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民族族群:汉族
文彦博民族族群:汉族。字号:字宽夫号伊叟。所处时代:宋代。出生时间:1006年10月23日。去世时间:1097年6月16日。别称:文潞公、文忠烈。主要作品:《映山红》《寄友人包兼济拯》《和人留题华清宫温泉》《重阳前五日探菊》《暑中书事·薰飙猎猎度融纱》等。主要成就:历仕四朝,出将入相。
关于文彦博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文彦博的诗词 点此查看文彦博的详细内容
《次韵留守相公以罗门新渠并成喜而成咏》、《映山红》、《阅史有感·缥帙青箱次第开》、《旭日·乍出扶桑海》、《谒济祠作·导沇灵源祀典尊》、《玉梁·玉梁千丈驾澄流》、《从军行·汗马出长城》、《汝州王端明寄示竹亭诗二十章披玩叹赏不能自已辄成四十言仰答来惠》、《次韵留守相公促令归洛》、《寒食游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小园即事·闲脱蕉衫挂树桠》、《咏柳·带缓何曾绾》、《古寺清秋日》、《题筹笔驿·卧龙才起扶衰世》、《提举刘司封监牧张职方咏酴醾诗皆以微文形于善谑辄成累句奉呈聊用解纷》、《无题·西陵何限柏》、《闲斋偶作·鼓吹尽私蛙》、《次韵和公仪月夕游南湖》、《偶题看山楼新画山水》、《月夕挈新酿并文石酒樽就公仪南湖雅饮》。
二、生平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因司马光荐,拜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为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三、史料记载
《碧云騢》《邵氏闻见录·卷十》《墨庄漫录》《明道杂志》《高斋漫录》《石林燕语》《懒真子》《蒙斋笔谈》《铁围山丛谈》《柳亭诗话》《张氏可书》《诗话总龟》《名臣言行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卷六十七》《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七·宋》《续资治通鉴》《宋史演义》
四、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九月二十九日(10月23日),其祖先本姓敬,因避晋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赵敬的名讳而改姓文。文彦博少年时和张昪、高若讷跟跟随颍昌人史炤学习经术,史炤的母亲觉得文彦博不同寻常,对人说:“是贵人啊。”十分厚待他。1027年(天圣五年),文彦博考中进士后,担任翼城县知县,通判绛州,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并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西部边境连年交战,军队中如果有副将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按照常规,大将应向朝廷请示后才作处理。文彦博说:“这种办法在平居无事之时还可行。但现在连年作战,将领带兵数十万,如果没有权力自主处置这些事情,将权不集中,军法不严峻,怎么能成功呢?”宋仁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吸取他的意见。当时黄德和与刘平有矛盾,他诬告刘平投降于辽朝,并用金带贿赂刘平的奴仆,使他附和己说证实刘平投敌。刘平一家二百多人因此而被捆绑投入监狱。宋仁宗命文彦博在河中设法庭进行审理。通过仔细审查,文彦博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但黄德和的同党很多,图谋推翻文彦博的审理结论,以至于动员朝廷另派御史来河中办案。文彦博拒不接纳,说:“朝廷忧虑此案办不成功,所以才派你来。现在案情已审出结果,你应该马上回朝廷。倘使此案现有反复,我文彦博宁愿承担责任。”黄德和及刘平的奴仆最后因此而被正法。