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的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上册的第四篇课文,鉴于提早上这节课,这成了学生学习的第3篇课文,学生对于如何学习、理解一篇课文还茫然不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以简单为主。回想这一堂课,优劣参半。
优点就是步骤比较清晰。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再读课文、写字5个部分。导入部分由欣赏图片和看图构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然后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图上的内容,一来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二来让学生自己也对新农村有了一次情感体验。朗读和学习生字合为一个部分,个别读。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放弃了原来烦琐的分析结构偏旁的教法,先出示生字。举手读,齐读,让学生带读,开火车读。然后只留下生字,开火车认读。接下来进入了教学的重点部分:感受新农村小学堂的美。最后学写“了”和“子”。
而缺点就太多了:
(1)由于我的教学底蕴还不够厚实,在讲笔画时都讲错了;而且教学的先后顺序不符合一年级孩子的思维逻辑!
(2)而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环节中我本来设计的是配乐读,却忘记开音乐了没有为学生创设出宽松、愉悦的读书氛围;
(3)写字环节中,没有时间展示出学生的作品,对时间把握不准!我们组的指导教师也说我让练5遍太多了,应该是2-3遍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堂课里留下了许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