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和使用“假离婚证”买房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隐患。一旦相关部门实现联网,所有的欺诈行为都将被揭露,而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因此,不要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贪图小便宜。
法律分析
“假离婚”其实在法律上就是“真离婚”,形式上并不假,虽然目前法律上并没有对这一行为作出规定,但若有证据证明假离婚的行为是为了骗取某种利益,则属于欺诈行为,因此而取得的利益(如按揭贷款、购房资格)则存在有可能不受法律保护的风险。
用“假离婚证”买房则风险更大,办假证向银行贷款是一种欺诈行为(涉嫌骗贷),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得仲裁机构撤销。
据此,银行一旦发现离婚证造假,则靠假离婚证签订的贷款合同不但直接面临可能无效或被撤销的危险,还需承担违约责任。
更甚之,这种用“假离婚证”买房的行为还有可能涉嫌触犯《刑法》第280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而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
因此,不论是用“假离婚”买房还是用“假离婚证”买房,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隐患,一旦房管局、民政局、银行实现联网,所有的“假”都将无所遁行,到时只能自己承担所有后果与责任,吞下“造假”的苦果。
而联网的实现对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政府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等待它实现罢了。
所以,假离婚和假离婚证买房都会不可取的行为,不要仅仅顾及眼前的利益而去贪图小便宜。
拓展延伸
假离婚买房是否违法?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风险
假离婚买房是否违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离婚是为了规避购房限制或获得其他不当利益,那么假离婚买房就可能构成违法行为。然而,要确定是否违法需要考虑具体情况和法律解释。在某些地区,法院可能会对假离婚买房行为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将采取相应法律措施。因此,建议购房者在进行假离婚买房前,务必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当地法律规定和风险。此外,购房者还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购房是一项重要决策,务必谨慎对待,遵守法律法规。
结语
假离婚买房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隐患,不仅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还可能触犯法律并承担刑事责任。在购房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当地法律规定和风险。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是购房者应当遵循的原则,不要贪图小便宜而忽视法律风险。购房是一项重要决策,务必谨慎对待,以免自食其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六条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章 留置权 第四百五十条 留置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财产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二十条 主物转让的,从物随主物转让,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