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关羽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15

我来回答

1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20:19

  1.桃园结义
  2.温酒斩华雄
  3.三英战吕布
  4.斩颜良诛文丑
  5.过五关斩六将
  6.单刀赴会
  7.水淹七军
  8.败走麦城
  这就是关羽的一生
  关羽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国志中无记载。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是很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
  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陆树铭饰)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黄巾。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刘备起兵,参与*黄巾,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了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次于将军的武官)。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子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二月,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曹操依行其计。袁绍闻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戏曲中的关羽形象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从关羽被擒到他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流行播衍。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包括关公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斩颜良;关公挂印封金;古城兄弟相会等。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
  袁绍兴师南进,派刘备南下汝、颍,攻掠曹操后方,被曹操部将曹仁击溃。刘备逃回袁绍军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脱离袁绍,于是建议袁绍跟荆州牧刘表结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敌。袁绍信以为真,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度南下汝南与黄巾军首领龚都等会合,兵力扩充到数千人,对曹操后方又构成威胁。是年七月,曹操为稳定后方,派大将蔡阳率兵讨伐刘备。刘备预作充分准备和部署,率部迎战蔡阳。两军激战,曹军大败,蔡阳被杀。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
  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军,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坡(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只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辅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不过,被认为不是事实。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至今脍炙人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终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闻曹操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今湖北*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在此战中犯下致命错误。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
  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长子孙登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从主张连刘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今湖北*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关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然兵少被徐晃击退,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长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被缚见孙权,孙权招降关羽,关羽宁死不屈,与其子关平在临沮一起为潘璋所杀,死时年约六十岁,其次子关兴嗣“汉寿亭侯”之位。蜀汉怀帝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写了一封回信,让费诗带给关羽,信中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有一把好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黄忠阵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因功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说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说:“孤自当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给关羽送印绶。
  关羽闻说黄忠与己并列,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萧何)、曹(曹参)与高皇帝(刘邦)少小亲旧,而陈(陈平)、韩(韩信)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关羽大为感悟,遂拜受印绶。
  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籍皆是如此。
  但关羽更有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能够名垂千古。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左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21:37

