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大全

2021-07-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踏上教育工作岗位一学期已经结束,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学期里,我成功经历了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体会了一线教师工作的苦与乐,初步了解了当地教育的现状,看到了高中教育和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感受了国家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和实践的不易。现将任教工作做简单总结,并阐述一下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研究计划和方向。

  一、任教工作总结

  (一)教学概况

  这学期我担任高一7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7个班皆为普通班,个别层次较好,但普遍基础较薄弱。而且,鉴于当地初中历史教学的浅层次教学和高中教学要求的改变等现状,不仅给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且对于作为新教师的我着实增添了不少压力。认识到这种严峻的现状,我一入学校首先就努力想办法减少学生这方面的困难。我通过精心备课、不断与学生交流、时刻观察学生上课状态等方式,让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主动寻求历史学习上的突破。

  我所在学校为了帮助新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实行了“一对一”师徒帮扶计划。开学第一天,经验丰富的师傅传授教学感受时对我说:“新教师成长最快的途径就是自己多做题,学会做题,然后学会选题,最后学会自己出题。”于是,在一学期的历次考试时,师傅都把出题的机会交给我。而我对于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认真对待。全面搜集、精选题,试卷每一个字、每一个格式我都仔细编写,并反复检查,并学会了如何把握好一套试卷的难易程度、比例和梯度。在编写试卷的过程中我的知识与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一项重头工作就是备课。每一节新课前,我都要花很长的时间研读各个版本教材、搜集资料、做练习题、精心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尽力考虑周全每一个细节。为了备课我常常通宵达旦,但我从来没有抱怨,并以此为乐。因为我热爱我的工作,更因为我有坚定的目标,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这个行业做出一点成就。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慢慢总结了经验、方法,暂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既节省时间又能把握好和突破重难点的备课步骤、方法。而且,我还慢慢感

  悟、摸索出了从学生的角度备课的精髓,领悟到了如何以课程标准为纲进行教材的分析整理,并学会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整理教材、分析知识点、设计问题等。

  为了更快提高、更准确的把握每一课知识的深浅程度,我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坚持听完本年级任教所有老师的课程,查漏补缺,精确的做好“加减法”。听课不仅对我在教材知识、经验吸取上帮助较大,它给我的最大好处就是,给我提供最真实的教学现场,我以此为契机慢慢体会、感悟教育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

  教学成长的一大捷径就是要不断总结,所以,每上完一堂课我都会根据该班具体情况或多或少总结一下,若教学效果达成较好、学生吸收得较好、上课氛围欢乐和谐,那我小小的成就感就得到了满足;若一节课和我预期效果有较大偏差,我就会找准原因,下一节课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及时处理解决,这样,我也会很满足。成就感不是来自于战功赫赫或者得心应手,而是源于付出努力的过程和最后不计大小的成果。除了自己总结,我还经常有意识的与学生交流。通过与学生频繁交流我了解到了学生学习上的诸多困难,比如惧怕历史材料、不会做题、历史细节知识点太多,与政治相比缺乏系统性等,为此,我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一个个困难。除学习之外,通过与学生谈心,我才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了解到了他们在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我也尽己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一个学生信赖的朋友。

  一入工作岗位我就经受了一次较大考验,上了一堂公开课。准备的过程是相当辛苦的,登上讲台之前我的心情时刻也是紧绷着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堂公开课得到了校历史组教师和学校领导的肯定,当然不足之处也大有存在。可是,对于一个新教师,被肯定的滋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感谢前辈们对我的赞许,尤其感谢师傅对我的悉心指导,我决心: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心,用我的风采和全体老师的努力把本校历史组的名声慢慢打出去!

  感谢可爱的学生,学生和我的年龄相差不大,我们之间没有太大的鸿沟,和他们相处,我觉得很快乐。每当我精心上完一节课,我都感到无比的快乐,一切的烦恼都瞬间消失。我喜欢上课,喜欢与学生互相学习的气氛,尽管有时候不免遇到调皮的孩子,面临棘手的问题,但是我作为教师坚持的理念是:一定要先站在学生角度想一想,要用最真诚的爱教育他们、感化他们,我始终相信高中学生的情商,相信学生们会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教书育人,学生是我成长的灿烂阳光,和我的学生一起学真知、做真人。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我热爱教育、倾心教育最强大的动力。

