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
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在移动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和社交媒体等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到馆的读者大大减少,图书借阅量也大幅下降,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岌岌可危的困境。面对这一冲击,高校图书馆就必须重视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以阅读推广赋予自身生命活力,激发自身发展潜能。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读 阅读推广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承担着向广大学生知识传递的重要责任。阅读推广则是建立在高校内部,由图书馆主导,教学管理部门参与,图书馆员以及高校管理人员针对学生群体共同实施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推广工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新媒体逐渐兴起、大数据广泛应用,不仅给传统阅读推广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高校读书馆
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成为
阅读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
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1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读者阅读意愿较弱
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在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朝着娱乐化、感性化方向发展,浅层次、从众化的阅读成为常态,时尚阅读为一种潮流,偏离了阅读本来的意义。而学术性较强的作品,无法引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 阅读推广活动时,首先应保证相关人员对高校院校学生心理
需求和其他方面因素有所掌握,规划合理有效的阅读推广活动,使得广大学子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推广当中。
1.2阅读推广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阅读推广中,高校图书馆虽然普遍重视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但实际上,很多活动从表面上来看可圈可点,却没有真正发挥阅读推广的效能。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活动组织者对阅读推广活动后的阅读指导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推进学生的阅读行动,导致阅读活动最终收效甚微。此外,很多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对于阅读推广并不买账,多数情况下是受到部分
老师或学生干部的“胁迫”,即使参与也是走走形式而已,造成阅读推广活动缺乏应有的深度。 1.3 阅读推广活动缺乏保障
图书馆阅读推广必须要具有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和制度作为支撑才能顺利开展。但如今,高校图书馆不仅缺乏研究阅读推广的专业人员,还存在组织不健全、配套设施不足、资金到位不及时、有关单位不够配合等现象,令阅读推广活动无法形成长效持续动力,且阅读推广扩散范围比较小,长此以 往必然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也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
存在价值。
1.4阅读推广机制不合理
由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较为复杂,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往往会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干扰,无形中加大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时出现问题的可能。而且在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时所规划的推广机制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仅难以处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出现的问题,还会导致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流于形式。影响高校院校广大师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1建立健全阅读推广机制
制度是行为的准则,高效图书馆应该结合高效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和校园文化活动,制定一整套符合高校实际的阅读推广规划和规章制度,以此来明确图书馆、教学管理部门在阅读文化建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评价机制,通过总体评价,精确制导,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閱读活动。此外,还要合理设置推广机构,该机构应由高校领导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教学保障部门以及学生团体组成,
专门负责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以阅读教育人、以阅读培育人,不断取得阅读推广的新成效。
2.2打造有灵魂的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在健全各种阅读组织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的同时,应充分调研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策划开展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知识性的阅读推广活动。这些活动既要有创新,又要充满“灵魂”,除了有效缓解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压力,确保高校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各项阅读推广活动以外,还应该符合高校学生学习要求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强化阅读