三国志关羽传里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关羽字云长,原本字长生(关长生听起来就蛮蠢的,我在怀疑长生是不是关羽的小字,就跟曹操小名叫吉利一样),是河东郡解县人。亡命(汉代的人头税——算赋——为当时重要的税收来源,因此当时人口普查做得非常彻底,*在外躲避家乡的人口普查以逃避算赋与力役者谓之亡命。当时交不起税出不了役者,或卖身於豪强之家,或脱去籍贯亡命他乡,而藏匿亡命之徒者,谓之为任侠。后代侠客是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独行侠,与秦汉呼朋引伴近似黑道大哥的侠大不相同。这些收留亡命的任侠,大抵从事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与豪强富贾俱为秦汉时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羽为亡命天涯的理由不清楚,可能与一般人一样是因为交不起税。《三国演义》把关羽亡命的原因说成是杀了家乡恶霸,如此英雄之气自见,算是相当精采的处理。后来梁章钜《归田琐记》引《关西故事》的传说,大致是从《三国志平话》与《三国演义》的系统而来。从关羽亡命一事来看,关羽的出身大概不会太好,或许这也是他「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的原因之一吧)奔涿郡。先主(《三国志‧蜀书》里提及刘备一律称先主,可见陈寿对故国的尊重)在乡里纠合部众,而关羽张飞则担任其武将(御侮字面解释为抵御污辱,引申为武臣。《诗‧緜》:「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先主担任平原相时,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汉代的兵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校尉到底统领多少个部并无常制,就明确的定义而言,校尉其实只统领一部四百人,《汉书‧卫青传》颜师古注:「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补《后汉书‧百官志》里各种校尉底下往往只编制一个军司马,其义即在此。每部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但有的部地位较高,其长官乃校尉与军司马各一人,如大将军营下五部,地位较一般的部高,所以大将军五部每*官均是校尉。校尉比两千石,军司马比千石,校尉官职较军司马为高,所以一营之中虽然校尉直辖者只有一部,但其他各部的长官军司马职位均在校尉之下,故亦听从校尉的指挥,因此我们看两《汉书》与《三国志》一个校尉出征,往往带领数千人而非只有四百人就是这个道理。而当时完整编制的一营大致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曲五部两千人,因此通常一个校尉所统帅的部队为两千人上下。这一营即为战术上的主力部队。而在战场上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局,有时候要编制主力以外的机动调度部队,别部司马即为这种非主力部队的长官。别部司马所统领的部队人数多寡不一定,因战局的需要有大有小,其职权大致介於校尉与军司马之间。刘备当时的部队也不多,大概很难另外分出部队给关羽张飞指挥,但总而言之,称关羽张飞为当时刘备手下官位最高的指挥官大致无误。),分别统领刘备的部曲(两汉的部曲均是单纯的军队编制,到了三国因局势动汤,部曲演变成将领的私兵。到了南北朝,部曲一辞就转而为奴隶、僮客这一类缺乏人身自主权的社会下层的代名词)。先主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如兄弟,关羽张飞就算在大家都有位子的场合,依旧终日侍立於刘备身旁,不必艰难地随刘备到处和人打交道。先主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后,派遣关羽防守下邳城,兼任太守的职务,而自己跑回小沛去。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先主投奔袁绍,曹操捉拿住关羽,回到许昌后拜为偏将军(偏将军也不小了,那时曹营里也没几个将军),对他非常礼遇。之后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攻打身处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曹操命令张辽与关羽为先锋上阵。关羽看到颜良的麾盖(麾盖是仪杖用的大伞,各位如果看古装片,往往可以看到有人手持一个大大红红满是流苏的伞,那就是麾盖。有人误把麾盖当作是车盖,遂以为关羽是偷袭坐在车上的颜良,这并不是正确的说法),一拍马便冲进袁军阵中,在众人的眼皮下一手刺死颜良,并从容地把颜良的头砍了下来,挂在马鞍旁返回曹营(「斩其首」在古书里,通常都有枭首示众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斩其首还」是指关羽把颜良的头摘下来带回曹营示众,而非只是把颜良杀掉自己跑回来),袁绍阵中诸将没有一个人挡得住关羽,於是遂解白马之围。曹操旋即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后代学者对汉寿的考定很多,主要是因为《三国志平话》里误把关羽当作是汉‧寿亭侯。不过这些学者考订的汉寿都是县名,而关羽被封的是亭侯,根本不会是武陵郡甚至是广汉郡的汉寿县。汉寿是一个菜市场的地名,就跟美国的华盛顿一样,到处都有,甚至可以随著朝代不同而改变,如武陵郡的汉寿县,魏国称之为魏寿,吴国称之为吴寿。当时应该有汉寿亭,但已不可考)。在这件事之前曹操非常器重关羽的为人,但观察他的心神,没有久留麾下的意愿,便对张辽道:「你试著用我对关羽恩情来试探他的意思吧!」没过多久张辽便以此询问关羽,关羽叹道:「我确实深知曹公待我不薄,但我深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我绝不可背弃故主。我终究不会久留於此,我只待立了功报了曹公之恩后便会离开这里。」张辽把关羽的回答原原本本地告诉曹操,曹操对关羽这样的义举大为佩服。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关羽必会离去,便加重对关羽的赏赐,希望留住他。但关羽仍旧把过去以来所有的赏赐尽数封存,留书拜别,投奔位於袁绍军中的刘备。曹操的左右之人想追杀关羽,曹操道:「关羽此举乃各为其主,不可追。」

