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存历史悠久的西安大兴善寺

2022-10-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如今的中国对于佛教那都是虔诚的,几千多年前开始佛教就出现在了这片土地上,那时起大大小小的寺院就开始兴起,在佛教文化中大兴善寺可是见证着时代变迁的的“老人了”它始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是西安现存最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史料记载

  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初曰遵善寺,隋文承周武之后,大崇释氏,已收人望。移都先置此寺,以其本封名焉。神龙中,韦庶人追赐父贞为酆王,改此寺为酆国寺,景云元年,复旧。

  《酉阳杂俎》月:“寺取大兴城两字、坊名一字为名。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时,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以三藏役龙,意其枝必有灵也。东廊素和尚院,庭有柏四株。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柏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招国郑相恶其汗,谓素曰:‘笛子为伐此树,各植一松也。’及暮,素戏祝曰:‘我种汝三十馀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之。’自是无汗。

  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听经,斋时鸟鹊取掌中食。天王阁,长庆中造。本在春明门内,与南内连墙。其形高大,为天下之最。太和二年,敕移就此寺。拆时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数十筒。”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号曰太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总章二年,火焚之,更营建,又广前居二十亩之地

  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诏建大兴城。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因以“大兴”命名。敕令迁寺于新都,命为国寺。《长安志》载:寺建成后,其正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制度与太庙同。第一任住持为文帝的布衣之交灵藏。灵藏兼领昭玄都,后昭玄大统僧猛、继任昭玄统昙延及其随员等均住本寺。

  开皇七年(587),召慧远、慧藏、僧休、宝镇、洪遵、昙迁入京为“六大德”,并有僧众300余人入寺供养,令其为国行道。寺又创设译场,隋开皇时先后有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彦琮等译经于此。唐时寺在长安城内靖善坊。

  贞观三年(629),太宗令以波颇主寺内译场。开元四年至八年(716~720),密教僧人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在此寺中译密籍500余部。其时寺为长安三大译场之一。日僧多有来此寺中住学者,圆仁、圆珍等人即于本寺受传密教。

  天宝十五载(756),着名密教高僧不空住持本寺。不空为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帝师,又曾与寺内行息灾咒法,设灌顶道场与戒坛。此后本寺与青龙寺并称为密教之中心道场。一行和尚也住寺中研习天文数学并密法。

  唐武宗(841~846年在位)会昌灭佛时,寺院损毁,至五代时,世几不闻寺名。

  顺治五年(1648),川陕总督平安纳又率文武官僚施资大修,历十余年始竣工。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修复工程最多,先后重修了方丈、殿堂、钟、鼓楼和山门等。

  清同治(1861—1875)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

  1945年,太虚法师等于寺内创设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

  1955年,政府拨款全面大修。有殿堂五进,配以廊庑僧寮,规模为西安今存众刹之首。寺内有唐建中元年(780)所立之不空三藏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