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班中秋活动方案

2024-05-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活动背景

  背景分析: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起源、中秋习俗、月亮传说、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学生现状: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老师对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这一载体,培育队员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足;对如何挖掘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能力还不强。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明月这一意象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了解中秋的蕴意,培养学生传统观念,重视亲情友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热爱和向往美好的生活。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参与吟诵、猜谜、唱歌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社会实践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资料、考察访谈、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亲身体验,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搜集诗词、月亮传说、中秋习俗等资料做成卡片

  播放音乐的录音机

  教学环境的布置:黑板明月图画设计 书写“月是故乡明”

  2、学生准备

  自学课文做好预习布置的问题

  搜集资料(与月有关的图片、诗文、音乐)

  亲自实践赏月(在周末独自完成)

  四、适用年级:三年级4班

  活动时间:综合实践课时间、课余时间

  五、活动过程

  开展“主题一 月是故乡明”活动

  第一阶段 自主探究学习(25分钟左右):

  三个小组把做成的幻灯片由一位同学有选择地放映,或播放选好的曲目。时间为2-3分钟,展示自己收集来的成果。

  (参考内容:三潭印月等图片投影、歌曲《床前明月光》的播放、有关月的歌曲名《月牙泉》《十五的月亮》《月是故乡明》《月亮代表我的心》《二泉映月》《彩云追月》,名家短诗吟诵。)通过这个环节把学生带入情境。

  问: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最富有诗情画的思乡之情的散文。

  第二阶段 解题、分析课文:

  问题设计:从本文的题目中同学们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三组学生竟答收集来的诗句。

  (参考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儿弯弯照九州等教师搜集资料)

  从以上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月这一灵妙的意象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深情。作者季羡林老先生也一样,虽然功成名就,但仍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投影季羡林的有关资料,设计为感动中国20xx——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颁奖辞】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大声朗读课文,无论有什么疑问的地方都提出来。(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加以点拨指正。)

  指导教师指导重点: 教师设计问题:

  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2.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3.思乡到底什么滋味呢?

  以学生回答互动为主,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份惦记。在一个个团圆的日子不管如何的万水千山,都要赶回自己可爱的家乡。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人们的乡思乡愁。学了这篇课文,希望我们对明月和家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针对最能引起乡思之情的“月与故乡”展开第二个环节的活动。

  第三阶段 实践活动(15分钟左右):

  1.“月亮”与“中秋”知识竟猜:(教师主持,三组学生竟猜。)主要内容设计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传说故事,拜月、吃月饼、猜灯谜、观潮等风俗。

  2.吟诗对联:三组各取一句同学吟诵自己准备的短诗。

  中秋对联趣谈介绍师生互动完成(内容设计: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教师总结: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愿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有所收获,对家园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开展“主题二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课题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学习

  对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做好活动的准备。

  (二)学生活动内容与方法

  (一)启发提问,明确目标

  1、分组,确定小组活动子课题。

  根据活动课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若干研究问题,组建活动小组。全班45人,分成六个小组。

  可研究的的问题例如:

  (1)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2)一年之中哪些月份属秋天?

  (3)口头描述秋天的景色与特点。

  (4)讨论区:如何理解“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2各小组讨论如何开展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填写活动计划表。

  3组长分工的时候要和组员商量,以免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活动的开展。

  (组队的时候要考虑男女比例,还要考虑活动中要采取哪些方式,谁比较适合担任,成果展示可能采取什么形式,谁比较在行等等)

  4、明确目标: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叫《中秋节》。(板书)

  (二)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和查找资料,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自主选题,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参考课题:

  (1)中秋节的来历;

  (2)金秋诗词欣赏;

  (3)中秋节风俗调查;

  (4)中秋美食;

  (5)中秋佳果;

  (6)月饼的变迁;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中秋节》的活动方案吧!

  (三)制定方案,布置任务

  1、分六组(把观察目标接近的分为一组)安排活动地点,确立分课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法。

  小组名:....组 ;

  小组分工:小组长:...;

  小组成员:...... ;

  探究课题:中秋佳果 ;

  探究活动方案:...和...先查找中秋佳果的资料,...和...再带中秋佳果回来,...把雕水果工具带来大家一起雕刻水果图案,...把带来的照相机找出水果雕刻,...来记录过程,最后用找出来的相片剪贴报展示成果;

  2、活动步骤:观察,参观,收集资料,记录;

  3、口头整理:你看到了什么?收集到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活动目标:走出课堂,搜集、调查、积累、整理信息资料,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二)、学生活动内容与方法

  (1)为家里设计一个中秋赏月的活动方案,或从外观、色香味角度设计一种月饼。

  (2)小实践:制作一个中秋花灯。

  (3)电脑作画:电脑制作一幅关于秋月的美丽图画,并打印出来贴在下面的画框里。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景物要求:月色、山水、楼阁和人物。

  (4)秋游登高: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望远,写下你的感想。

  (5)赏花灯:以小组为单位或在家长陪同下,逛一次花灯游园会。记得搜集花灯的款式和灯谜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