关羽杀颜良一事,陈寿写来真是精彩。「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三句乃关羽看到颜良麾盖、关羽策马刺杀颜良、关羽斩颜良之首还,主词受词完全一致,我们彷佛随著关羽杀进袁军阵中,一招刺死颜良,旋即割下颜良狗头,拍马从容而去,读者的视野只有关羽神俊孤高的身影与颜良死不瞑目的神情。朱子后来教学生,就曾说为学就要像关羽杀颜良一样,眼睛只看见颜良一人,手只砍颜良一人,绝不浪费心力管别人,如此为学才能专心致力融会贯通。朱子讲得真好。「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一句做了个转折,将镜头从关羽身上拉开,进而采一旁白式的叙述法。凭关羽一人固然无法把颜良的部队全部杀退,主要还是得靠曹操部队的进击,但白马之围之解,关键因素在於关羽袭杀颜良。陈寿把握到这场战斗的关键点,便用「遂解白马围」五字收束整场战斗,绝口不载曹军如何攻击、袁军如何败退,文笔可谓乾净俐落,丝毫不脱泥带水。陈寿史笔由斯可见。自「羽望」至「马围」寥寥三十馀字,陈寿写来如雷鸣闪电、浪涌星驰,精采无比。而关羽之神勇,真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呀!

陈寿在〈关羽传〉的评语,特别标榜关羽报效曹操一事,而这件事确实是妙。曹操纵虎归山,成全关刘之义,固然难能可贵;但关羽报恩后去,进退雍容,更是教人心折不已。关羽要回到刘备身边,大可不必和曹操张辽明讲,但关羽明言「立效以报曹公乃去」,真可谓光明正大、不欺不讳。关羽杀了颜良之后,曹操对其厚加赏赐,但关羽「尽封所赐,拜书告辞」,真是磊落坦荡、恩怨分明。关羽真是一位可爱至极的人物!我们这一生中,能交到几个像关羽这样的朋友?能碰到几个像关羽一样忠义双全、公私分明的人物?能遇到几个可以放心地把自己后背摆在他面前全然不怕他见利忘义桶你一刀的同志?恐怕一个也没有吧!但我们翻开《三国志》,就可以和这些第一流的人物交友。孟子说:「尚友古人」,讲得真是好。然而今日流俗之见,对三国人物的诋毁自刘备诸葛亮以下,就数关羽被批评得最惨,这实在可说是两岸三地历史教育的失败。我这学期修《资治通鉴》,张元老师谈及历史教育时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观念:「历史教育,主要是教导学生一种分析判断的能力,对於史料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若是历史教育不能教导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日后当学生碰触到与历史课本完全相反的史料时,学生就会不知所从,进而怀疑起过去历史教育的真实性,甚至认为历史课本都是假的。」几乎所有人接触三国,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而《三国演义》格外褒扬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很自然地成为我们小时候心目中的偶像。但随著年智渐增,接触到一些正史的材料,发现关羽既没斩华雄过五关,诸葛亮也不会奇门遁甲,刘备更非全然忠於汉室老好人。一件件迥异於过往的资料摆在眼前,而我们的历史教育又缺乏教人如何分析判断的能力与看待史料、古人的胸襟,於是几乎所有喜欢三国的人都会历经一段讨厌刘关诸葛而爱上曹操周瑜的过程。有些人就一直卡在这一个阶段过不去了,这是因为过去的历史教育并没有教导我们如何处理相反资料的能力,使我们心中隐隐惧怕看到更多史料、看到更多与自己既定想法迥异的东西的缘故。因此我们看历史,不能在事先就抱持一种主观的成见,对待历史人物,更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云:「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其恕乎!」读书与做人,很多道理是相通的。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这段话下面裴松之引了《傅子》的一段故事,非常精采:「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度何时能去?』辽曰:『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恩而后去也。』」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把张辽在事君与交友的两难抉择讲得非常生动,但陈寿不用,这是因为这段故事以张辽为主角,有违一个传记叙事的主体性;再者,张辽自说自叹,又有何人得见?所以陈寿不收,正可见陈寿谨严之处。但有时候我想,如果写《三国志》的是司马迁而非陈寿,说不定司马迁就会把这个故事写进来。《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一个故事:「郎中令与(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鬬。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试问当时兵荒马乱,这位宦者的话有哪一个人听见了。但是司马迁还是写进《史记》里,这是因为「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这句话恰恰好反映出秦朝灭亡前的*黑暗面。司马迁用一个很有可能是虚构的故事,点出了当时*的关键,可见一个高明的史家,有时候会以局部的失真以换取整体的真实性,这一点陈寿就显得太过古板了。将张辽的言行写进〈关羽传〉里,以正面映衬关羽之义,这其实也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手法。陈寿不收《傅子》的这件故事,这是陈寿谨严优秀之处,也是《三国志》不如《史记》的地方。

