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同学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当是公平的沟通”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转变着同学的学习生活,也转变着老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很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沟通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老师是推动课改的最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呢?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突出同学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看成果,注意结果,轻过程,课堂上老师支配好一切。老师把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再讲解给同学,同学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加;老师几乎把全部的原理、概念、详细的生物学问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同学,没有给同学留下进展的空间;老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学问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转变过去同学“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同学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究、辨析思索,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供应了很好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同学进行探究,变老师教为真正同学动手探究,不怕同学出错。走下讲台,让同学动手、动口、动脑,让同学相互充当老师,相互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有制造出这样的氛围,才是学习的环境。同学讲的可能不是很圆满,应依据同学实际把握学问的状况,对有肯定难度的题进行点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依据同学状况,使同学坚固的把握了学问。
在新课标下老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老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同学的学问水平、理解力量,即使争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敏捷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同学动起来,乐观思索、沟通,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究竟我们和我们的同学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同学以参加的机会。
以上是我实践新课改的点滴体会和看法。作为新课改的详细实践者,我坚决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生物学课改的过程不断进行探究,伴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步步深化,我会一路实践一路总结,在课改中成长,当然也会在课改中收获,我坚信新课改是振兴国家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同学素养的唯一选择。只有改革旧课程才是教育的出路,我会连续发挥新课改教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课改一起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