  (二)教学感悟及经验总结

  教学既要实践,更需要不断总结、思考、感悟。现列举几点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1、我最淳朴的教学理念就是:充分准备+激情+微笑+启发式教学=完美的课堂。充分准备和启发式教学前文我已简单提及,对于激情和微笑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实际上也是教师的魅力感化学生的过程。教师的魅力除了渊博的知识、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等外,最直接的就是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乐观和对工作的激情,时刻面带微笑。事实也证明,从一踏进教室的那刻起,我就面带微笑,无形中给学生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这样,也吸引了一大片学生认真学习并持之以恒的学习历史。

  2、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成就感的满足。于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努力做到先易后难,并在讲课过程中随时赞扬、鼓励学生。为了让学生提高和保持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我还在每个班级进行了分小组教学模式,定期奖励。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小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在抢答问题的过程中也为课堂增添了诸多欢乐,由此杜绝了上课睡觉现象。这种方式我会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

  3、课堂应该是思维与思维之间碰撞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先有思维,这就需要平时结合时事等多看、多思、多收集整理,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才能更快地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到每节课都是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能提起学生兴趣去思考问题的;我喜欢学生众说纷纭、灵活欢乐的课堂,我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达到这个效果。如此,学生对于历史才有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口才胆量等基本能力才能在长时间的熏陶下得到提高。如此,学生经过大脑思考过的知识印象才深刻,才会摆脱死记硬背的老套学习模式。如此,学生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如此,新课改理念才能从细微处得到真正的落实。

  4、新课改与本地教育现状的感悟:我认为新课改的推行主力军应该是在我们年轻教师身上,尽管我所任教学校目前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迈出的步子还不大,

  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都会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吸取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不适应新课改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争取在新课改道路上有所突破。

  5、教学经验一二:为了体现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为了更快的掌握学生情况,我认为教学应该先慢后快,让学生慢慢适应。这包括教学进度、上课语速等各方面。另外,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我被派去上了几个星期的高二精英班,一次上课过程中,我让学生思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原因,学生首先回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一语中的!瞬间给了我启示:平日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答题思考模式。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任教一学期以来工作做的简单总结。总之,我认为,教育是一项细活,需要教师在教育上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仔细并恰到好处。教学工作不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有计划有落实有反思,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更是一项责任活,教师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受住劳累,用爱心、耐心、公平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慢慢体会到了它的乐趣。我依然在寻找幸福感的路上,只愿在教育的路上能够越走越好。进入教育一线,看到新教师的一个普遍现状就是:头几年激情飞扬,等到熟悉了这个行业之后便满足于现状。鉴于此,目前工作上对自己最大的叮嘱就是,力争不要随着时间的积累激情渐渐退却。希望每一学期依旧能听到非我教学生这样评论说:"听说上龚老师的课很舒服的嘛??"

  二、研究计划

  (一)研究方向: 历史教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拟研究主题: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选题综述:选择这个研究主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出于我对该领域的研究兴趣和在本科阶段相关的学术积累、研究经历。另一方面是基于我在教育实践中的体会。

  首先,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酝酿和推行,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次对历史新课程改革进行了解读和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如:厉红在《情感教育探析》中,论述了情感教育的内容、意义与作用以及途径,从整体上把握了情感教育。段春丽在《试论情感及情感教育》中,从情感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情感教育及其必要性,重点探讨了实施情感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植葵在《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情感教育》中,从培养情感和培养认知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新课程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对策,特别提到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冒兵根据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分析了历史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结构,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进行了具体建构,探讨了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杨心德、蔡维静提出了社会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观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设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的性质选择适当教学策略。张静认为课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内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感知道德形象,形成道德表象和观念;第二,理解或形成道德观念;第三,思想认同;第四,形成道德信念。杨斌认为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整合、体验、师生情意交融。

  然而,新课改推行到现在,从教的方面考虑,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仅仅提出了概括的原则和目标,如何将这些原则和目标具体落实于课堂上,并没有统一、规范、明确的指导。而当前的研究对于如何实践,也还不够深入,不够贴近实际。

  从历史教学具体实际来看,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中贯穿这一目标,但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也更多的是浮于理论性和空泛性。

  另一方面,我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以及我周边教师在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也不知所措,乃至干脆忽略这个目标。

  因此,在职就读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希望联系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就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课题进行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原则,深入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动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帮助我在教育实践道路上少走弯路,并走得更快更高更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