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惊蛰时节:防病养生需并重

2023-07-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名篇《观田家》,描写的正是惊蛰时节的场景。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天气开始转暖,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会被惊醒。同时,由于这段时间正值冬春季节交替,乍暖还寒,也是疾病多发季节。因此,广誉远首届惊蛰养生节提醒您:惊蛰节气,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需并重。

  A 惊蛰需防“惊蛰病”

  惊蛰时节三类疾病高发,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

  1、心脑血管疾病。早春时节冷暖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春季气温不稳定,气压变化大,气候较干燥,体内的血液粘稠度会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血管硬化,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脑溢血、中风、心梗等。

  预防措施: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做好防病的心理准备,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如遇气候突变带来身体不适时,要静心养气,防止旧病复发。家中有此类患者,可提前备好急救用药,如广誉远安宫牛黄丸等,以备不时之需。

  2、呼吸道疾病。早春气温多变,是急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寒潮前的温暖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气温骤冷,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乘机捣乱,导致支气管炎复发。此外,之前春节长假娱乐活动多,身体疲惫,抗病能力下降,故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流脑等疾病。

  预防措施: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洗脸的时候使用冷水,可以起到预防支气管炎的作用。

  3、风湿性疾病。寒潮来袭,湿邪缠绵,稍有不慎,年老体弱者若过早减衣,或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或接触冷水冷物等,极易感受风寒湿邪,导致原有风湿病复发。有些爱美女性,过早穿上薄衣短裙,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特别敏感,遭受寒冷袭击后,关节局部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久之,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预防措施:防止受寒或淋雨,注意对关节处的保暖,晨起时尤其注意保温;加强体育锻炼,学会劳逸结合,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B 惊蛰养生注意事项

  惊蛰养生要根据自然规律,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运动、饮食的调养。

  1、适当春捂,重点保暖。春捂,是指春季不要急于脱去冬装,捂住身体热气,以保证阳气生发的体内环境。春季阳气刚升而未盛,冷暖气候你来我往,人体必需具备应对这种多变气候的能力,即阳气。此时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重点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还要保护好双膝双腿,老人和女性需避免脚和腿受凉。

  2、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春季是开展锻炼的好时节,但强度不宜过大,适合开展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放风筝、踏青爬山等有氧户外活动,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调适情绪,以养肝气。春天万物生发时,人的情志也处于一种开放宣达、生发疏泄状态,情绪易变,因而精神性疾患较多。可见春季要重视情志调养,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还要特别注重养肝,避免怒伤肝。

  4、饮食清淡,健脾益胃。春季气候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国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惊蛰饮食宜清淡,最好不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

  中医一贯坚持“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对于现代人来说,积累一定的时令养生知识,对生活和工作非常有益。中华老字号广誉远在积极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同时,时刻关注现代人的健康问题,为老百姓普及节气养生常识,让更多人具备养生保健意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