书记介绍革命先烈事迹和致词;随后在场的全体党员于积极分子一起宣誓,以表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决心;最后是全体同学从台阶的右边有序进入纪念馆的中,在讲解员的介绍下组队聆听杨虎城将军无私无畏地为国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光辉事迹,并参观了烈士陵园。陵园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杨将军墓,左右为夫人谢葆贞、儿子杨拯中墓。下层为秘书宋绮云夫妇、副官、卫士等人墓。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1998年病逝后也归葬于此。在参观时,我看见几乎每一棵树上都挂着寄托人们哀思的小白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纸鹤,表达了来参观的人对将军的崇敬、景仰和祝福之情。生于乱世,能不随波逐流已是不易;能不屈于钱权势力的淫威更是不易;而能坚持正义、不求“苟全性命于乱世”,却能真正为民族、为人民着想,则最是不易。而将军,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好,令全国上下为之惊叹,令举国民众得到益处,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功业。令我们这些后人只能在仰望时感慨、震撼和敬佩。

  整个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我的影响和震撼确实十分巨大的:亲眼看见这位爱国将领安息之处,亲耳聆听他短暂而永恒的一生,亲自触碰历史的那宏伟篇章,让我都深受感动和鼓舞。参观过烈士陵园以后,我感到

  淡淡的惋惜与深深的自豪。是这些革命先烈为现在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撒热血。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的幸福,换来了新的中华民族!这次活动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更加明确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将军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伟大”,也激励了我勤奋学习,善于创新,自觉地服务祖国、奉献社会。走出陵园大门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身上的重担,也清晰的看见了未来的路。我下定决心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辉遗志,发扬光大革命传统,精诚团结,开拓创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先烈们,你们安息吧!未来,就让我们来书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