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家长:
下午好!
我是咱班同学杨--的妈妈。首先感谢班主任于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明年夏天孩子们就要中考了,今天学校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不仅恰是时候,而且也是用心良苦,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都希望咱们的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和孩子共同努力,和老师齐抓共管,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去,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有用之才。我的大女儿目前就读北医大,小女儿--近期表现也不错,好多人奇怪,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但懂事,而且成绩还那么优秀,相比之下,他们的孩子也不笨,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
几年前,我也曾为这些问题纠结过。最终,我在陪伴孩子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最聪明的,最了不起”的现实。
作为母亲,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是很聪明的,很了不起的。不仅逃不出“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个怪圈,而且因为她比同龄人小两岁就上了小学一年级,而且还能在没上过幼儿园的情况下,混个班级前几名。
她上初一时,我终于痛苦地接受了:她不仅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且因为比同学们小,各方面的确要笨得多。
我举个例子:小学阶段的5年时间里,在我的软硬兼施之下,她虽然大量阅读了课外书籍,但是她的阅读分析题几乎得不到分。既读不懂文章,也表达不出仅有的一点点感受。这还不算,每到作文课,除了找我帮忙,就是上网抄。在座的家长,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有过同样的困惑?所以,那一年,是我最有挫败感的一年,我只有承认她真的不是个有悟性的女孩,才不会把自己气坏、急疯!和很多家长交流过孩子的问题,95%的家长都会说一句:“其实老师也说了,我家孩子是很聪明的,就是没用心学,只想玩。”一般情况下,我就不会再更深入地谈下去了!你不能理解,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人与人是有差距的,那你就根本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的姐姐中考时,考到名著《三国演义》,好多孩子都没看过,初一下半年,我就开始着手名著阅读。哪些属于名著,对于热爱文学的我不是问题,家里的书柜里也早就存好的。难的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把她的阅读兴趣吸引进去并且让她开窍!
我通过自己先浏览复习一遍,抽散步、聊天的功夫,把主要人物关系列出大纲、主要事件给她理清楚,每本书再花十几、二十分钟,讲一遍给她听,一旦扫除了阅读障碍。剩下的事就简单了,暑假时间比较轻松,她用两天时间看完了《巴黎圣母院》,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四大名著和《傅雷家书》……当然,是囫囵吞枣。之后,我们就有了很多深入的共同话题,开学后她还不时翻翻故事情节,纯属娱乐。我提前背诵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古文,忙里抽闲地分析给她听,就当是在陪她学习语法知识。所以,提前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大多数孩子发愁阅读与分析的时候,她已经能独立完成整篇的阅读和分析,当然,她的作文再也不用上网下载了,初三、初四的几次大考,都在一次比一次进步。因为我真正承认了,她是只笨鸟,她的智力水平与那些优秀生是有差距的,笨鸟只有先飞。
第二,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要理解并同情!
因为我终于承认了她的“笨”,所以,我对她在学习中的痛苦产生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初一时,老公陪读数学,我陪读语文。陪读的含义是帮她解答不会做的作业,仅仅如此,我们俩都觉得头痛。你得在忙完工作、做完家务后,老公辞掉以前的各种应酬,我需要割舍掉看书写作的习惯,随时随地为她待命!于是,研究--的试卷,成了我们勉为其难的课题。即便白天我们把昨天的问题想出来了,晚上看到她扎耳挠腮,反应迟钝的样子,不免会怀疑:这真是我们的孩子么?
有天晚上,她在订正数学作业,老公压抑了很久的火气终于爆发了,拍着桌子吼道:你上课到底听讲没有!这么简单的题,订正三次了,居然还是错的!--哭了,一直摸不着窍门的她无助地看着我,我也发愁了。就在第二天上午,我有幸听了关于这个章节的公开课,终于找到了她听不懂课的缘由:
老师在黑板指点图形的时候,她正好低下头找笔;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老师的教鞭刚离开图形。开始写作业,她自然不会!当老师评讲时,她又正好埋下头去写,再次错过看懂的机会。最终,这节课的知识,她直到下课都没懂,并且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没听懂。两次错过的时间,总共不到1分钟。你们想想,这对听课的要求有多高?她一天要听多少个45分钟?注意力得集中多长时间?与老师要多么默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