抵御元昊不久,文彦博以直史馆的身份任河东转运副使。麟州运粮饷的路曲折遥远,而银城河外有唐朝时运粮的旧道,被废弃没有疏理。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在任转运使时,曾考虑修复这条旧道,但没来得及动工就去世了。文彦博继承他父亲的志愿,修复了旧道,并由此而储备了大量粮饷。李元昊入侵时,围困麟州十日,知道城中做了准备,便撤围而退。不久,改任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接连升任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秦州知州,不久又改任益州知州。曾在钤辖官舍踢球,听到门外喧嚣,一打听,才知道是卒长鞭打一兵士,兵士不认罪。文彦博让他们进来,询问了事情原委,命人把兵士拉出去接受鞭打,但这个兵士还是不认罪,文彦博叫人把他斩了,踢完球后才回家。平息叛乱1047年(庆历七年),宋仁宗把文彦博召回朝廷,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贝州王则起义,明镐对王则进行讨伐,很久也攻不下来。文彦博请求去贝州讨伐,于次年春正月被朝廷任命为宣抚使,前往平息王则起义。文彦博至贝州城下,一面让官军猛攻北城,另一方面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闰正月,官军攻入城中,王则被捕,起义平息。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裁兵八万他向朝廷推荐张瑰、韩维、王安石,说他们恬淡名利,有道德、讲原则,请求对他们进行褒奖以激励风俗。并同枢密使庞籍商议裁省兵员,总计裁撤为民以及支付原俸禄一半的士兵和将佐共八万人,对这件事,当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些人一定会聚为盗贼,仁宗对此也感到疑虑。文彦博说:“现在公私困竭,就是因为兵员过多。假使这些裁撤的兵士要作乱,臣死也要把这事平定下去。”他的谋划终于执行,而裁撤的兵士也没有闹事。遭劾被免1049年(皇祐元年)八月,文彦博任昭文馆大学士。1051年(皇祐三年),御史唐介称文彦博曾送蜀锦给张贵妃,所以才有被任命为昭文馆大学士的机会。唐介被罢职,而文彦博也降职,为观文殿大学士、许州知州,改为忠武军节度使,主管永兴军。安定危局1055年(至和二年)六月,文彦博再次担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与富弼同一天被任命,士大夫都以朝廷得人为庆幸。1056年(至和三年)正月,仁宗在临朝受文武百官参拜时,突然发病,被扶入宫内。文彦博叫来内侍史志聪了解情况。史志聪说:“宫里的事我不能向外泄露。”文彦博叱喝他说:“你们在宫廷里来来往往,却不让宰相知道天子的身体状况,目的何在?自今天开始,如果陛下病情加剧,一定要告诉我,否则,以军法从事。”他还与同僚刘沆、富弼计谋开启大庆殿,设醮祈祷,并留宿大庆殿外的小屋。史志聪说:“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文彦博说:“这个时候,还能考虑有先例没先例吗?”开封府知府王素半夜扣打宫门,宣称要报告谋反的事情,文彦博不让他进来;第二天早上,王素说有京师禁卫告诉他都虞候要作乱。刘沆主张逮捕都虞候,加以审理。文彦博把都指挥使许怀德叫来,问都虞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许怀德说他可担保都虞候不会谋反,文彦博说:“那么这事是禁卫有怨仇,诬告都虞候而已,应该立即把这禁卫杀了以安定众心。”于是请刘沆把案情做个结论,把禁卫在军门前斩了。在这之前,富弼采纳官员李仲昌的计策,从澶州商胡河贯穿六漯渠,使之流入横垅旧道。北京留守贾昌朝一向讨厌富弼,暗中勾结内侍武继隆,指使司天官二人等执政大臣在一起讨论朝廷大事时,于殿廷宣扬国家不应该在北方开河渠,开河渠(损害地脉)导致仁宗身体欠安。文彦博明白了他们用意所在,但没有采取办法加以制止。过了几天,这两个司天官又上书,请仁宗皇后一同处理政事,这也是武继隆所指使的。史志聪把司天官的上书拿给执政大臣看。