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党员,他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他叫李雄魁,今年34岁,党龄已有20xx年。
我们俩结婚3年了,儿子两岁。这三年,是他最忙的三年。常常前一天说出差,第二天就要走,一走就是一个多月,而且因为保密工作的规定,去哪里?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回答都是不能说。
说起这么多年的工作,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件事。在某演示验证产品飞行试验之前,他连续好几个月加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出了200多页图纸,大的有1米多长,上面除了基本结构和材料设置,还有几千个螺钉和上千个零件的摆放。可这一大摞成果经主任设计师反复核算,发现图纸上没规定口盖(操作窗口盖板)防热层的细节。千注意万注意,没注意防热层上玻璃纤维布的铺叠方向。通俗来讲,就像是房顶的瓦片,一片压一片正常铺的瓦片,下大雨时水能沿着房沿往下流,可瓦片要是铺反了,舱体就成水帘洞了。高空急速飞行中,防热层很有可能被损坏无法隔热,影响飞行任务成败,甚至造成几个亿乃至更不可估量的损失。
他心里瞬间悬起了一块大石头!虽然安装方向是设计员和工人之间的共识,但既然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时,工人就有可能装错。想到这,他把图纸一卷往挎包一塞,骑上车就直奔防热层制造工厂。他满头大汗地骑到工厂,后脖子晒得通红。主管工艺告诉他,他们清楚产品特点,会在上面增加标识。可他还是不放心,那防热层与口盖粘接的地方会不会搞混呢?一出门来,他又直奔口盖制造工厂,找到具体粘接的工人负责人,一个一个地核对防热层上的标识。后来,产品演示验证飞行圆满成功。他又找来残骸看口盖防热层有无异常,确定无异常后,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那之后他又出过几千张图纸,再也没出过一次这样的事儿。
20xx年的时候,院领导提出了严把质量关,量化控制的要求。过去设计图样上谁也说不清楚的铆钉数量,成为没有做到量化控制的反面案例。铆钉数量一直是设计员、工艺和工人们忽略的环节,按照惯例,图纸上铆钉的存在就是一个小小的十字,安装的时候,工人也是抓一把,看一眼安一个,谁也没想着统计整个舱体所用的铆钉总数。他早就留意了这方面的情况,想着如果能够每次在出图后顺便统计出铆钉的数量,不费多少时间,不但可以满足量化控制的要求,还能给工厂备料管理、经费控制提供支撑。说干就干,他设计了一张表格,每一列是每一种铆钉的型号、大小、数量,每一行是每一个零组件的编号,十几列几十行下来,通过公式一计算,就能得出所有铆钉和螺钉的总数。当他把统计好的总数写在图纸上交给工厂的时候,工艺人员就能一目了然某段舱体所需要的所有铆钉和螺钉。
什么是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像他这样的一种轴精神、一种苦精神,就是一种每一笔勾画,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的紧迫感。他深知自己在纸上画一笔容易,但这每一笔微雕,都是千钧所系,绝不能有毫发之差。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这种纯粹的精神。他就凭着这样的轴劲,这样的钻劲,荣获了设计部里乃至院里多年突出贡献共产党员。
长征七号火箭发射成功的时候,我的朋友圈被刷屏。我心里想,咱做了这么多年家属,也跟着凑凑热闹。我转发了长征七号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并配上了这样一段话:“艰难辛苦日夜春秋,你缄默不言,我心照不宣,徐立平感动了中国,你也许只感动了我。我骄傲着你的骄傲,你自豪着航天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