推广与高校院校各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从高校图书馆 到的问题,彰显阅读推广的作用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之后,应将受高校学生追捧的阅读推广活动保留下来,以便在后期循环开展相应活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效果和持续性。
2.3加大阅读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应在高校图书馆中投入一定资金,全力推进高校图书馆阅读 推广顺利开展。不仅如此,加大阅读推广中资金投入力度,
还能强化高校图书馆中软硬建设配备效果,必要时还应按照广大师生心理需求对高校图书馆中配置情况和资源结构等方面实施优化调整,据此建设富有文化特色的高校图书馆,以为激发学生和教师图书阅读兴趣和图书馆咨询查询积极性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加大阅读推广投入力度,还能在改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缺陷的条件下,调整图书馆整体布局,彰显高校图书馆中空间改造力度,确保文化校园的建设理念在高校图书馆中全面落实。
2.4扩大推广阅读中的合作范围
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多与校内部门、学生社团等合作, 上的力量,同企事业单位、社会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合作,联合开展多种特色阅读推广活动。此外,还可以与出版社、文学界、实体书店等加强联系,并利用彼此的优势,实现全方位的业务合作,可以是对馆藏的共享,资源采购、编目一体化等,如此不仅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也可以推动阅读推广服务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减轻了负担,又扩大了与外界的
联系与互动,增强影响力,提高竞争力。
是现阶段苗木种植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非正常高温和低温气候的应对措施
非正常的高温和低温是指在正常天气温度趋势下,突然出现极端温度的高低起伏的气候现象。在这种温度气候条件下,由于破坏了植物的正常生理生长周期,导致植物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如果不提前预防或者事后及时进行补救,会对苗木栽植造成巨大损失I2-
3]。以山西省为例,2010年2月份,一天之内,气温从零下突
致白蜡大面积流胶,白白损失了大量树体养分;2013年4月20
然上升到零上10℃,处于休眠状态的苗木树液开始流动,导
芽全部冻死,大量枝条回芽抽条,损失惨重;2019年4月13日,气温突降,从最高气温28℃陡降到-
3℃,大量苗木遭受冻害,出现树皮开裂、抽条、不发芽的现象。类似上述案例近年来还有很多,如果按照日常养护管理措施按部就班地进行管理,势必不能应对类似上述突发情况。针对上述非正常温度的变化,还是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对于可能出现的极端温度天
气,提前做好预防,如喷施防冻液、包裹树干和根基部培土
以预防非正常低温;提前用凡士林涂抹树干,拆除苗木部分冬
季过冬保温材料,预防突然性高温伤害等。其次,对于已经发生伤害的苗木,要及时进行补救,如及时处理非正常高温引发的树体流胶,有针对性地处理伤口;合理修剪干枯枝条,浇灌生根剂,以应对非正常低温引发的树体抽条不发芽现象;及时喷施针对性药剂处理树皮开裂伤口,适当增加树体养分供應,促进树体快速愈合等。最后,从苗木栽植本身下手,进一步精细养护管理,提升苗木整体抗性。如8月份以后,适当增加磷肥的施入量,增加树体木质化程度,增强树体对于外界温度变化的缓冲能力;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由于树
非正常干旱和暴雨气候的应对措施势衰弱引发的大面积病虫害暴发的几率等。
生水涝,这种现象在往年并不多见。苗木冬季干旱缺水,会
导致树体储水量不足,等到初春树液萌动时,很容易造成苗木抽条或者回芽[4]。这种情况下,可在传统养护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选择调整防冻水和解冻水的浇灌时间和浇灌量,适当延后防冻水浇灌的时间,且必须达到一定的浇灌量,这样既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量,还可以保证苗木地下部分的水分储存量。从近3年气候情况来看,初春回暖的时间均较以往有所提前,土壤解冻较早,针对这种情况,可适当提前解冻水
的浇灌时间,且必须浇足浇透,保证水分及时补充到土壤中
以供苗木根系吸收。对于初春萌发的新叶,可适当喷施抑制蒸腾剂,延缓和降低树体水分的散失速度和散失量,防止回芽现象的发生。而秋季连续暴雨引发的水涝灾害,会引起苗木根系呼吸不畅,部分或全部失去吸收水分吸收功能,导致苗木生理性缺水,出现烂根、枝条干枯、回芽等症状[5]。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停止浇水,打透气孔通气,挖排水沟排水,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根系的水分吸收功能,同时配合科学修剪,适当降低根系水分运输的压力,使得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水分平衡尽快重新建立起来。总之,苗木水分的吸收平
理中,还是在应对非正常气候条件下,必须保证苗木充分吸
衡是苗木栽植成败的首要关键,无论是在平时的日常养护管
收水分。 非正常大风和大雪气候的应对措施非正常的大风对苗木的伤害很大,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
对苗木造成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对树冠较大的乔木来说,粗大树枝的折损不仅极大地影响树木生长,对于树形的培养亦带来了很大的破坏。针对突然性的大风天气,应提前做出预案,尽可能剪掉苗木的徒长枝、下垂枝和枯死枝,适当短截整体树冠,最大限度降低折枝风险。在日常养护中,适当补充钾肥的施入量,增加苗木抗倒伏性能。山西省各大城市近年来发生了多次大雪灾害,最严重时降雪厚度达到了50cm,
非常罕见。短时间的集中降雪,会给树木枝条特别是一些高
大的常绿树造成巨大伤害,如果不及时清理树冠积雪,很容易发生树干劈裂,树体发生冻害,针对此项灾害,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提前给树体喷施防冻液,待下雪后第一时间用竹竿清理积压在树冠的积雪,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