文彦博看了以后,把它藏起来,不给其他同僚看,而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不慌不忙地把两位司天官叫来盘问,说:“你们今天有些话要讲吧?”二位司天官回答:“是的。”文彦博说:“天文变异,你们的职责就是要如实反映。但怎么随便参预国家大事?你们的罪行应该株连一族。”二位司天官害怕,面色都变了。文彦博说:“我看你们不过是狂狷愚蠢罢了,不忍心治你们的罪行,但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两位司天官退出去后,文彦博才把司天官的上书给同列看。众人都非常气愤,说:“这些家伙竟敢如此僭越而上书,你怎么不把他们给斩了?”文彦博说:“把他们斩了,事情也弄大了,恐怕引起皇后不安。”众人都说:“想得周到。”不久朝廷议定派遣司天官核实六漯渠的方位,并派二人前往。武继隆代表他们请求留下,文彦博说:“他们本来不敢乱说,有人指使他们这样干罢了。”武继隆沉默不敢回答。二位司天官到了六漯渠,害怕究治前面所犯罪行,改而说六漯的方位在东北,不是在京师正北面。仁宗病愈,文彦博等人才从大庆殿回家。在仁宗生病的这些日子里,京师吏民担心害怕,靠文彦博、富弼老成持重,众人的心情才得安宁。刘沆在仁宗病愈后偷偷告诉仁宗说:“陛下身体不好时,文彦博曾擅自诛斩报告谋反的人。”文彦博听到了后,把刘沆的判词呈给仁宗,仁宗的疑虑才消除了。御史吴中复请求把唐介召回朝廷。文彦博因而认为,唐介过去做御史,弹劾臣的事大多都针对臣的毛病,其中有些是道听途说,难免不实,但当时臣也过分责备了他,请陛下按吴中复的奏折办理。时人都认为文彦博品德高尚。任职地方很久后,文彦博被任命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被封为潞国公,改镇保平,判大名府。不久改镇成德,升任尚书左仆射、判太原府。不久,再镇保平,判河南府。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守丧。1063年(嘉佑八年),仁宗驾崩,宋英宗赵曙即位,任命文彦博为成德军节度使,文彦博多次上表,请求能够让自己守完丧,朝廷允许。当初,仁宗身体不好,文彦博与富弼等人请求立太子。仁宗答应了,但后宫又有怀孕的,这件事拖了下来。不久,文彦博离职,后来,富弼亦因守丧离职。文彦博守丧完毕后,官复原职,判河南府,英宗下诏命他到朝廷拜见。英宗对他说:“朕被立为太子,是你的功劳。”文彦博严肃地回答:“陛下被立为太子,承继帝统,是仁宗皇帝的意愿,也是皇太后(曹皇后)襄赞之功,臣没有什么功劳。而且陛下被立为太子以及继统之时,臣不在朝廷,都是韩琦等人根据先帝意愿而受命行事,臣没有参与。”英宗说:“让先帝有所裁择,以及开始创议,你都对朕有恩。”文彦博谦逊地回避,不敢认为有功于英宗。英宗说:“你暂且西去任职,不久就会把你召回朝廷。”不久,即升文彦博为侍中,改镇淮南府,判永兴军,入朝任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1069年(熙宁二年),英宗任命陈升之为宰相。下诏说:“文彦博是世人所敬仰的名臣,令陈升之官位在文彦博之下,以符合朕的礼贤之意。”文彦博说:“大宋的枢密使职,没有在宰相上面的。只有曹利用曾经在王曾、张知白上。臣下对礼义难说全懂,但不敢仿效曹利用所为,以紊乱朝廷礼法。”他坚决推辞才没有使自己位在陈升之之上。不合出外西夏进犯大顺时,将帅李复圭把阵图和方略授给钤辖李信等人,命他们出战。等到失败后,他却诬奏李信有罪。文彦博把其中的是非暴露出来,而宰相王安石曲意诛杀李信等,秦地人认为他们都冤枉。庆州兵乱,文彦博对神宗说:“朝廷施政,务必符合人心。应该兼采各种意见,以静重为第一要务。陛下励精图治,而人心不安,恐怕是法令改变太大的缘故。祖宗之法未必都不能实行,不过是有偏而不全的弊端而已。”王安石知道这些话是针对他来说的,起来反驳道:“谋求为百姓除害,怎么做都行。若万事都拖拖沓沓,那是西晋亡国之风,对国家的治理有什么好处?”御史张商英欲依附王安石,指使枢密院以其他事动摇文彦博,张商英由于事实不真而被贬斥。文彦博在枢密府任职九年,终因激烈地争论说市易司监卖果实,有伤国体,并引起百姓怨恨,引起王安石的嫉恨,最后请求辞职。宋神宗任命他为司空、河东节度使、判河阳,移判大名府。