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汤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羣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随著先主投奔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南定荆州,先主自樊城南渡长江前,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以会江陵。后来曹操追刘备到了当阳县的长阪,迫使先主无法继续向南前往江陵,只好走小路跑到汉津,刚好碰到关羽的船队,与之一同撤退到夏口。后来孙权遣兵帮助先主抵抗曹操,曹操引军退归,先主於是攻略荆州长江以南的诸郡,之后便给元勋宿将加官晋爵,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汤寇将军,驻守长江之北(东汉并没有襄阳郡,而襄阳县旧属南郡,襄阳设郡是之后的事。那时荆州北部各方势力角逐,曹仁一开始代理征南将军留屯江陵,被周瑜打败后跑到北方去打马超,而周瑜遂成为南郡太守。之后东吴势力撤出南郡,而乐进依旧驻守襄阳与关羽争执。江北南郡一带一直是三方势力的最前线)。先主西定益州,以荆州之事全权委任给关羽。关羽听说马超来降,因为马超并非老同僚,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干比得上谁?诸葛亮知道关羽逞强好胜(「护前」意味逞强好胜,不容许别人争先居前之义。《吴书‧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宋书‧刘瑀传》:「瑀性陵物护前,不欲人居己上。」可见吴金华《三国志校诂》),回信答道:「马孟起文武兼备,雄烈过人,可谓一世之杰,乃是黥布、彭越一类的人物(诸葛亮用黥布、彭越形容马超,可以说非常贴切,一方面这两人在楚汉相争时可算一方诸侯,黥布甚至还被封为九江王,和刘邦本来同级,而彭越资历也足以封王,只是项羽不封他而已。这与马超原本也是一方之霸后来投靠刘备的情形非常接近。而黥布、彭越二人,也都是深沉狡诈、知兵善战之徒,与马超恰好也挺相似),足以与张益德并驾齐驱、互争长短,但还比不上大胡子的绝伦逸群呀!」关羽有一口漂亮胡须,所以诸葛亮叫他大胡子。关羽看了这封信非常开心,开心到把这封信交给手下的宾客传阅。

关羽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个性骄矜不容人,缺乏圆滑的*手腕以处理荆州问题,在外两面受敌,在内部属反叛,最后不得不败。因此如何呈现关羽骄矜的个性,就必须仰赖史家对於史料的选取及其写作手法。关羽向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干如何,这实在是一件鸡毛绿豆的小事,但陈寿还是写进《三国志》里。而利用一则故事来写关羽的个性,又远比用「羽性骄矜……」之类的平述句来得更有力量。藉由〈关羽传〉、〈黄忠传〉、〈费诗传〉、〈吕蒙传〉一系列关羽骄矜的记载,充分印证了陈寿在末尾对关羽的评论「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的真实性。并且关羽询问马超才干的故事,又恰巧替〈张飞传〉:「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做了一个最佳的例证。由此可见史家替各种史料穿针引线的工夫。但是,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今天我们认为关羽的失败来自其骄矜的个性,这个论述其实是陈寿赋予我们的。也就是说陈寿在写〈关羽传〉的时候,首先判断关羽的失败乃源自於其骄矜的个性,故在《三国志》各处不忘关照关羽这个骄矜的个性以印证陈寿「以短取败」的论赞。因此是因为陈寿为了强调关羽个性上的骄矜与*手腕的不够圆滑,所以大量选取很多关羽个性的负面史料,而我们在阅读《三国志》的时候,很自然地认为关羽的失败要归咎他EQ太低。但有没有可能关羽的失败并不在於他的个性而在其他方面,只是那些史料因为陈寿并未采取,因此我们今天看不到,也就顺著陈寿的意思认同关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而无法了解当时的实际状况呢?上述我讲的是一个后设史学的问题。后设史学认为所有的历史书写,都已被纪录者有意识地操弄,既然史料已经在最初就被这些纪录者的主观意见挑选过一遍,那么后代学者永远无法还原当初历史的*。后设史学的论点也有其道理,但是我们本来就无法还原历史的*,只有留下记录可被后人解读的史料才算历史,最多我们只能做到趋於历史的*而已。况且,中国史书最好看的地方就在於充满了作者的主观意见。我这学期修《左传》,深深地觉得《左传》真是一本非常让人感到怀疑的书,《左传》作者似乎对呈现自己个人意识的兴趣——或者可以说是呈现春秋大义的兴趣——远远大於对历史的详实纪录。但是《左传》就是这点好看,让我觉得读《左传》最大的乐趣在於解读《左传》作者到底想要传达怎样的讯息以及「君子曰」在谈什么,而非单纯藉由《左传》了解春秋时代。最近高中历史课本大纲闹得沸沸汤汤,敝派黄山公子曾批评这个大纲,认为这部大纲最大的问题在於缺乏一个明显而主导的意识形态,使得整个大纲变成一个由各种意见与意识形态组合而成的大拼盘,像这样的教课书根本没办法带给学生启示。这话讲得也挺不错。司马迁说:「成一家之言。」中国史书向来具备浓厚的子书色彩,因此读中国史书最让人愉悦的,来自於你的情感,而非来自你的理性。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关羽曾经不小心被流矢射中,把他的左臂给贯穿了。后来箭疮虽然愈合,但每逢阴雨,臂骨常常疼痛。医生对关羽道:「箭头上有毒,而毒已渗进骨中,必需要在你的手臂上重新开个口子,刮骨去毒,然后才能根绝此患。」关羽二话不说,当场左臂一伸,就交给医生全权处置。那时关羽恰好和诸将一起吃饭,而手臂上鲜血流离,连在下面承血的盘子都满出来了。但关羽一边割著烧肉吃一边取酒喝,言笑自若,和平常没个两样。

