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6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26号)以及《xx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云教高〔〕12号)精神,为将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成为乃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同等院校类似专业的先进行列,并带动和推进xx省绿色经济强省的“两强一堡”建设,为加快xx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现将具体建设方案汇报如下:
一、建设目标
自x年起,原联大师范学院即现今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培养生物科学的本专科学生,为xx省的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本专业建设拟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导,抓住教学、科研两个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技能的教师”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服务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为“两强一堡”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xx省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思路
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导、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更新为核心,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依托学院科研平台培养本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着力研究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学科专业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服务xx省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两强一堡”的绿色经济社会建设,加快xx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三、建设内容
(1)锤炼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标志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
(2)以xx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需求为依据、学科发展前沿为动力、教师教育为特色,将本专业建设为特色鲜明、在xx地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有效带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的发展;
(3)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将生物科学相关的学科、教育主干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为拓展学生跟踪生物科学发展前沿的能力,积极建设双语课程项目;
(4)坚持基础理论、实践实习和科学研究成果集成,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5)培养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专业发展潜力和拓展能力,服务于xx省基础生物教育、职业教育、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产(行)业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与管理专业人才。
四、建设措施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后盾、社会需求为依据,聘请资深科学家、生物学相关产(行)业专家加盟教师队伍;
(2)深入探讨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优化完善具有特色的生物科学师范类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相应评价体系。
本着“拓宽口径、夯实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近年的改革探索,人才培养基本框架和策略、培养方案等各个环节已经日趋完善。然而,随着生物学科的`发展及其对教师教育内涵与标准的改革、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突显,“生物科学”专业的现行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针对微生物资源利用、工业用酶开发、xx人群营养构成与基因组稳定性的关联、能源植物资源与生物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产出了大量标志性科研成果,有效支撑了依托于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生物学”xx省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xx省省级重点学科、xx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xx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借助以上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学科和研究平台条件的建设,完善学院整体的学科布局,促进本科教学,将产业、科研方面的优势最终转化为学院教学上的强大推动力,实现教育和产业并重,产业、科研“反哺”教学的发展局面。
如何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更加有效地引入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形成新的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使本专业建设与xx省基础教育、科技和绿色经济建设更有效结合?如何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成为高强度、高潜力的“生物专业+生物教学”的双师型人才?将是本专业的重要特色,也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
(3)在课程建设中,①对原有双语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进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凝练,培育省级以上双语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②在本科教学中增设《酶工程学》、《植物生物工程》、《医学分子遗传学》、《保护生物学》、《高等植物多样性》、《花卉学》、《生物伦理学》、《性健康教育学》等与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特色紧密结合的系列特色课程。
(4)结合xx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现状、生物资源特色和开发利用潜力,加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建设力度;
(5)结合专业特色和教育技能的发展动态,深入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与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倡体现不同学术风格、不同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
(6)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本科实验教学中融入教师大量的科研手段和成果,x年,启动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在《发酵工程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和《遗传学实验》等4门实验课程中设立了专项基金,在、x级生物科学专业实施了“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的耐热性的现象观察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特定产物工业生产菌种的筛选、发酵及应用性质研究”、“原生生物与环境的组合及动态规律研究”和“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成为生命科学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特色。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20xx年我院的“生物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然而,如何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效地整合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之中?如何改革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如何拓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范围及研究内容?亦是本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7)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相关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发挥基地的资源优越条件,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植实践和创新能力;
(8)强化专业建设和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建设之间的衔接,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构筑良好的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
五、预期成果
(1)形成学历、学缘、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由学者型、教育型、产业型专业人员构成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
(2)建成xx省领先、xx地区具引领和示范效应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3)构建更适应生物科学发展、基础教育和生物产业发展需求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
(4)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地方和学科特色的特色课程和省校以上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
(5)构建科学管理、高效运转的基础实验平台、技术实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
(6)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基于生物科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设计与创新互动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7)建立10个以上稳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
(8)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学校—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