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业已结束,结果并不如人意,可以说是令人意外。
品德考试尚可,多少落了个名次,可以说,从中能收获一些经验,说明我品德教学的方法是正确的、适当的。
但语文考试的成绩就惨不忍睹了,在整个中心校中,居于末位。
客观上,因为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抽考,要求使用2B铅笔、答题卡,学生可能有些不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成绩;考试范围上,兼顾了人教版和苏教版,所以难度较大,普遍成绩较低。
但客观原因代替不了主观问题,对于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分析如下:
1、过于急功近利,过于讲求方法,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本学期,我过分依赖了课本和基础训练,近而将重点放在其中的客观知识上,要求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进行积累,这样固然部分增加了积累,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写作的能力,在考试难度略微加大、考试范围略微变动的情况下,不知所措。
2、平时过于放松,过分依赖复习。在日常教学中,更多时候,我在课堂上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我并没有随堂监督、指导,这就大大削弱了课堂作业的效果;家庭作业同样如此,我并没有坚持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严格要求,尤其是每天检查,这就导致了家庭作业成了形式。
3、忽略早读,忽略语感。每天的早读我并没有按时到堂,指导学生朗读,事实上,早读应以诵读为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是增加积累、培养语感的重要环节。早读上教师的缺席,只会让早读成为“放羊”。
4、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我讲得过多,过于精彩,诚然吸引了学生,但未能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学,学生能做的,只是睁大眼睛看、竖着耳朵听,他们的嘴是闭着的,手放在桌上,这样的教学,即使短期内有进步,但长期以往,注定是失败的。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应当做到:
1、寒假期间认真学习语文教学的知识,参读相关教学书籍,记好笔记,练好“内功”,改进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另外,因为下学期时间较短,我应当提前做好教学进度表,提前备好课,甚至于写好教案、设计好作业。
2、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应当作出以下改进: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注重让学生动手、开口,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主要任务;平时上好早读,备好课,抓好作业;将上课与复习相结合;扎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做到有耐心,并对学生有所期待。
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一分耕耘定然会有一分收获。
期待新的学期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