关羽真是勇。《三国演义》对这件事的处理非常精采,既藉关羽之口赞华佗:「先生真神医也。」又藉华佗之口赞关羽:「君侯真神人也。」相互标榜、彼此映衬,确实是非常妙的文字。《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实在也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精采的文字之故。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悳。梁郏、陆浑羣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素皆嫌羽(自)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节乃是象徵天子之物,汉代使者出使,正使持节,副使假节,用以象徵天子威权。苏武牧羊里苏武把节的毛都摸掉光了还是不肯丢掉,正因为这是代表天子的信物,也是使者的最重要的东西。魏晋以后,节的军事*色彩越来越浓厚,在外的都督假节,在内的丞相开府,均代表他们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蜀汉假节持节的制度不清楚,只能根据后代资料来想像。《晋书‧职官志》:「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不开府、持节都督者,……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内外诸军矣。……及晋受禅,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根据晋制,假节的权力最低,但有军事时则可以任意处置无官位而犯军令之人。「假节钺」权力到底怎样并不清楚,但大致而言应该远高於假节,再加上关羽董督荆州军事,搞不好真有总统内外诸军的权力。就算假节钺没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只要它有晋朝只比假节高一等的持节的权力,在战时关羽就有权力任意处置两千石以下的*,而郡太守恰好是两千石,所以麋芳和傅士仁才会这么害怕,因为关羽真要杀他们两个,是可以不必请示刘备的)。就在此年关羽率众攻打在樊城的曹仁,曹操派遣于禁前往救援,结果碰到秋天的大霖雨,汉水暴涨,于禁率领七军(根据《集解》引赵一清的说法,于禁统领的七军乃是《魏书‧赵俨传》里于禁、张辽、张合、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的七支部队。后来这些部队的指挥官有的另有其他任务,而部队则留下来交由于禁统领。这个说法我个人是持保留态度,未必刚好数字偶合,就可以断言两者是同一种东西。不过赵一清的意见也可以参考就是了)全部沉到水里喂鱼虾,而于禁也向关羽投降,关羽又斩杀将军庞德。当时有些梁郏、陆浑的盗匪(梁郏应该是颍川郡郏县,陆浑应该是弘农郡的陆浑县,这可以算是魏国心脏地带)遥受关羽印号(受其印号,乃听其指挥的意思),做为其支党,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因此下议迁许都以避其锐,司马懿与蒋济则认为关羽得志,必非孙权所愿,可派遣使者劝孙权在关羽背后捅一刀,并承认孙权在江东的统治权,如此则樊城之围自解,曹操赞同这个提议。有一回孙权派遣使者替自己的儿子求关羽的女儿为媳妇,关羽当场辱骂孙权的使者,坚决反对这项婚事,孙权因而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坐镇江陵,将军傅士仁(杨戏的〈季汉辅臣赞〉没有傅士仁,只有士仁,下文也只称仁而非士仁,可见傅这个字为误增,应该只有士仁这个人,而没有傅士仁这个人。不过卢弼引《华阳国志》都做傅士仁,或许他真的姓傅也不一定。不过我还是赞同传统的意见,傅字为衍,只有士仁,没有傅士仁)屯*,对於关羽平常总是轻视自己这件事非常感冒(「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传统都认为自乃误植,当移到「羽」之前,作「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而吴金华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意见,认为《三国志》的语法「自」后面加上一个动词,如自疑、自嫌、自轻,都是指对方轻视我这个意思。所以这句的「己」乃是衍文,全句当作「嫌羽自轻,羽之出军」,详见《三国志校诂》),而关羽出军以来,麋芳士仁两人供给其军资往往拖欠延宕,关羽便说道等他回来,就要好好惩处这两人,麋芳士仁都为此感到畏惧不安。

