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周一晨会主持词

2020-09-27 来源:好走旅游网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我是413班的班长徐依朵。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__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20__年的4月4日清明节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子推,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子推前来领赏。可是,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子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子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抱树而死。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子推的忠诚。

  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踏青、植树,还有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说到缅怀烈士,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一个人。1923年他考入_省杭州第二中学的前身——私立蕙兰中学。192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成为熊庆来教授唯一的学生。1927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了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他就是我们的校友、同学们的榜样——冯仲云同志。1968年他被-迫-害至死。1977年,党中央为冯仲云平反昭雪,对他的光辉一生作了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忘我们伟大的祖先、忠诚不渝的先人、为祖国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在缅怀他们的同时,积极去户外锻炼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融入大自然中,去亲近,去体验,去提升自己,践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号召。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冯仲云同志,时刻把他的忠贞爱国、自我奉献、大公无私铭记在心,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学习的榜样。

  本周是我们413班值周,我们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