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2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17
实施常规化的地下空洞探测和填补,减少道路塌陷事故
从地下空洞的成因可见,地下空洞俄形成难以预防,完全杜绝地下空洞更是不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未雨绸缪,实施常规化的地下空洞探测和填补工作,在地下空洞形成道路塌陷之前,通过检测已经形成的以及正在扩大中的地下空洞并及时填补和修复地下空洞,来减少道路塌陷事件的发生、降低道路塌陷事件的损失。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东京也曾多发由地下空洞引发的地面塌陷事故。经过1987年银座道路塌陷事件后,日本*认为“不调查地下空洞状况,就无法解决地面塌陷问题”。1990年,日本开始使用探地雷达探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下空洞探测普查,进行道路养护管理。在东京,全部道路每五年用探地雷达巡检一回,重要道路则每年检测;排水管道管理部门也会同时检查排水管道状态,及时向道路管理部门提出维修意见。如发现地下空洞异常,道路管理部门将按照地下空洞的大小和危险程度实施加固工程,在发生塌陷前完成地下空洞的填补和修复。1990年前,东京每年发生大规模道路塌陷事件次数多达20-25次,但近年来却每年仅有一至两起大规模道路塌陷事件,使用探地雷达探测技术进行道路养护成效显著。
近年来,国内各个城市对地下空洞和道路塌陷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纷纷开展了常规化、制度化的地下空洞检测。北京市自2008年以来开始利用探地雷达技术探测三环道路的地下空洞,至今已经形成巡检制度,有计划地普查市区全部道路,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太原市自2012年12月也展开使用探地雷达探测技术在主要道路上普查地下空洞。随着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日益恶化,大范围的地下空洞探测已经刻不容缓。
3.2实施常规化的排水管道病害检测和修复,消除地下空洞隐患
由排水管道病害引起的地下空洞占全部空洞的40%以上,是道路塌陷的重要成因。实施常规化的排水管道病害检测并及时修复较大的排水管道结构性缺陷,避免形成地下空洞,是消除地下空洞隐患的有效手段。
排水管道的结构性缺陷包括裂痕、裂缝、接头松脱、接头错位、管身断裂、穿孔、坍塌、破损、砂浆脱落、变形、砖块上下移位、砖块遗失等,是造成管道周围水土流失、形成空洞的主要原因。
CCTV 检测、QS管道内窥镜检测、声纳探测是目前国际上用于管道状况检测最为先进和有效的手段。管道分析评估主要依据CCTV或声纳检测设备所拍摄的视频录像或断面扫描图像,对管道状况进行评价,最终得出管道总体状况,为管道的日常养护及可能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之后利用翻转法等非开挖修复技术对排水管道结构性缺陷进行修复
实施常规化的给水/热力管道漏水检测,消除地下空洞隐患
给水管道/热力管道的漏水现象具有经常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漏水检测绝非一日之功,期望依靠一次检测解决漏损问题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长期的经常性的检测才能有效地降低漏损。声波法通过探测压力管道漏水产生的声音或振动来定位漏点,具有非破坏性和非侵入性,是目前最常用最简便的漏水探测方法。一般采用由面到线先再到点的检测方法,首先分区检漏发现漏损大的区域,再确定漏水发生管段,最后进行分精确定位锁定漏点。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中间控制,减少道路塌陷事故
应加强地铁、电力/热力/排水管沟、防空洞、地下建筑等大型地下工程的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行为,减少施工对土基扰动的影响,在施工抽排水过程中注意保持周围土体的水土平衡,减少因施工降水引发的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水土流失灾害,注意石灰岩、软土分布区发生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
应加强道路或地下管线(铺设、修复)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行为,在回填时严格规范进行夯实和碾压,避免形成地下空洞和道路塌陷。
