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的声音
五月将近,我们似乎听到了“五四”的声音,“五四”的声音,是中国人话语的觉醒。那声音是一声穿透时空的呐喊,吐出了民主和自由两个宠儿。在“五四”六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你是否还记起那份张扬,那种激情的言说?
踏着走向五月的脚步,倾听着“五四”的声音,我想起了曾在网上看到的10年前的事情。
10年前,1999年1月4日,再过4个月就是“五四”50周年纪念日,重庆綦江的虹桥忽然跨塌,一时成了全国新闻的焦点。据说,事前有个小朋友,曾听到桥梁断裂的声音,回家跟家长说,家长深知孩子话语的真实性,说:这桥要垮!她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老师看了后,认为不妥,说怎么能写桥垮,要她修改作文,变暴露问题为歌颂业绩。虹桥即使要垮塌,又怎么能写成文章呢?何况桥还没有垮塌!结果没几天桥真的塌倒了。我之所以提10年前的事情,是因为10年后,我们有没有自己的声音?我们可不可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曾反复受到教诲:“沉默是金。”为什么“五四”的呐喊催不醒话语的权力?有人曾这样评价“五四”: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之一,就是努力打破了中国民众那种无法理解、不可思议的沉默。为什么中国人话语的觉醒,却找不到历史的回应?
踏着走向五月的脚步,倾听着“五四”的声音,我想起了我们这一代人,__后的一代人。
我们被50后的前辈审视着,我们何曾品尝过艰难和困苦,何曾有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我们被__后的长辈审视着,我们何曾经历过从奋斗走向成熟,何曾有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我们被70后的大哥大姐审视着,我们丢失了他们这一代人勇于反省的精神。我们是独生子女,我们是“小皇帝”,我们从小娇生惯养,我们我行我素,不懂得兄弟姐妹的友爱,不懂得对父辈心怀感恩,我们沉迷网络,沉迷游戏,我们缺乏传统文化修养,更不要说什么远大理想,我们脆弱、幼稚、孤独、另类,甚至卑微,我们在不该早熟的时候早熟,在需要成熟的时候却懵懵懂懂。
可是,我们读小学时,读大学不要钱;现在我们读大学了,读小学不要钱。我们不需要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需要工作的时候,却让我们到处碰壁。我们还用不着考虑房子的时候,房子是一种福利;到我们需要房子的时候,却发现房子根本买不起。“五四”的呐喊,提醒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感受到“五四”用她的热血滋养着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壮怀。于是我们重温陈独秀在《敬告青年》里所说的,青年应该是“进取而非退隐的”,重温李大钊,“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我们在风雨中登上自己的舞台,宣读我们这一代的“五四”宣言,我们深知,我们如果无法表达自己,我们只能任由人表达;话语证明着人的存在,我们以我们的声音,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踏着走向五月的脚步,倾听着“五四”的声音,我想起了这个时代,想起我们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衰落与强盛,意味着话语权的失去和拥有。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曽受到误解、敌视、谩骂、遏制、打压,曽让人心存疑惧,带着傲慢与偏见,传播着强势话语。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走向繁荣,在任何人眼里都是世界之福,所有人都会乐意看见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分享我们凤凰浴火的喜悦。然而,剧情跳出了我们温情、善意、阳光灿烂的剧本,以一种复杂得多的章节展开。今天,我们又将如何表达我们民族的声音?
“五四”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险,争民主,争自由,说到底,争的无非是一个话语权,“五四”青年发出了一声呐喊,话语权便不再为上帝私有,曾经跟我们一样散发着青春光华的青年,已经埋在了历史的尘埃,青春不再回,历史不再回,可他们同声发出的呐喊,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