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欺诈案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具体规定是什么

2023-11-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诈骗罪立案需满足三个条件,1、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2、虚构事实3、骗取公私财物的数额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即可构成诈骗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刑事自诉的条件是什么,具体规定是什么?

刑事自诉有五个条件是:1、有适格的自诉人。在法律规定的自诉案件范围内,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2、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3、属于自诉案件范围;4、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提起刑事自诉必须有能够证明被告人犯有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证据;5、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应当包括哪些内容1、诉状的名称为《刑事自诉状》。附带民事诉讼的为《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2、自诉人、被告人、代为告诉的近亲属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3、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4、具体的诉讼请求;5、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及具状时间;6、物证和书证名称、件数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三个人打一个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具体规定是什么

三个人打一个人属于违法行为,需要受到行政处罚;致受害者轻伤以上的,涉嫌故意伤害罪,构成犯罪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合议庭后的判决时间是什么时候,具体规定是什么

合议庭后的宣判时间是: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放火罪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具体规定是什么

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民事欺诈案件能够报警吗

民事欺诈可以报案,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因民事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该内容由 苑学宁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