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 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规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育人模式,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仅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德育效能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四、立德树人,强化德育工作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