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协议是指犯罪嫌疑人通过赔偿、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的情况下,可以和解。而形式谅解书则是对行为的谅解。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规则》,对于较轻罪行、初犯、自首等情况,可以不批准逮捕或不予逮捕。主旨是介绍了刑事和解协议的适用条件和形式谅解书的作用,以及对于较轻罪行的处理方式。
法律分析
区别性质不一样,刑事和解协议是谈赔偿问题的,形式谅解书是对行为的谅解。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
第四章、
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刑事诉讼规则》
第一百四十四条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拓展延伸
刑事和解协议与谅解书的法律效力:权衡双方权益的法律规定
刑事和解协议与谅解书的法律效力需要根据法律规定来权衡双方的权益。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和解协议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在取得法律援助的情况下,自愿达成的对犯罪案件的处理协议。而谅解书则是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自愿达成的对案件的和解协议。尽管刑事和解协议和谅解书可以减轻司法负担、保护被害人权益,但其法律效力受到一定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刑事和解协议和谅解书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经过法院的审查确认,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权衡双方权益时,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协议和谅解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结语
刑事和解协议与谅解书的法律效力需根据法律规定来权衡双方权益。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和解协议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自愿达成的对犯罪案件的处理协议。谅解书则是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自愿达成的对案件的和解协议。尽管二者可减轻司法负担、保护被害人权益,但其法律效力受限。需符合法律规定条件,并经法院审查确认方具法律效力。因此,在权衡双方权益时,应结合具体案情,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协议和谅解书的合法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
第二百七十七条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