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看见》读书心得

2020-03-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题记

  在《看见》中,我们沐浴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激荡。在现实的鞭策下,柴静逐渐成长成熟,她从花里胡哨的小年轻成长为成熟稳重出色的中央主持人。在瞬息万变的镜头下,我们看见的是人物风景的变化,她却读懂了人世情怀,品悟了酸甜苦辣。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在《看见》中,我们懂得了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

  一路采撷,慢慢成长。“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陈虹这犀利的语言就像一盆冷水泼到了柴静身上,就好像一把烈火被大雨浇灭了热情。曾作为湖南卫视“新青年”主持人的柴静轻松自由,不拘洒脱,她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不羁。然而进入央视后,服装、发型、言行举止都被严格约束。她好像刚步入大学的我们对袭来的一切不习惯、不适应。但是她不是畏难而退的弱者,而是知难而进的强人,勇敢地选择接受残酷的现实,一点一点地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从矫揉造作的现场采访变身为有思考力有洞察力的主持人。“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这是非典时期的记录,我很佩服她的勇气和强烈的求知欲。与刚来时的小姑娘相比,她学会了勇敢。“双城的创伤”在别人眼里是教育问题,她却读懂了孩子间复杂的情感和坚固的友谊。慢慢的,她由浅薄懵懂走向成熟稳重。柴静并不优秀,却可以在磨练中变得强大,拥有一颗强大的心。人生就是一场蜕变,蚕蛾唯有历经漫漫长夜,挣脱重重束缚,才能蜕变为迷人的彩蝶。

  一路看见,读懂人情。“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人生而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然而在这期节目中,由于柴静采访吸毒女、同性恋者,于是就有人评价:“自从柴静去了新闻调查,节目就堕落到了去拍网站新闻的最底下一行。”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样去关心边缘人群只是为了耸动,吸引眼球。“只求认识与了解自己”虐猫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对踩猫女的批判上,充斥在人心中的只有痛恨。“采访时病友间的相互探问”这期节目彻底改变了我对“死刑”的认识与理解。记得那段时间大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后连刺被撞者六刀闹得沸沸扬扬,若不是《看见》对该事件的真实阐述,深入了解,在我的认知里药家鑫就应该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二代,是一个心理畸形丧心病狂的杀人狂魔。采访就是为我们戳破那块幕布,让我们看透事实,了解实质。没有人甘心成为遭受鄙夷的社会底层人物,现实就像一块镜子,有美就有丑,但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吸毒女、同性恋者,这些我们口中所谓的“下流”“另类”人群。当我们批判踩猫女时,是否看见了她对生活的无奈,内心的压抑。药家鑫拥有的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普通的父母,微薄的收入,是家庭的压力造成了他内心的恐惧,从而酿成了不可修复的悲剧,如今他的父母再也没机会倾听儿子内心的声音。一个“死刑”结束了他的一切。所谓坚守正义、捍卫法律权威的背后是两个家庭的破碎与绝望。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次救赎的机会。虽然柴静的这些调查不是宏大的时政热点,但却点点滴滴激荡人心,充满人情。

  一路走来,品悟生活。《看见》是真实的述说,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动人的描述,没有豪迈的呐喊,有的只是朴实的记录,真情的流露。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画面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在这条路上,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所不能授予的人生真谛,看到了许多拭去浮华的真实。在这采访的过程中,“柴静们”奔走在收集信息的前线:非典病房,地震灾区······真实的报道需要真实地去感受。不论狂风暴雨,冰雪艳阳,他们毫不畏惧,毅然接受。在时间的磨合下,柴静与自己的同事们建立了坚不可摧的友谊。陈虹是给她批评最多的人,也是她最感激的人。所以虽然陈虹已离我们而去,但“陈虹不死”。“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正是他们情谊的深情呐喊。在《看见》里,柴静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只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这就是生活,真实即生活。看见的是视觉享受,品读的是人生真谛。用心去感受,才能读懂生活。

  人生路漫漫,生活五味杂陈。怀揣一颗真心,看人间百态,品人世情怀。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