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适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个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个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实验程序Ⅰ(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
实验程序Ⅱ(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高倍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算两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由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μm,所以可得: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镜台测微尺格数×10)/目镜测微尺格数
注意: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接物镜、接目镜、镜筒长度等)进行,而且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才可重复使用。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操作步骤
1、装目镜测微尺
2、校正目镜测微尺
3、菌丝体大小测定:将观察的黄曲霉菌丝体直接进行菌丝体大小的测定
4、测定完毕后,取出目镜测微尺用擦净纸擦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第三节微生物的显微计数
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条槽而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而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个方格网。
每个方格网共分九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又称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此大格中进行。
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两种规格的刻度网格。
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即为16×25。
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即25×16。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那种规格,其计数室的小格数总是相同的,即16×25=25×l6=400(小格)计算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计数室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求得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一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毫升菌液中的总菌数。
(1ml=1cm3=1,000mm3)
二、实验材料
酵母菌悬液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盖玻片,无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镜头洗液。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血盖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用10×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10×镜下计数:计数4个(或5个)中格的平均值,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计数区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液中的含菌数。
5、注意事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出芽计一半
实验程序计数步骤:
1、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玻片。
2、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静置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板的大方格网位置。寻找时光圈要缩小,光线要偏暗些,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4、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地计数五个中格内的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毫升菌液中的含菌数量。
由于菌体细胞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故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节器,方能数到全部菌体,以免遗漏。
5、计算方法:
酵母菌细胞数/毫升=[(X1+X2+X3+X4+X5)/5]x25(或16)×10×1000×稀释倍数
6、注意事项。
计数时,为避免重复或遗漏计数,凡是遇到压在方格线上的菌体,一般以压在底线和右侧线上的菌体计入本格内,遇到有芽体的酵母时,如果芽体和母体同等大时,就按两个酵母菌体计数。
7、计数完毕后,血球计数板要立即清洗干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最后用擦镜纸擦干净并放回盒。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