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最后都是要应用到实践中去的,不能通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用处的理论。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一批能立即创造效益和利润的技术人才,如果偏离了这一轨道,就失去了其实际目的。所以,作为中职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企业实训这一环节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对今后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把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非常现实的意义。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规定的“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要求,在经过1个多月的理论学习后,山西大学组织参训教师于8月31日到9月11日之间进行了集中的企业社会实践。本次实践公涉及两个企业,每个企业的实习时间为一周,实践目的主要是进行现场观摩、上岗操作,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切实感受日常教学和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之间的差距,为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能动性、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周实习企业是解放军6904工厂,主要生产军用通讯车辆。生产的产品在目前来说技术含量算是比较高的,而且产品的销路也相当不错。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在企业相关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生存现状以及通讯车辆的整体工作流程,基本上对6904工厂生产情况、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流程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主要协助各个岗位的工人在每条流水线上从事具体的工作。
第二周的实习企业是山西亚森公司,该工司主要生产医用血凝仪和尿检仪等产品,所生产产品也是当前市场畅销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是山西省一家高科技私营企业,位于山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第一天的上午是由企业主管对企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和生产产品的范围、性能、技术含量等做了全面讲解和介绍。剩下的几天时间里,主要是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体验理论与实际操作技术的差距。
通过半个月的企业实践,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企业在技术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需要和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得出了要能够使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使他们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来适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归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动手能力很重要。企业需要的是进入车间就能干活的,最好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来说,就应该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熟练和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到毕业时就能够在短暂的培训后马上进入正常工作,给企业就能够带来稳定和及时的利润,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怎样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目标,实践性教学手段的先进与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社会和企业的真正需求为目的,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因此,各地,各职业学校应该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大事来抓,除了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外,各地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各职业学校也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从各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下大力气、化大成本来搞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职业教育不是“廉价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能“瓜菜代”,应该大力发掘社会资源,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培训基地。采取校际间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大多数学校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难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各地、各级政府可以盲目投资,搞一窝蜂的乱建设,把国家的钱随随便便地肆意浪费。而是要有针对性地、有统筹性地、有发展性地建设本地的职业教育实践基地,要把有限的钱用在最有利的和最有发展前途的基地建设上。要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避免建成后成为落后的、过时的、既学杂费国家财力,又学杂费社会资源,同时还让学生无可用实践基地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对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各个职业学校有严格的、及时的、有力的监管措施,有事后的处罚政策和法律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改革很重要。作为职业教育,不光是有了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有了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就可以了。如果只有先进的教学设施的实践设施,而没有先进的,适合企业需要和社会发展的理论知识,那些东西也就成了一堆无用的废铜烂铁了,要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就必须根据企业的社会的发展,定期地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改进教材内容,把最新的东西不断地加入到新的教材或讲义中去,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都说理论是从实践中发展提炼而来,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又是遵从了这一原则的呢?目前通行的教材虽多,但体系结构都大同小异,大多数是大学教材的翻版。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看重学术价值,或者体现作者个人的学术水平,对于“教材是给不懂的人去学习”这一理念基本不关心。同时,教材也不符合中职生本身的特点———中职生就是由于学习能力差而被普通教育淘汰下来的,如果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但如此,教材使用的年限还比较长,如果是一本优秀教材,那沿用的年限就会更长,内容陈旧的情况很突出,不能及时体现时代和经济发展的新观念。但是教材问题很复杂,在目前很难统一的情况下,开发校本教材成了我们可以说是不得已,也可以说是出于自发的一种选择。要针对各地、各学校的不同特点,结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在预测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切合实际地组织编写教材。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企业的需求,要关注社会的需求,主动改革教材的编排,把问题的关键放在通过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上。只有自己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才能在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展现自己的亮点,以便在同行竞争间立于不败之地。
三、要抓教师素质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管理都还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要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要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着力培训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对学生要求如何如何,但教师的水平达不到,那终究还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先让教师接受最新技术的培训,各学校要定期派一些教师到企业或其它地方去吸收新知识,了解新的技术需求,并将之溶化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四、要搞好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也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他们进入社会的一个普遍特点是眼高手低,怕苦怕累。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从一开始就抓好就业指导工作,要不断灌输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勤劳致富的思想。要教导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遵守纪律,遵守时间,遵守规章制度。培养他们学好专业技能、树立刻苦钻研精神、在社会上和企业里要有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总之,到过了企业,就知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实用的人才,如何更好地作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