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列入教育改革的日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拉开了帷幕,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高效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众多学科、各种类别的研究课题中,我校结合本校校情于XX年七月开展了“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这项区级课题研究。两年来,我们进行了扎实的研究,现将研究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的目标、意义。
此项研究旨在通过课堂学科教学主渠道,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计算能力,逐步形成计算技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把教学重点从自然科学知识转移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在现在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结合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学生计算能力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主要从计算能力的培养,保证计算习惯的养成,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合理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现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综合评价法、文献法等进行研究。
二、研究工作的进程。
(一)、调查摸底阶段。
1. 问卷调查,摸底了解,选择课题
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也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运算结果也常出差错。通过调查了解,究其原因: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再加上先进的简便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逐步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小学教材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调低了。这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这一问题又有所忽略,认为计算易教,不重视计算教法的研讨。教学过程中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而学生则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不用动脑筋,只要做练习就可以了。因此,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习题错误将经常不断。当出现错误时,师生都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简单的将其归罪于粗心。
2. 建立、健全组织,确定学校科研队伍。在本课题研究第一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XX年7月至XX年9月),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课题组组长:兰祥勇 副组长:袁美忠、周积伟。
课题组主研人员:黄 勇、周 洪。
课题组成员:周利然、顾思维、王峰、刘漆红、陈雪莲。
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和奖励方案,并对研究成员进行了详尽的分工。
3. 搜集资料,确立课题,构建课题的框架,撰写《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课题方案、关键词的界定、理论基础的确立、研究成果的预测和论证、课题的申报材料。
(二)、课题申报立项。
XX年7月1日,《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课题向江津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经江津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报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市教育厅审查批准,本课题确定为江津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三)、科学运作、落实研究具体环节
1、首轮研究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年10月)
(1).课题组成立暨开题仪式,按《方案》初步实施。
(2).实验前测。
(3).不定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实施措施。
(4).组织实验后测
(5).召开中期研讨会,邀请专家对实施方案及目标进行论证,做好修正工作,并进一步完善措施。
2、验证性实验阶段(XX年年10月~20xx年4月)
(1).实验前测。
(2).按调整后的实施方案,组织研究工作,并不定期的组织研讨会。
(3).组织实验后测。
3、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对研究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2).根据研究成果,编写适合各年级学生的训练计算能力的较科学系统的题目。
(3).学校表彰优秀科研教师和参加实验的学生。
三、科学导控,教科研互相促进,引领课研顺利开展。
(一)、科研促教,强化课题意识。
1、培训科研队伍
我们的教师平时忙于教学、多数人对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更谈不上进行课题研究,必须把他们迅速培养出来,坚持从理性的角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来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我们采用了请进来、走出去、坐下来的方法培训学校课题研究骨干成员:
请进来 学校请区教育界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介绍课题研究的方法;聘请区教研员担任学校课题研究的顾问。定期对课题组的教师培训。
走出去 学校派黄勇等9名教师到外地学习了“洋思经验”,聆听他们介绍先进经验;每次的江津教育研究工作会议,学校积极组织派员参加。
坐下来 两年来,课题组坚持每月一次研究成员研讨会:大家一起坐下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交流研究成果、讨论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
2、规范研究管理
课题研究最讲究思路清、目标明。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领导小组科学运作、有的放矢、典型引路、研究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二)、科研强师,开展课题研究
--致力追求“有效整合”指导新境界
1.构建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教师培养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借助校园网、校务平台,及时上传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最实用的'教学资源,供老师自主选择学习,达到了资源共享和学习促进的作用。
2.构建实践平台,实现研讨互动。
集体备课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方式,各年级组教师根据教研组长安排的内容,精心备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发布到教研平台相应学科的“集体备课室”中。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回复修改意见。网络集体备课,真正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无障碍的参与与探讨。开展制作课件互动与共享,从而引进课堂,进行实践分析、量化比较、总结完善,形成定案,共同享用。
(三)、科研兴校,形成课题效应。
1.围绕“学科整合”,课题组有序地开展了“三学三课三研”活动。“三学”即读一本课题研究专著,完成三千字学习笔记,外面学习一次;“三课”即一月一节研究课、一节公开课和一节示范课;“三研”即参与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教科研论文发表获奖,以课题组为单位组织一系列活动,以课题组为主的老师撰写的论文二十余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2.针对“科研”,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赛课活动:高级教师示范月活动、骨干教师风采月活动、青年教师成长月活动、科研教师研讨月活动,至今为止我校周洪、顾思维等在市区获奖老师达20余人次,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
课程负责人兰祥勇,党支部书记,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参与慈云二中 《农村中小学减负研究》,并取得好的成绩。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的科研课题,实验周期短,操作性强。但是,学校对困难估计充分,专门抽调学校一批参加过课题实践的研究型青年教师担任本课题。在这一批教师中,全部均为大专学历,均在国家级、市级刊物上发表过专业文章或在各级比赛中获奖,且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水平。
本课题除了有坚实的领导班子和研究成员外,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能够完全提供保证。学校拥有远程教育模式三的全套设备,可利用多媒体室、网络教室向学生播放图文并茂的电教片,学校创建的校园网将确保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并设立专项经费为课题的开展保驾护航。
回眸我们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但由于我校的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进行课题研究也是处于尝试阶段,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工作各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经验。同时,与教学工作相比,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还应加大投入的力度,我们的整体研究的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而今迈步正卓越,再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新的时期,新的使命,勤劳智慧的刁校人,必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并肩作战下,高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旗帜,以更多的智慧和心力,以更大的干劲和魄力,务实奋进,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