文彦博尽管不在朝廷,但神宗对他的关注却有增无减。当时监司有许多新提拔的少年,转运判官汪辅之就奏告文彦博不办事,神宗批示了这个奏折,并把它交给文彦博,说:“因为您的旧恩德,所以请您守护京师北门,细小的事情不必劳心。汪辅之官小位卑,竟敢如此无礼,将会另加处置。”没过多久,就罢掉了汪辅之的官。当初,有个叫李公义的选人,请求以铁龙爪治黄河,宦官黄怀信承袭铁龙爪的做法,制作浚川耙,天下都笑着谈论浚川耙,认为拿它治理黄河等于儿戏,而只有王安石相信它。派遣都水丞范子渊实行此法。范子渊奏称田浚川耙的功用,可以让河水都回原道。退出被淹没的民田有数万顷。神宗诏命大名府核实,文彦博说:“黄河不是浚川耙就可疏通的,即使愚蠢至极的人,都知道没有效果,臣不敢跟着别人胡说以欺骗陛下。”文彦博的奏疏呈上,神宗看完不高兴。另派知制诰熊本等人去考察,考察的结果就像文彦博所说。范子渊于是请求拜见皇上,说熊本等人看到王安石被罢相,臆测文彦博将为宰相,故意附会文彦博的说法,御史蔡确也弹劾熊本等人受命考察时不守法纪。熊本等都得到处罚,唯独不涉及文彦博。不久加官司徒。深得宠荣1080年(元丰三年),文彦博被拜为太尉,再次判河南。当时王同老说起仁宗至和年间议论立皇太子的事,文彦博恰好入朝。神宗为此询问他,文彦博还是以从前对英宗说的话对神宗说:“英宗皇帝天命所在,国家政权有归宿。这实在是仁宗皇帝了解儿子的贤明,慈圣太皇太后拥佑之力,臣下有什么功劳可言?”神宗说:“虽然是天命,但也靠人谋,您品性深厚,不宣扬自己的善德,阴德如丙吉,真是定策的大臣,是国家的依靠。”文彦博说:“像周勃、霍光等,才可算是定策的臣子。自至和年间以来,朝廷内外建议立皇太子的人很多,臣虽然也有建议,但并没有立即实行。后来,韩琦等终于把大事办成,主要是韩琦的功绩。”神宗说:“开端更难,当时仁宗高皇帝的意向已定。嘉佑年末,只不过是把以前的诏命再复述一遍而已。正好像丙吉、霍光,不致相互掩盖功劳。”于是加文彦博两镇节度使,文彦博推辞不受。将到河南府任职,神宗在琼林苑赐宴,并两次派宦官送给文彦博他写的诗。时任都认为此事十分荣耀。王中正经管边事时,但凡所到之处都宣称受密旨招募禁兵,而把他们向西边带去。文彦博以没有看到诏令为由他拒绝在河南府招募,王中正也不敢招募而离开。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文彦博求请辞职回家,以太师职位致仕,住在洛阳,洛阳人邵雍以及程颢兄弟都以儒家道统自重,对待文彦博如布衣之交。神宗曾想把洛水通过汴京,但主管者却堵绝洛水,不让洛水入洛阳,洛阳城里的人都为此事烦忧。文彦博趁宦官刘惟简到洛阳的机会,把其中的情况反映了。刘惟简将此事告诉神宗,神宗特诏洛水如以前照样通行,于是洛阳城得到了无穷的便利。1086年(元祐元年)四月,司马光推荐文彦博,说他是宿德元老,应该重新起用,来辅佐朝廷。宣仁太后将任命文彦博为三省长官,而议论政事的人认为不行,于是任命他为平章军国重事,六天朝觐一次,一月两次到皇宫讲经,宋哲宗对他恩礼有加。但文彦博每年都要求告退,1090年(元祐五年),文彦博以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等职再次致仕。降职去世1097年(绍圣四年),章惇把持朝政,言官议论文彦博与司马光是朋党,反对王安石变法,诋毁神宗,于是将他由太师降职为太子少保。同年四月丁巳(6月16日),文彦博逝世,享年九十二岁。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蔡京任右相时,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祐党人”,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后来徽宗特别命令将文彦博从党籍中除名,追复他太师之职,谥号忠烈。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文彦博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北宋诸臣入祀的还有吕蒙正、李沆、寇准、王曾、范仲淹、富弼、韩琦、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