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2:26
1、各种社会矛盾使得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纷争愈发残酷。
十一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亦思马因派(即七伊玛目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拉穆特山区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山地谢赫)霍山(哈桑•本•萨*)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的活动。
2、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
十一、十二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封疆大吏*成10余个封建小邦。
3、紊乱的政局,为西欧封建主和*教会向东方扩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十一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多次被占领。最终阿拉伯帝国灭亡。
扩展资料:
阿拉伯帝国的贡献:
阿拉伯人征服扩张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征战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阿拉伯早期的征服,客观上也导致了中东地区农业生产的破坏和人口的降低。不过随着8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相对稳定和制度化的完善,各个地区开始逐步复兴,直到9世纪、10世纪阿拉伯帝国的*。
狭义的阿拉伯民族是指源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的游牧民族,不论是根据犹太教的《圣经》和*教的《古兰经》中的记载,都认为他们和犹太人有血缘关系,语言分类中也同属于闪含语系。原来都是一些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中的以家族为基础的部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拉伯帝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2:27
广大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造成帝国统治根基动摇的主要原因。
13世纪中叶,蒙古西征彻底灭亡了阿拉伯帝国。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
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
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被*人数约为9万人(《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为80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扩展资料:
为了维持庞大的封建国家官僚机器的运转,满足无度奢靡生活的需求,哈里发国家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封建主与广大民众间的阶级矛盾始终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之中,导致此伏彼起、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
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更是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黑奴和卡尔马特。
人民浪潮也使阿拔斯帝国境内异端教派的活动更趋活跃。9世纪晚期,由阿布·阿杜拉创立的“卡尔马特教派”逐渐兴起。该派反对逊尼派哈里发政权,主张社会平等、财产共有,废弃正统的*教规、教礼。
0年,该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地区举行。势力迅速扩及波斯、中亚一带,并于9年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了卡尔马特国家,先后延续200余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伯帝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2:27
塞尔柱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当时,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的“苏丹”手中。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东部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
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纷争愈发残酷。
11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伊斯玛仪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霍山(哈桑·本·萨*)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等排除异己的恐怖活动。
此外,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突厥封疆大吏*成10余个封建小邦。
紊乱的政局,为西欧封建主和*教会向东方掠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更多次被血洗。
扩展资料:
庞大的哈里发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别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又从帝国内部培植起离异的势力。因此,9世纪中叶以后,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直至走向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拉伯帝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2:28
阿拔斯王朝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对各族人民残酷剥削和*统治的基础之上的,随着阶级斗争和**的深化,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经济急剧衰落,而强大一时的阿拔斯王朝,日趋衰亡。
阿拔斯王朝(阿拉伯语:�1�7�1�0�1�9�1�1�1�4�1�2�1�0)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古时候我们管阿拉伯人叫“大食”。*教崇尚黑、白、绿三色,所以,古书上有“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之称。其中,黑衣大食就是当时的阿巴斯王朝。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唐玄宗年间,唐朝为了与阿拔斯王朝争夺西域霸权,而和阿拔斯发生多场战役,最初阿拔斯处於下风,但是在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的怛罗斯战役,唐朝战败,并且没多久又遭逢安史之乱,唐朝失去与阿拔斯争夺西域的主动权,此后西域便成为阿拔斯和吐蕃、回纥之间的交战之地,各方互有胜负。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廷为平安史之乱,於是遣使找黑衣大食借了几千兵马帮着打仗。打完仗之后,这些士兵中很多都没有回国,留在中国定居。娶妻生子,但是保留了*教的信仰。这些人是中国最早比较有规模的穆斯林。以后又由于各种原因不断有阿拉伯人在中国定居,他们和中国境内的民族相互融合,成为今天回族的祖先之一。阿拔斯王朝后来曾经进伐欧洲,撼动欧亚,并且在文化上的发展相当的丰盛,阿拉伯的文学、哲学等文艺活动也多在此时蓬勃发展。十三世纪以后,阿拔斯王朝渐趋混乱。1258年,塞尔柱土耳其人攻占巴格达,虽然解除了哈里发的*权力,但是宗教领袖的地位没有动摇。1258年蒙古的旭烈兀西征,攻陷巴格达,杀死哈里发,阿拔斯王朝才真正灭亡,而这也标志著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9世纪中叶以后,阿巴斯王朝大权旁落,*权力削弱,导致*上的*。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巴格达,王朝名存实亡,该王朝的统治者们每每成为其他王朝的挂名首脑。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末代合法的哈里发吧被杀。其后的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虽于1260年名义上复位,实际上仅仅是埃及马木留克苏丹的廷臣。.
