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邓之淮
一、活动准备工作
20__年_月_日下午,在20__—20__年度中学省级骨干教师资格证书颁发仪式暨中学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期间,大家经过讨论,推选三亚市实验中学的邵担任本组今年送课下乡的主讲人,并根据大家工作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送课下乡时间为20__年_月_日。
在黄的努力和文昌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邓XX主任的大力支持下,送课下乡的地点为文昌市东郊中学,课题为八年级《同底数的幂相乘》(人教版版),邵接到课题后,在颜、黄等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一是通过电话与老师联系,深入全面了解该班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二是再次温习义务阶段初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三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撰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在此基础上,颜老师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挂在网上,并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借助博客、QQ群、短信和电话等方式,对邵的备课进行指导,最后由邵确定教学设计。
二、活动过程简介
20__年_月_日(星期五)中午11:50左右,大家陆续到达文昌市集合,2:10坐车抵达东郊中学。文昌市教育局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高度重视,要求全市每所学校派出12名数学教师到现场听课,并认真做好考勤工作,当作全市数学教师的一次研训活动,结果全市共来了56名教师。下午2:30邵按原计划开始上课。在上完课之后,省骨第5组的老师展开讨论,就本节课上课效果发表个人见解;点评课完后,颜XX跟本小组成员做《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多方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报告,分配课题研究的任务。
三、个人听课评语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之观语
海南省文昌中学邓之淮
邵的课是一节充满激情的课,充满激情,其本身就已经是高效的一个体现,他抑扬顿挫的语调,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认为邵这堂课设计得非常合理!
1、题目难度的设计合理。
“复习回顾”环节中设计的求长方形的面积,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03,宽为102,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配上一个长方形,数形结合,学生易于理解,而且数据较小,很容易让学生明白103_102的计算原理;“探究新知”中设计的规律探索中的题目,如(1)25_22=2()、(2)a3·a2=a()、(3)5m_5n=5(),还有练习中的习题其难度都不大,符合这个班的学生数学水平,题目的选择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难度合理。
2、多媒体的使用合理。
多媒体的出现,无疑改变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但我们的许多老师却也陷入了另一个误区——什么都用多媒体演示,以前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在分析例题与讲解例题的时候,计算过程、证明推理的过程都用幻灯片演示,几乎做到了无粉笔化,殊不知,这种演示,速度过快,仅会让学生看到结果,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但从邵今天的课里,我看到邵对多媒体的运用非常合理,如例题的分析,邵仅仅是演示题目本身,其计算过程均用板书,师生共同演算;又如课件的设计,其中没有琳琅满目的图片,没有眼花缭乱人动画,主次分明,画面简朴却利于学生专注在题目本身,这是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可见邵深谙多媒体使用的利弊。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合理。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前提,教学的重点依某个知识内容占据整堂课篇幅的多少、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所起的作用等来确定;而教学的难点多半要依据学生这个主观因素来确定;分析邵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比如把重点确定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过程及其运用”,其中涉及到法则的推导,我很赞成这一点,因为让学生理解法则的推导是学生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根本,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就是要让学生把同底数幂转化成乘方,只要学生明白了推导的过程,法则就明白了,后面几节课的教学就不难了。
4、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
邵在这节课的教学当中,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法、发现法、练习法”,这些方法对于这种“计算训练课”是最有效的。
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归纳、例题的分析、练习算法的讲解采用了讲授法。在“探究新知”部分采用了发现法,如
探究新知: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2_2=252()、(2)a·a=a32()、(3)5_5=5mn()
你能用符号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
在“探究新知”的教学中,邵引导学生计算、观察、比较与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类型的计算存在的共性,从而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这是采用了发现法。
练习与巩固提高部分则是采用了练习法,因为引导学生练习,其本身就已经体现了练习法。
这节课的内容属于数与式的运算,属于计算训练课,“讲练结合法”是这种内容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传统却高效的方法。对于这种内容的课程邵没有设计琳琅满目的花招,只是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练习,所以我认为邵在这节课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是合理的。
5、教学的过程设计合理。
分析这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
n1)、复习回顾,如“乘方的意义”、“a的含义”这是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因为
法则的理解均需要转化为乘方来理解。
2)、探究新知,如引导学生计算、观察(1)25_22=2()、(2)a3·a2=a()、(3)5m_5n=5()的共性。
3)、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如“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5)、例题讲解,在巩固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后再讲解例题,是合理的,因为这个“例题”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也许是个“难题”,先让学生巩固法则的理解后,再讲例题,是由易入难。
6)、巩固提高,邵在这个地方做了变式练训,其中有需整体运算的题目与学生容易错误题目。
观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是符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的,对于学生的数学特点,是合理的。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
1、整体回答的次数过多。应在适合的地方个别提问,让学生经历计算与思考之后再回答,这样也许会给这节活跃的课堂带来多一些思考。
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这节课从外观看起来有些仓促,安排学生回答过快,应给学
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从这节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邵上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尽管存在一点瑕疵。
四、骨干教师成员共识
经过激烈的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整体上是成功的,不过既有亮点也有缺点。主要亮点有:
1、邵对教学目标把握准确,目标意识强,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活动。如通过题组训练,让学生加深对法则的理解。
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合理。比如把重点确定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过程及其运用”。因为让学生理解法则的推导是学生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根本,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就是要让学生把同底数幂转化成乘方,只要学生明白了推导的过程,法则就明白了,后面几节课的教学就不难了。
3、邵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如在探究同底幂的乘法法则时,先是从底数和指数都是数开始,逐渐过渡到底数是字母,指数是数字;底数是数字,指数是字母和底数和指数都是字母。
4、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严谨,各环节过渡自然,且环环相扣。
5、多媒体的使用合理。如例题的分析,邵仅仅是演示题目本身,其计算过程均用板书,师生共同演算;又如课件的设计,其中没有琳琅满目的图片,没有眼花缭乱人动画,主次分明,画面简朴却利于学生专注在题目本身,这是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可见邵深谙多媒体使用的利弊。
6、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邵在这节课的教学当中,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法、发现法、练习法”,这些方法对于这种“计算训练课”是最有效的。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归纳、例题的分析、练习算法的讲解采用了讲授法;在“探究新知”部分采用了发现法。
值得商榷的地方有:
1、整体回答的次数过多。应在适合的地方个别提问,让学生经历计算与思考之后再回答,这样也许会给这节活跃的课堂带来多一些思考。
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这节课从外观看起来有些仓促,安排学生回答过快,应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3、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课堂生成缺乏。如让学生求结果,本是很好的一道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把底数化成相同,然后利用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求值,结果由于老师替代学生分析作答,结果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4、教师急于求成,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得有些问题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学生反映不过来。
五、下乡送教活动的意义
整个送教下乡活动直到下午5:10才结束。文昌市人民的热情好客,市教育局领导对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扩大了这次送课下乡的影响,扩大我们交流面,让这次下乡支教活动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师都有不同的感悟,都有新的体会,学到新的东西,开拓了自己的教育视野,促进大家共同进步!这项活动的成功举办让省骨干教师自身这个优质资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海南省教育事业开创了教学交流活动的新的一面,为促进海南的教育的发展起了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