探地雷达在探测地下空洞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中浅层目标体的有效探测设备,采用电磁波方法探测具有电性差异的两种地下介质的分界面。GPR探测利用反射、速度测距、层析成像等三种基本方法:发射天线在地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入射波在存在介电性差异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地层界面或目的体)产生反射波,接收天线可接收记录反射波的波形、振幅及到达时刻(双程走时),并以雷达图象的方式显示探测结果;根据测量的双程走时和波速计算出目标体深度;连续测量剖面各点的反射波,形成雷达图像。
参考资料:www.leidi.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17
针对路面塌陷产生的原因,通过综合分析塌陷区域的分布位置和规模范围,从安全、经济、施工难易程度出发,本着“彻底治理、安全稳定进行综合治理”的理念,确保该段道路的安全畅通。塌陷主要存在于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目前部分塌陷的路面已挖开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发现空洞后继续向下和向四周开挖,再未发现漏斗型的空洞。从而排除了地下管道内水上返搬运土体形成空洞的可能性。鉴于路基空洞位置较浅,主要采取开挖后进行修复,同时加强治水措施,疏导和完善排水系统。
一、局部塌陷路面处理方法
1)拆除塌陷区域的路面、基层,自原路床顶面向下挖80cm后,若土质坚硬停止下挖,若土质仍湿软,继续向下开挖至坚实土层,同时通知技术人员。
2)遇检查井时,检查井周边1m范围内,挖至路床顶面以下1.2米处。
3)回填之前必须通知技术、质检人员到现场查看并同意回填后,方可进行回填。
4)回填均采用二八灰土进行回填,每层虚填厚度不大于25cm。夯实至设计灰土顶面标高后,检测压实度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5)原设计中的水稳基层采用C25混凝土代替。
6)待混凝土养生完毕,恢复沥青混凝土面层。
二、站前路大面积路面整体塌陷处理方法
因污水管道与下游未接通,K0+250-K0+360段污水管道及井室内长期存水,为保证后期路面无塌陷、下沉,将此段整体开挖对雨水口、雨水检查井进行加强处理。
1)分井段对塌陷路面进行处理,避免大面积开挖后雨水泡槽。
2)拆除污水井两井间路缘石,路面及道路基层,拆除雨水口、雨水支管,开挖至雨、污水管管底原状土。
3)将挖出的含水量过大的土体外弃,将含水量适中的土体掺和白灰现场拌合,随挖随拌合。
4)挖至管底原状土后,经质检、技术人员检测合格后进行回填。
5)回填均采用二八灰土进行回填,每层虚填厚度不大于25cm。夯实至设计灰土顶面标高后,检测压实度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6)路床以上结构层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7)待水稳基层养生完毕,恢复沥青混凝土面层。
8)在修复过程中,雨水口和雨水支管需重新砌筑和安装,严格安装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雨水支管按要求进行360度C25混凝土包封。同时雨水管与雨水口、检查井相接处要做好防水,防止雨水通过此处渗入路基。
9)在修复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安装立缘石、平石,保证立缘石间、平石间、平石与立缘石间砂浆饱满且强度符合规范要求,不被雨水冲刷造成空洞。
三、学苑路路面整体塌陷的处理方法
1)利用相关仪器,先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土体进行检测,如土体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铣刨机将沥青面层处理掉一层后,根据设计标高重新摊铺沥青面层。
2)经检测,路面结构层以下土体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仍继续下沉的,采用站前路大面积路面整体塌陷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四、人行道及路缘石的处理方法
1)严格对人行道路面、人行道砖与树池挡板、人行道砖与立缘石相接处进行检查,若人行道砖、树池挡板、立缘石底部有空洞的进行标注并记录,然后空洞部位的砖拆除,修复空洞后重新安装。然后采用细砂掺10%水泥填充人行道砖与砖之间,砖与树池挡板、立缘石间的缝隙,保证其密实。
2)道路沿线所有立缘石间存在缝隙的,均采用勾缝砂浆掺胶进行勾缝,必须保证勾缝饱满防止雨水冲刷;所有平缘石间、平缘石与立缘石间的缝隙均采用砂浆掺防水粉进行勾缝,并砂浆饱满不被雨水冲刷形成空洞。
3)根据现场情况,对中间隔离带的立缘石由于后戗砼的缺陷,造成雨水从立缘石后渗入路基。对此段路缘石的后戗砼进行修补,凿除原有后戗砼,增加后戗砼深度至立缘石底面以下20cm,从而起到阻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