一般人都熟悉於「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主角拉喜度时代,可说是阿拔斯王朝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阿拔斯王朝的势力开始走下坡。安达鲁西亚自始即在阿拔斯王朝版图之外,阿里的子孙伊得里斯(al-Idrisi)曾在麦地那企图反叛失败,远遁至摩洛哥开创伊得里斯王朝。拉喜度则於公元八百年任命阿格拉布家族的伊布拉欣一世为突尼西亚的世袭总督,从此乃有阿格拉布王朝的自立。
伊得里斯王朝与阿格拉布王朝,虽亦承认阿拔斯王朝哈利发的宗主权,却在其统治区行使的君主权,且不容哈利发干涉,可谓为实质上的王朝,因此突尼西亚以西乃为阿拔斯王朝哈利发主权所不及的地方。
拉喜度之子马孟,是当时回教思想的信奉者、保护者。他将其父在巴格达所建设的图书馆加以扩充,命名为「智慧之馆」,使其*朝臣能够从事希腊学术研究与希腊文献之翻译,在推广希腊学术方面,「智慧之馆」之功实不可没。马孟又公认回教思辩神学先驱「穆塔西拉」派的教义,并且下令放逐不遵从此一教义的司法官,设置专司调查的审问机关。对於发扬正统派信仰的阿拔斯王朝哈利发而言,马孟可说是一个颇为异端的哈利发。
马孟死后,即哈利发之位者为其弟穆塔西姆(al-Mu'tasim)。此时以霍拉桑人为主力的常备军已欲振乏力,他乃收买土耳其奴隶,组织禁卫队。这称做「白人奴隶」(马木路克,Mameluke)军团。但白人奴隶军团与旧军队间的冲突不断发生,至八三六年,穆塔西姆亲率白人奴隶军团,迁都至底格里斯河(Tigris R.)上游一百公里处的沙马拉(Samarra)。直至*二年还都巴格达。沙马拉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史家称此半世纪馀期间为沙马拉时代。
白人奴隶军团虽由奴隶组成,却以武力为后盾,干涉*。不久,握有军权的将领遂任意废立哈利发,沙马拉时代是白人奴隶军阀跋扈的时代。其间,穆达万其尔(al-Mutawakkil)可说是唯一能实现意愿,推行良好*的哈利发。他整顿官僚制度,压制白人奴隶军阀,奖励正统回教信仰,取消穆塔西拉派教义,并压制什叶派与*教徒。
自八世纪末至九世纪间,东方回教世界的产业与商业的发展甚速,随著经济的高度成长,社会的矛盾与问题亦日趋显著。尤其经济与文化异常都市化,更使都市与农村、*间的对立愈为激烈。於此背景下所产生的问题,有西元八六九年始,为期十四年,控制伊拉克南部的「占吉」之乱,以及西元九O一年始,为期五年,在伊拉克、叙利亚横行的「卡尔马都」的叛乱。
所谓「占吉」,乃指黑人奴隶,最初发动此一叛乱的,是在巴斯拉(al-Basrah)附近硝石矿山,*从事劳动的黑人奴隶,后来伊拉克南部的贫农阶级加入,成为叛乱的主体,阿拉伯的游牧部族亦参与其中。主张救世主再度来临的急进什叶派,与无*主义的「哈娃利久派」思想互为融合,成为占吉反叛的信仰指导。不论东方或西方,中世纪反*运动无不以宗教信仰为指导。
所谓「卡尔马都」,乃当时逐渐伸张势力的急进什叶派之一分派-伊斯迈派(Ismai)。伊拉克与叙利亚卡尔马都派的叛乱,为恢复国力的阿拔斯军队所敉平。卡尔马都派乃将其根据地移到阿拉伯半岛,以穆尼米亚,即现在的荷夫为首都,直至十世纪末年。
在卡尔马都反叛期间,以叙利亚北部沙拉米亚为根据地的伊斯迈派,派遣秘密人员到各地去宣传教义,其中被派到突尼西亚的,在贝贝族同获得了多数盟友,终於*了阿格拉布王朝,创建了法蒂玛王朝(Fatimid,九O九~一一六九年)。以急进的伊斯迈派教义为国家*的法蒂玛王朝,自建国之初即使用哈利发称号,与拥护正统派信仰的阿拔斯王朝形成冲突之势。伊斯迈派之所以称为法蒂玛王朝,主要由於其家系可追溯到阿里之子胡赛因,由此亦可看出伊斯迈派对阿拔斯王朝的敌忾心。法蒂玛王朝之并吞埃及,与阿拔斯王朝的国境接壤是在西元九六九年。但阿拔斯王朝早在此之前,已失去其抵抗能力。
这样可以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2:28
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当时,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突厥的“苏丹”手中。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纷争愈发残酷。11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伊斯玛仪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霍山(哈桑·本·萨*)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等排除异己的恐怖活动。此外,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突厥封疆大吏*成10余个封建小邦。紊乱的政局,为西欧封建主和*教会向东方掠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更多次被血洗。12世纪末年,中亚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尔柱人,控制了哈里发,但突厥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被*人数约为9万人(《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为80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则作为*教宗教领袖的称号,一直被继承下去。哈里发首先是处于开罗的马穆鲁克王朝的控制之下。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台瓦基勒也被俘。1543年,穆台瓦基勒死去,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直到1924年,哈里发制度最终才由凯末尔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