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效能建设心得体会

2020-11-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行政效能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一个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水平,是民众十分关注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政务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必须着力解决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

  行政效能问题既表现为行政体制机制性问题,也表现在行政管理者素质、纪律作风、规范性建设等方面。当前行政效能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或错位,部门各自为政,政府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行政管理者素质、作风、规范性建设方面的问题则集中反映在,一些行政人员的法治信仰不坚定或不能严格执法,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较弱;部分职能部门存在履职担当不够,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等问题;个别地方存在着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不求实效,以及欺上瞒下、庸懒散漫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既损害政府形象,也损害改革成效,严重阻碍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行政效能建设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解决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关键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近年来,中央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行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效能管理制度已日趋健全,尤其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限度压缩行政审批的要件、程序和时限,优化部门及窗口线下办理流程,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行政机关的服务效率已有明显提升。但是,提升行政效能很难一蹴而就,放管和承接、服务与被服务之间尚存在距离,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改革措施有效落地,还有许多细活要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不能一改了之,而要跟踪改革、配套改革、完善改革,尤其在改革措施有效落地上下功夫。

  行政效能建设必须强化行政执法机关的规范化建设。当前,依法行政的薄弱点在基层,问题和矛盾也集中在基层,要突出一线或基层依法行政发力,依法依规严格规范行政机关及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有效推进行政机关公正规范文明执法。重点要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窗口单位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在线办理事项极为有限的问题,以及办事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不能适应形势的问题。规范化建设要力戒“形式化”倾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型政府上出真招,做实做细,见真成效。要坚持整体联动,聚焦服务群众的“盲点”,瞄准简政放权的“痛点”、破除行政审批的“赌点”,优化和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整风肃纪,切实转变作风,推动行政效能建设。现代行政是一种责任行政,效能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而行政机关存在的担当不够、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落实不力等问题直接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加大公职人员的职业教育,树立“服务就是公职人员的天职”“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必须高效”的理念。要严格行政问责,加大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影响行政效能的各类问题。要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媒体监督、社会民主评议等形式,促进行政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