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还在用小米的人,是因为穷吗

2023-05-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最近,小米上了次热搜,罕见地不是因为CEO雷军,而是靠自家产品的“实力”。

5月31日,哈尔滨的赵先生称家中的小米电视液晶屏幕突然自动脱落。他表示,此事之前已有预兆,但当时自己按回去了。在监控视频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挂在墙上的小米电视,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突然整块脱落。


而这已经是小米近期第二起“事故”了。

5月28日,一名浙江网友称自己家中的小米电视液晶屏幕突然脱落。起初向小米售后反映该情况时,对方并未相信,直到拿出了相应的监控视频,小米售后才为该用户办理换货。

“小米电视再被曝屏幕自动脱落”火速登上热搜前排,目前已有1.7亿阅读量,有网友调侃:“年轻人的第一台折叠屏电视”现已上市。

多年来凭借性价比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小米,产品质量再次引发公众质疑。


“年轻人的第一台XX”,是小米推出新产品时的经典口号。

小米产品“吐槽大会”

对于此次事件,小米的处理态度是积极且迅速的。

6月1日,也就是登上热搜后的第二天,小米推出了“关于小米电视EA70服务计划”,确认由于小米电视EA70的生产原因,极少数设备可能会出现屏幕开胶的问题。受影响设备锁定在生产日期为2月14日-3月20日期间的两批次产品。

除了会对这两批次的EA70电视提供免费上门检修服务,并提供额外两年延保服务外,小米还提供了查询工具,方便用户检查自己的设备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尽管认错态度积极,但还是无法阻止网友们开起了“小米产品吐槽大会”。

“昨天拥有了小米扫地机器人,费半天劲设置好,结果它开始工作后,一共扫了2分钟,才扫了2.38平方,就被缠住了。”

“我前年买的一款小米电视,经常半夜三更自动开机……维修人员来了说要换主板,换了主板还是不行,以后不会考虑小米电视了。”

“699元买的小米全自动洗衣机,用着还行,就是噪音很大,脱水的时候就像长腿了要跑路一样。”

不难发现,“便宜、好用,但是……”是消费者谈及小米产品时的常用句式。





毛坯房内全装了小米的电器,这个B站视频播放量高达257万。/B站@独唱团团团

从2010年创立至今,小米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然而时至今日,小米打动消费者的似乎依然是低价,而不是质量。

如今的小米,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为发烧而生”的互联网手机“极客”,而成为了集手机、米家智能家居、智能电动汽车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厂”。

然而,当初那个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小而美”的小米,在成为“庞然大物”后,还能照顾到每一个消费者的体验吗?

前不久,广州的肖先生在线上第三方平台、标有“企业店铺”的网店里,购买了4台小米空调,“小米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很重视用户体验的,再加上价格也合理,所以就选择了小米这个品牌。”

然而,下单后空调却迟迟不发货。肖先生向客服反馈情况后,才得知原来自己购买的其中3台空调是促销款,不包含外机,且需要到郑州的仓库自提。

请看好,不包含外机、仓库自提。也就是说,他只买到了空调的“一半”,而且要到1500公里外取货。

肖先生无比震惊。


虽然订单上注明了“无外机、仓库自提”等信息,但在商品页面、客服沟通中,并没有足够醒目的提示信息。

尽管订单中有灰色小字注明“无外机、仓库自提”等信息,但肖先生认为,自己在下单前曾多次与客服交涉,对方都没有提醒这个特殊情况。因此,除了退款外,肖先生还希望获得小米官方或第三方销售平台的道歉。然而,至今他仍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以后不会再选择小米这个品牌 了。”这次不愉快的购物体验,让肖先生彻底“拉黑”了原本颇有好感的小米。


肖先生与客服沟通的截图。

显然,拓展出越来越多品类、销售渠道越来越丰富的小米,也增加了越来越多不可控的负面因素。

对大多并不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一旦贴上了小米的品牌,任何一个小米的产品出现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品牌的信誉。

小米,发烧友的“贴牌工厂”?

一直以来,小米的产品都背负着“贴牌货”的骂名,“看在价格的分上就原谅它的质量吧”是不少小米消费者的精神安慰剂。

那么,小米的产品究竟是代工还是贴牌的呢?

先公布答案:严谨地说,小米两者都不是。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代工和贴牌两种生产方式分别是什么。

OEM生产,俗称“代工(生产)”,指品牌商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或者产品设计等方面,委托代加工工厂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生产。例如苹果委托富士康生产的模式。

ODM生产,俗称“贴牌(生产)”,品牌商不掌握技术,委托制造方提供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后期维护的全部服务。也就是说,品牌方仅掌握销售渠道,其余环节均委托制造方完成。

简单来说,代工和贴牌的区别就在于:品牌方是否自己掌握产品的研发技术、设计工艺。


OEM和ODM流程图。

而小米对生态链企业实行的是“投资+孵化”策略,对筛选出来符合小米要求的中小型制造公司,小米会投资入股并纳入小米生态链,占股不超过40%,保留企业的决策权及独立性,然后倾斜小米的资源,扶持其发展。

