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020-04-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消息 早在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

  至2月2日,已是第8天。

  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是陈薇团队此次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的成果之一。

  这不是陈薇第一次面对疫情。

  这位1991年经特招入伍的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最近的一次,是在20__年,她带领团队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使中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

  多年以来,陈薇一直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无人区”探索,曾经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成果,让她成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

  此次出征武汉,因为夜以继日地工作,团队所有人都很疲惫,但陈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大家都做好了“最坏打算”——以最充分方案,做最长期奋战!

  此番出征,更让陈薇感到,疫情防控绝对不能等到疫情来了再做。

  她建议,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

  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陈薇说。

  1月31日,拿着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名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专家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

  感动之余,长期专注与生物安全领域研究的陈薇说,应当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

  在她看来,在政府推行免费治疗、医务人员献身拼搏的大环境下,这应该是康复患者和医护人员同心同德,为病友们作出贡献的时刻。

  抵达武汉的第5天,陈薇院士在金银潭医院,见到了院长张定宇。

  面对这位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却依然奋战在一线的同行者,陈薇的话很简洁:“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

  她忘不了张定宇更简洁的回复:“彼此彼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