於是孙权私下派人联系这两人,而麋芳士仁遂遣人迎接孙权。正巧那时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关羽无法打败徐晃,只好引军退还,而当时孙权的部队已经占据了江陵,把关羽手下的家小全数掳获,关羽的部队於是作鸟兽散。孙权派遣部将迎击关羽,把关羽和他儿子关平在临沮这个地方斩首了。

从关羽询问马超才干到最后被杀,陈寿想要呈现关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的形象可说是非常清楚。〈关羽传〉里既展现了关羽神勇重义的一面,亦表现关羽个性上的重要缺点。短短数百字的〈关羽传〉,陈寿就有本事完整地呈现一个个性上有非常大的缺点的英雄,彷佛是小说里的圆形人物,真是精彩。〈关羽传〉实在是一篇极好的文字。

追諡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后来追諡关羽为壮缪侯(《諡法》:「武功不成曰缪。」后人以此认为壮缪侯乃恶諡。其实缪穆古通,壮缪并非恶諡。这点清代学者考证很多,可以参可《集解》)。由关羽之子关兴继承他的爵位。关兴字安国,年纪轻轻就有美名,丞相诸葛亮非常器种关兴的才干,年仅弱冠便当上侍中、中监军的官,但可惜的是过没几年就死掉了,由关兴的儿子关统继承爵位,关统并尚了公主,官做到虎贲中郎将。关统死了之后没有儿子继承,遂找了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里有两则关於关羽的评论,分别是〈汉献帝〉第三十三与三十五条,讲得都挺不错的。其中提到几个观念现在还常常有人引用,比如提到关羽吕蒙乃破坏吴蜀联盟的最大杀手、关羽失荆州最该负责的乃刘备、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远不如关羽。不过并没有像上回〈臧*〉的评论那么有启发性,所以我就不引了,大家有兴趣自己找来看。至於关羽是如何从一介武夫变成现在的关圣帝君,可以参考黄华节《关公的人格与神格》这本书,商务出版。虽然对故主忠诚乃是东汉士风的一种展现,但关羽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格外光明正大,绝非同时期一些忠於故主的行为那般激诡。这可以说是关羽他本身就具有非常崇高的人格特质,这是一种内塑的天性,而非因外在风气所导致。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关羽就是这样子的一位大丈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23:12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与魏氏春秋所说无异也。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魏书云:以羽领徐州。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傅子曰: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度何时能去?」辽曰:「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臣松之以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

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蜀记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臣松之以为备后与董承等结谋,但事泄不克谐耳,若为国家惜曹公,其如此言何!羽若果有此劝而备不肯从者,将以曹公腹心亲戚,实繁有徒,事不宿构,非造次所行;曹虽可杀,身必不免,故以计而止,何惜之有乎!既往之事,故讬为雅言耳。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鲗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臣松之以为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故权之袭羽,潜师密发。按吕蒙传云:「伏精兵於�冓�鹿之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权,权必不语羽当往也。若许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迹乎?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吴历曰: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追谥羽曰壮缪侯。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参考资料:三国志.陈寿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1:03