这样的方式,让小米以最小的成本,整合现有的各类目的优质厂商,并使得小米也间接拥有了这些中小型制造公司的产品研发技术、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等。

所以,小米生态链的产品既不属于代工,也不能说是贴牌。雷军才能在各种公开场合,硬气地回击对小米是“贴牌工厂”的质疑。

诚然,在小米的第一个十年,正是这个创新的轻量化、互联网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年轻的小米迅速成长为千亿营收级别的巨头。


小米生态链合作伙伴。/快科技

但在第二个十年的开端,这样的模式正在显露不少弊端。

技术研发能力强,有成为行业标杆趋势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比如石头、华米等企业如今已经从小米脱离单飞。他们并不甘心一直躲在小米的品牌之下,也有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剩下的部分生态链企业,一心只想赚更多钱,甚至让二线代工厂代工产品,通过线下渠道疯狂出货、疯狂扩张,导致产品质量堪忧。不仅自身口碑下滑,还牵连到小米品牌,比如云米。

对此,小米束手无策,因为对生态链企业没有控股权,小米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不合格的企业踢出局罢了。


小米最近宣布将和徕卡合作。

其实,不管是代工、贴牌还是生态链,小米都无法否认一点:小米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

迄今为止,小米推出了三款自研手机芯片澎湃S1、澎湃C1、澎湃P1,试图回击那些诟病“小米没有技术”的质疑。

然而,懂行的人都知道,小米做的并不是核心能力层面的SoC芯片,而是边缘化的专用芯片,只能针对特定的专用功能进行优化和提升。打个比方,SoC芯片就好比是人的大脑,而小米所研发的芯片仅相当于人的手脚。

所以,只有拥有了自研SoC芯片,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手机。在目前的手机厂商中,仅有华为、苹果、三星、谷歌具有实力设计SoC芯片。


代表小米最高水平的小米MIX FOLD折叠屏手机销量不佳,售价已经比始发价9999元下降了3000多元。侧面来看,小米是否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天猫小米官方旗舰店

一直以来,比起研发,小米都选择将更多的力气花在营销上。

据小米历年财报显示,2018年到2021年间,小米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8亿元、75亿元、95亿元、132亿元,所占营收比例基本保持在3.3%到4%之间。

而在过去十年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8450亿元,而全球高端手机霸主苹果,2021年的研发投入虽略低于华为,但也达到了人民币1400亿元。

尽管在今年的小米高端化战略研讨会上,雷军再次表示将坚决执行之前更新的“五年研发投入至1000亿元”的计划。但对于已经坐稳头把交椅的行业巨头而言,小米这一步还是走得太晚了。


小米销售及推广开支。/富途研究

小米,内忧外患

显然,小米也意识到,如今“性价比”之路无法带小米走得更远了。

小米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总营收为73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6%;经调整净利润为28.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滑52.9%。

也就是说,小米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出货量、毛利率,几乎所有数据均呈现下滑情况,净利润甚至出现腰斩的情况。

从国内市场看,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小米在国内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只有大约1060万台,市场份额是国内五大智能手机厂商OPPO、Honor、vivo、苹果、小米中的末尾,仅占14.9%

而在国外市场,尽管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依旧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占率达到21%,但因为不可抗力,同比降幅达到24%。

除了印度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东欧、中东、非洲、印尼等地都出现了负增长,降幅约在28%-32%。在全球各大主要智能手机市场上,小米只在巴西获得了85%的正增长。


在小米打开印度市场的同时,雷军凭借一曲《Are you OK》"唱"红了B站,成为了一名"鬼畜明星"。/视觉中国

小米想要逆风翻盘,就必须“革自己的命”。

2022年2月,雷军宣布了小米最新的高端化战略目标:产品和体验要全面对标iPhone,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而小米“高端化”的大棋,其实早就开始布局了。

2016年3月,小米在北京发布全新的生态链品牌——米家MIJIA。新品牌日后会专门承载小米供应链产品,而之前的小米品牌用于专门承载小米自有产品。

2019年1月,小米宣布独立红米品牌,分拆后的红米Redmi专注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

一次又一次的“壮士断腕”,都在为小米的主要业务——手机顺利走上高端化道路护航。


小米手机,降价容易涨价难。/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然而,早就习惯了小米“便宜”人设的消费者,愿意为小米的高端化买单吗?

时势在变、人心在变,不变的似乎只有CEO雷军的野心。

从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进军“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雷军从来不缺梦想与豪言壮语。

只是对一直被“打鸡血”的米粉而言,不离不弃的信任和热爱还能坚持多久呢?

参考资料:

[1]小米困境:车与手机不可兼得?丨潮汐商业评论

[2]小米在走下坡路丨一刻商业

[3]困局难破,小米最大敌人是“自己”?丨博望财经

[4]小米生态产品到底是贴牌还是代工,其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呢丨Geek broadcast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