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凡陀的拼音是:mǎ fán。
马凡陀的注音是:ㄇㄚˇㄈㄢˊㄊㄨㄛˊ。结构是:马(独体结构)凡(独体结构)陀(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诗集。袁水拍作。1946年、1948年出版。有正、续两集。多采用山歌、民谣形式,以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市民生活为题材,从各个侧面反映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混乱等现象。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在当时流传颇广。⒈即“袁水拍”。网友释义是:袁水拍(1916-1982),原名袁光楣,笔名马凡陀。诗人。江苏吴县人(今属江苏苏州)。中共党员。肄业于沪江大学。1937年在香港参加文艺界抗敌协会,任候补理事、会刊编辑。后历任上海《新民报》、《大公报》编辑,《人民日报》编辑、文艺组组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艺术研究所负责人。中国文联第一、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全国第三、四届人大代表。
马凡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马凡陀详细内容】
诗集。袁水拍作。1946年、1948年出版。有正、续两集。多采用山歌、民谣形式,以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市民生活为题材,从各个侧面反映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混乱等现象。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在当时流传颇广。⒈即“袁水拍”。
二、网友释义
袁水拍(1916-1982),原名袁光楣,笔名马凡陀。诗人。江苏吴县人(今属江苏苏州)。中共党员。肄业于沪江大学。1937年在香港参加文艺界抗敌协会,任候补理事、会刊编辑。后历任上海《新民报》、《大公报》编辑,《人民日报》编辑、文艺组组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艺术研究所负责人。中国文联第一、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全国第三、四届人大代表。
三、其他释义
即“袁水拍”(330页)。
四、关于马凡陀的成语
五、关于马凡陀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