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与老人的交往,进一步了解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他们尊老敬老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服务老人的一系列活动,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学会与人相处。
3.在活动中,使学生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方法,把学习、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活动预备
1.教师收集一些关于本地区敬老院的资料。
2.联系本地区相关敬老院。
三、活动设计
(一)联系生活,导进课题
同学们,天天早晨,你们从清江边和广场过的时候,见到的是什么呢?(生答;有或多或少的老年人在锻炼身体)
是呀,这种现象近些年来越来越普遍。原因是中国已经步进了老龄化,也就是说现在60岁以上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中的大部分。那么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如何呢?辛辛劳苦了一辈子,有没有过上幸福的晚年呢?让我们往敬老院访问一下,看一看吧!
(二)上网调查,初步了解
1、同学们上网初步了解本地区各处敬老院分布及各院的大概情况。
2、根据敬老院的所在地,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考虑敬老院规模的大小,所处位置的远近,各组学生人数可多可少,但应不同能力的学生相互搭配,以确保顺利完成任务。
(三)进进敬老院,深进调查
l、各小组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并完成以下表格。(略)
2、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讨论交流调查后的感想。
进住敬老院的老人数目比较多,床位几乎占满。区内的“光荣院”设施比较健全,环境优美,收费较高,而其余的敬老院地方狭窄,多是在一些老楼房内,环境不够好,但是老人都不同程度能得到照顾,有人能聊天,作伴,不再无聊、空虚、寂寞,老人们都十分愿意进住。
(四)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各小组根据自己所调查的—所敬老院,制定出服务的方案,教师作相应的辅导。服务方案应结合所调查的敬老院的实际情况而定,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必要时可请一家长带领。
(五)小组活动,执行方案
根据以上的调查及讨论、分析、交流,学生对敬老院有了初步的熟悉,懂得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辛辛劳苦将子女拉扯长大,当父母年老需要别人照顾时,子女理应承担起这个责任,这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同时,老人们年轻时也为祖国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不能遗弃他们,作为祖国跨世纪的`一代,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人也不能遗弃他们。同学们从此树立起了尊敬老人的思想,形成了尊敬老人、热爱老人的意识。因此要同学们把这种意识用具体的行动来表现出来。
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我为爷爷奶奶梳头、捶背。
同学们在为老人们梳头、捶背时,与老人们聊聊天,让他们说说自己年轻时的事情,过往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能为老人们解闷,一方面还能使同学们受到一次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教育。
2、给敬老院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应选择同学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如擦擦窗,扫扫地,整理一下桌子,展一次床等等。
3、老少同乐包饺子。
同学们自筹资金采购饺子皮,饺子馅(也可请敬老院的阿姨或学生家长帮忙),与老人们一起包一次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老人们一定乐开了花。
4、每人预备一份给爷爷、奶奶的礼物——康乃馨。
同学们将康乃馨献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同时,向老人们说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片片真情。
5、表演节目。
每小队编排一些尊老敬老的节目,在送糕、贴寿字之间表演一些气氛热烈的活动性节目,也可邀老人一同参加。
(六)活动延伸,树立意识
I、以小队形式与老人结成对子,定期往敬老院慰问。
2、组织部分学生往社会上宣传要尊敬老人。
四、活动建议
1、活动内容
往敬老院进行调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制订帮助关爱老人的计划,并付诸行动。
2、活动范围
敬老院、课堂
3、活动方式
采访、参与、宣传
4、组织形式
个人、班级
5、课时分配(活动时间6—7课时)
第一至二周:布置采访任务
第三至四周:回到学校宣传动员、制订帮助老人计划
第五至七周:按照计划深进到敬老院老人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
指导要点:
1、活动条件示
(1)让学生在深进敬老院进行调查时,了解他们来到这里的原因,他们在这里是否幸福,有哪些要求。
(2)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思考怎样往帮助他们——让老人安度晚年。
2、活动中指导
参加此项活动的同学,首先以个人形式往四周的敬老院采访,作好记录,并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社会敬老院事业的发展情况。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宣传尊老、敬老的思想,使四周的人们都能对敬老院事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讨论时,教师可活动地参与各组的讨论,及时发现题目,加以指导。
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请老人代表谈谈自己年轻时在岗位上所作的贡献。(可结合具体实物、照片或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讲。)
最后,让同学们制定帮助老年人的计划,开展好代理外孙,代理儿女(也可发动家长)活动,并积极呼吁人们都加进到我们的“社会福利,敬老爱老”活动中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