关羽(160?—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国志》中无记载。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佛教中称其为“伽蓝菩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单刀赴宴”,“水淹七军”等佳话,亦有“大意失荆州” ,“走麦城”等憾事。
关羽兵器:青龙偃月刀
《关羽》
品三国见关云长,读罢掩卷泪沾裳。
五关六将寻兄义,大水七军克敌强。
汉相议迁离许地,吴将*向襄阳;
搏虎一世轻犬死,函中首级犹自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3:11

我就简单说一说吧, 桃园三结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杀颜良诛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 战黄忠取长沙 单刀负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5:36

桃园三结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杀颜良诛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 战黄忠取长沙 单刀负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08:17

千里走单骑,桃园三结义,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1:15

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4:30

方法方法方法方法方法 发挥骨结核东西飞过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18:01

你不会在百度上查:关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2 21:49

白痴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01:54

关羽的故事
话说关羽败走麦城,被红眼儿孙权抓住,最终不为名利所动,英勇就义,留下了千古美名。
被关羽的忠义精神感动的仙界魔界诸神鬼一起设宴迎接关羽。关羽坐在酒席上,思忖半晌,终于举起了酒杯,向着诸神鬼一仰脖子喝下去。他答应了出任仙界忠义神的职位。
新官上任三把火,关羽一上任就严厉整顿各部门的纪律,因为是玉皇大帝钦典的司法纪检大官,各路神仙不敢马虎,接到通知后连夜开专题讨论会,组织各部门下属学习关羽的专著《忠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时间,各部门人手一本《忠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习气氛十分浓烈。大家学习完这本书之后,无不赞扬关羽不但武功好,人忠义,而且文笔一流,分析说里头头是道,深刻透彻。于是各部门向下面基层出通知,下指标,由下属传下属,下属的下属传给下属的下属的下属,直到地狱的十八层里面的鬼魂也各自人手一本《忠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家发奋学习研究。关羽的专著因此也发行超过两亿多本,收入版本费数十亿元冥币,关羽的名胜更是鹊起,加之巨富,连玉皇老帝也不得不降尊迂贵,对关羽言听计从。
关羽三把火还没烧完,仙界魔界已经是气象大新,各个部门人员言必称忠义,人员之间的关系更是更上一层楼了。看到这种状况,关羽总算感到一点自我确证。
不知过了几天几年,关羽独自一人坐在宝座上闷呆了,便独自踩着行云到处闲逛。游着游着,突然想看看地下各鬼投胎后变成什么样子,于是他找来阎王爷,要来生死簿,乔装一番便下凡来了。
刚一下来,他就发现了自己的身影。原来家家户户都在供奉着他的神位。他不由地心花怒放:原来世人没有忘却他,都虔诚地供奉着他。他高兴地走进了一家,只见一个男人正跪在神台前面,虔诚地祈祷着:关大爷保佑保佑我,让我这次能赚个大钱,回来后我给你全牲供奉。关羽刚感到奇怪自己怎么变成财神了,转而又想:也好,保佑他发点财也没所谓,既然他那么虔诚。于是他就紧跟着那人,准备到时候帮他一把。那人径直走进一间小屋子,里面已经有好多人了,正在四人一组四人一组热火朝天地搓着方块东西,时而看见有人垂头丧气地掏出和冥币类似的纸张。关羽看了好久,终于明白了他们在*,一气之下施了毒咒,让那人输个精光,然后气冲冲地走了。
关羽又走进了另一家房子。几个小伙子在神台前面鱼贯而列给自己上香。关羽顿时感到舒服多了,真是年轻有为啊。这时,为首的小伙子发言了:“关大爷,这次我们是为受侮辱的兄弟报仇的,你一定要保佑我们啊,回来后再给你全羊供奉。”说完,几个小伙子操起了家伙冲出门去……
关羽目瞪口呆!看着自己被香火缭绕的英武样子,不仅思索起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