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范文

2020-09-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提到传统文化,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三纲五常”。这“三纲五常”也收录在《三字经》里:“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三纲五常”便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占据绝对地位的伦理道德准则。我们并不否定这一伦理道德观念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已被打上了封建政治统治的烙印,尤其是那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成了维护封建统治最有力的武器,变成了束缚人性的最大枷锁,但我们决不可否认儒家的这一伦理道德规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所起的巨大作用。

  就如同《三字经》一样,个别之处也许与现时格格不入,但《三字经》里的精粹之言,那“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那“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三字经讲要》在序中称“《三字经》之内容涵盖甚广,有教学之要、读书次第、历史沿革、天文地理、学行典范等等,堪称是一部‘国学简要索引’,或者叫‘中华文化小百科’。”读《三字经》,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 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青基会在1998年初成立了社区文化委员会,由著名学者陈越光担任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而在此之前,1994年我国台湾省台中师范学院的王财贵教授,已开始推行“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活泼的、开放式的,从伦理到自然科学,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它能教会我们思考,开发人的思维宽度。同样,让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就背诵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素养,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爱学,会学,掌握好的思维方式。”“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刚推行时,科技部研究中心进行了评估,结果是:94.2%的家长和100%的教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三字经》行文大致以谐韵编写,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每四句就像是一首歌,学生易于诵习,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津津有味。诵读《三字经》,可以让学生接触经典古文,尽管学生对其有些内容不能完全理解,但正处于记忆力和直觉力的发展期的预备班的学生来说,背《三字经》对他们来说却是毫无障碍,相反可以很好地训练他们的记忆力。《三字经》是多方面知识的浓缩,具有巨大的价值。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端正品行,受益终身。最主要的是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解读《三字经》,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字经》内容包罗万象,义理深奥,反复诵读,仔细解读,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明孝悌 知礼仪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仁爱孝悌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以礼相待的典故,就深刻的反映了这一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常常会忽略亲情。呼唤亲情,既成了人们心灵的渴求,也是对传统的回归。如果孩子懂得孝悌,就能让家庭添几多情趣,多几许温馨。再者现代社会讲究合作意识,合作需要双方融洽相处,融洽相处的内因便是中国传统强调的“礼让、谦虚”。而不少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理,一旦固定,要想让他们成为长期合作伙伴,恐怕很困难。因此,在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的当今社会,培养学生“明孝悌、知礼仪”的美德尤为重要。《三字经》朗朗上口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深入浅出的语言表现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字经》中那些浅显的小故事更易被学生关注,接受其蕴涵的做人道理。

  (二)、好读书 读好书

  读书使人明智,大凡成功之士,都喜欢读书。古有欧阳修枕上、马上、厕上读书,成就一代大家。近代林纾嗜书如命,以“读书则生,不则入棺”八个字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康有为把林纾与严复并列为当时最杰出的翻译家,称赞说“译才并世数严林”。《三字经》里有许多内容就是教导学子要好读书:“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三字经》里选取著名典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告戒学生要好读书,只有好读书者方能成为有用之才,而这一点也许就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支柱。

  但是仅是好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苏东坡说得好:“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书之富如大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岂能尽取,但得其所欲求尔。”《三字经》也提倡学子读好书,尽管文中没有一句话明确此义,但是书中罗列了许多著名典籍:“四书六经”“三易”“春秋”等无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些书凝聚了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作者罗列这些书实际上向莘莘学子推荐了一批好书,意图就是引导学子读好书。而学生在学习“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到“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这一部分时,可以直接了解中华传统典籍,初步认识一些大家。教师适当的引导,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经典之作深入探究的好奇心。例如,在讲到“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教师可以将课内学到的《论语六则》和常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色厉内荏”等内容串联在一起讲,让学生觉得这些作品并非高不可攀,鼓励学生走进原著。

  在解读《三字经》“好读书 读好书”的内容时,实际上还帮助确立学生“好读书 读好书”的观念。

  (三)、读历史 知兴衰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不能说了然于胸,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三字经》仅用288字把中国各朝各代的演变一一道来,简约明晰,学生只要背出这288字没,就能对中国历史如数家珍,同时这288字,还言简意赅地总结了历史兴衰的原因,尤其是一个朝代走向衰亡的原因。如“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概括了周朝衰败的原因,如“至崇祯 阉祸后 寇内讧 闯逆变 神器终”一针见血地指出明朝灭亡的缘由。

  以史为鉴,学生读历史,知兴衰,可以使自己更加明智。

  (四)、效榜样 有作为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及他们的成功,最能引起学子的共鸣。《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学子: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事实表明,少年人往往把爱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学生读完《三字经》,认识了古代道德典范和古代勤学好学之士,无形中会以他们为榜样。

  如今,繁重的学业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心生厌学念头,而《三字经》中那种积极入世,鼓励莘莘学子奋发有为的基调,无疑一贴清醒剂,给学生带来振奋。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积极“入世”的思想, “积极进取”情怀,就如“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所要求的,可以鼓励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之时,积极进取。

  三、品读《三字经》,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品读《三字经》,可以从体验感悟着手。体验感悟可以分三步,每堂课学生要有学习启发,每一阶段学生撰写学习感受,整本书学习结束后,学生畅谈学习收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三字经》的精髓,读懂书中的精神内涵。真正读懂《三字经》的学生应该能把《三字经》中的要求付诸行动,以行动去体验,并努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这点来说,《三字经》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当我们翻开《三字经》,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时,我们更加理解编者了凡在《三字经讲要》中“希望能协助‘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成就其学问与人格,将来长大后真正有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能力与热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