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8-21页信息窗4,第1、2个红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刚刚认识了1-10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是拔河比赛的场面。首先利用两边拔河人数不相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着利用跑过来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使两边人数相等,学习两数相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关键: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圆片、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那今天组织我们班的同学来进行拔河比赛,分为两组,一组10个人,二组9个人,我们一起去玩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设计意图:由拔河的谈话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交谈中明确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师
1、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后交流)
2、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老师利用教具与学具组织学生自己来摆一摆,找出比较的方法。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们自己找到的方法,最后教师给予指导。)
3、由拔河比赛以及上面的展示来引出9比10小,10比9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出示课件
10比9大可以写成:10〉9,读作:10大于9
9比10小可以写成:9〈10,读作:9小于10
4、接着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引导学生交流,可以用儿歌如: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等等。)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注意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围绕同一个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树立这种意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再次,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认识等于号
1、现在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看,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为什么?同桌之间讨论,并派代表自愿的将结果进行展示。
2、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3、同样多用哪个符号表示呢?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10等于10可以写成10=10,读作:10等于10
[设计意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四、练习与拓展
第一题:比一比:谁更多呢
第二题:比较大小
第三题:练习使用“<”“>”
在比赛现场还有许多啦啦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小于表示吗?试一试!同桌相互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形象记忆,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弹性练习空间,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通过汇报交流,又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五、总结与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