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工伤期间的工资由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严重伤情或特殊情况需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并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伤残等级评定后,停止原待遇,享受伤残职工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继续治疗的,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法律分析
工人工伤期间的工资按照原工资待遇,由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那么须由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方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超12个月。待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出来之后,停止享受原待遇,享受伤残职工待遇。当事人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拓展延伸
工伤期间工人的薪资保障措施
在工伤期间,为保障工人的权益,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薪资保障措施。首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人在工伤期间享受工伤津贴,该津贴由用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支付。此外,一些地方还规定了最低工伤津贴标准,确保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人的工资,不得降低或停发。工人在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应当与其正常工作期间相当。对于无法从原工作岗位上班的工人,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其工伤程度和能力安排适当的岗位或工作,确保其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总之,工伤期间工人的薪资保障措施旨在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在工伤期间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结语
工伤期间,工人的工资待遇应按照原工资标准,并由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延长期限同样不超过12个月,需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在停工留薪期满后,如仍需治疗,工人仍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我国为保障工人权益,实施了一系列薪资保障措施,确保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