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一万元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或进行非法活动,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国企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属于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法律分析
一、挪用公款1万元判几年
1、挪用公款一万元不还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犯罪,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2、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二、国企有挪用公款罪吗
1、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
2、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拓展延伸
挪用公款的法律处罚及其影响
挪用公款是指以个人或组织的名义,将本应用于公共事务或其他正当用途的资金挪作他用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犯罪的一种,其刑罚取决于挪用金额的大小和具体情节。一般而言,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可能面临较重的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等。此外,挪用公款还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如损害国家利益、破坏社会公信力、导致财政损失等。因此,加强对挪用公款的法律处罚,能够维护社会公正、打击腐败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结语
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一万元不还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构成犯罪,应当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情况,刑罚更为严厉。挪用公款不仅损害国家利益,还破坏社会公信力,导致财政损失。因此,加强对挪用公款的法律处罚,能够维护社会公正,打击腐败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