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明十三陵导游词

2022-03-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明十三陵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明十三陵导游词1

各位亲爱的朋友,我是旅行社导游小王,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十三陵,它是著名的一个皇帝陵墓群,里面涉及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所以请大家仔细聆听导游词介绍。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的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和公主等。好了,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疑问了,明朝总共十六位皇帝呀,为什么是十三陵呢?请听导游词讲解。是这样的,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所以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而他的孙子朱允炆被朱棣夺去皇位之后,不知所踪,也无法建陵。还有后来的景泰皇帝,他与兄弟争夺皇位,最后被降级为王,失去了资格。所以今天的十三陵里面埋葬的只有十三位皇帝。大家了解了吗?

各位现在往这边看——这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物石牌坊,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现在往前看,这是十三陵的正门——大宫门,皇帝每次祭陵就要在大宫门前下马进入。

好了,我们面前的就是长陵了。长陵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陵墓,也是最大、年代最久的陵墓。接着看到的是定陵,我们进定陵地宫看一看。这地宫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大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地宫的精华部分了,这些全部都是皇帝生前的用品,珍贵奢侈,大家都叹为观止了吧!

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下午5点前集合回去。有谁还想更仔细看看导游词的吗?好了,感谢大家,祝大家有愉快的一天!

明十三陵导游词2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明十三陵导游词3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达到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家建筑的特点。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我们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我们其实一直都是沿着神道来前进的,来回顾一下,先是石牌坊,然后到了大宫门,现在我们就要已经进入了长陵了。碑亭,石象生,过了龙凤门,还有一段路程就可以到达长陵的陵门了。而我们所说的整个陵墓群的中轴线其实也就是这条贯穿陵园南北,全长共7公里的神道。

明十三陵导游词4

说到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始建于1409年,在1416年全部建成,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当朱元璋死后,朱棣就以靖难为名,从北平发兵攻下南京,并且从当时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这件事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朱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仍然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而连年征战,并且在1420年做出了迁都北京的重大决定。在他所统治的明朝年间,国库充实,政局稳定,而且还命人写作了《永乐大典》这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派郑和七下西洋,发展了各国之间友好关系。而他的贤内助徐皇后,也就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也是一位有中国古典美的女性,她曾经编写了《内训》和《劝善》用以化育人心,在用了五年的时候病逝了。值得一提的是葬入长陵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由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共同组成。陵墓共有三进院,第一进院是从陵门道陵恩门,可以看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碑亭,但当时上面都没有文字,现在的文字是清顺治皇帝写上的。陵恩殿坐落在陵墓的第二进院落中,在1412,明永乐十四年建成,是供奉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殿内有60根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原来陵恩殿中陈列有大佛龛,现在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后人制作的永乐皇帝坐像,大家可以绕道坐像的后边来看一下,可以看到椅背上刻有一条龙,而龙头则正对着万历皇帝的头部,这象征着皇帝是真龙天子。而四周则是出土文物的展览。

在中殿后面的就是后殿,它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高大9.5米,长31米,宽9.1米,地面上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后殿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个长型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金井可以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能够保持尸体不腐烂。金井玉葬在明清两代是最高等级的葬礼。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理想而已,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在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的26个木箱。

明十三陵导游词5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后殿只是安放皇帝棺椁用的,那为什么两个皇后的棺椁也出现在这里呢?这个现象在史料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可是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接着七月就是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死于红丸案,在这短短百日之内,死了两位皇帝,一位皇后,还有孝靖皇后还要迁葬,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了刚刚即位的皇帝朱由校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地宫中棺椁的摆设呈这样是怎样一回事儿了吧。那好,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走出地宫。

随着参观定陵的活动结束,我们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将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缮明十三陵,这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也将被永久的保存下去。同时,我也希望各位游客能对这里留下美好的印象,欢迎各位下次再来参观。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