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泽胜同志是一名优秀的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自从踏入教育岗位以来,他始终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来对待所担负的工作,以较高的“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该同志在新课标学习和运用中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认识。
一 、加强新课标学习、把握好“四个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培养目标,他在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标新理念?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在深刻领会新课标实质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好新课标中新增加的“四个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有人说“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这些自然现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既具有多样性又存在着差异。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真可谓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很难找到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戴泽胜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必须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利用,做到既关注全体,又面向个体,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努力让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戴老师知道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之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致使他们具有的社会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也各不相同。为此,他做到:课前,了解所教学生的智力、学习态度以及所具有基础知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心做好课前预设;在课堂教学中,他面向全体学生,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表情和心理,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业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提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他还要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更是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指导、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并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则在教学的间隙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作业的设计中,戴老师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设计新颖、有趣的梯度作业,做到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戴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最终实现教学优化。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为此,戴老师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戴老师深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时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之间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他是有心理准备的,灵活应对,而不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反而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使之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如数学教材中的法则、性质、公式或辨析易混概念等教学时,他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论,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先进行合理的猜测,形成假说、猜想,然后再予以验证,从而得出法则、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教学手段。因为它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掌握数学教学内容,让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化,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戴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但是他也清醒地看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他还特别重视板书设计。实际上,必要的板书设计系统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和教学过程同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息息相关。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戴泽胜老师正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自身课堂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互动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 、注重方法,培养“四基”
戴老师经常参加公开课听课活动,他感觉到: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觉得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他有自己的思考,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 “ 活泼 ”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 双基 ”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他看到了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 四基 ” 与“ 双基 ”有所不同。
1. 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特点
他认为: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 “ 双基 ” 并未改变。
2. 新课程下的 “ 四基” 特点
他看到了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就和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 “ 适应终身学习 ” 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地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等以后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3. 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下 “ 四基” 学习的要旨。
戴老师认为: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 “ 四基 ” 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所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他认为新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是要求教师整体地把握和实施的课程目标,新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戴老师很快完成角色转变,教学中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他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就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为此,他经常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四、 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戴老师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他是我校校本培训“合作研讨”的学科积极分子,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 、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新课标学习以来,他就有了新的教学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他都认真总结,反思,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自己的教案上。
也正是由于他与学生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丰硕的果实结伴而来,近年来他多次参加了镇、县、市组织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学校给予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真心帮助,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撰写的教学论文20xx年被评为市“二等奖”;20xx年中考成绩在晓天片及格率第一名。
当下他清醒地认识到,也时常讲到: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自己也能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但教学策略、职业机敏还很不够,面对开放的课堂,学生生成的资源还不能及时捕捉、利用、总结、提炼;以前在备课中思考得较多的是如何呈现知识,但是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时候提升各种能力,思考得还很不够;感觉虽然理念转变了,但课堂行为真正的转变还没有到位,小组活动的质量、倾听的习惯、辩论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戴老师能认识到问题,相信他会正视现实,勇于挑战,在课改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