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二五仔”是出自哪里的方言,具体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5:04

出自粤语。意思是出卖弟兄同志的叛徒内奸。

二五仔的由来是在明末清初,少林寺有一百零八个武僧,表面练功,暗里从事反清复明的大业。清朝要铲除他们,攻打少林,苦无办法。于是,他们收买其中一个武僧,叫做马宁。

马宁甘为清廷鹰犬,出卖少林,当清兵攻打少林,他里应外合,最后演变成火烧少林,著名的「少林五祖」传说,由此而来。

事后,江湖中人都不齿马宁的所作所为,但又不能宣之于口,马宁在武僧中排行第七,大家一谈到他,将七字拆开做二和五,以後大骂马宁,就叫他做「二五」,泛指那些吃里扒外,出卖朋友之无耻之徒。

扩展资料 

二五仔的另一个由来

东周春秋时期,晋国人称呼梁五和东关嬖五为二五耦(两个名叫五的狼狈为奸),二人为骊姬谋害太子申生,因此二五就成为了奸佞、背叛者的简称。

《东周列国志中》二十回:献公有嬖幸大夫二人:曰梁五东关五,并与献公察听外事,挟一宠一 弄权,晋人谓之“二五”。

梁五,《左传》称之为外嬖梁五,晋献公时大夫;

东关五,晋献公时大夫,晋国人称呼为东关嬖五。

前666年,晋献公夫人骊姬为了让其子奚齐为储君,贿赂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说服国君让太子申生和成年的公子重耳、夷吾离开京城。梁五和东关嬖五说戎狄常侵犯晋国,需派公子守卫领土。献公让申生居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重耳居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居二屈(今山西吉县)。于是晋献公身边的儿子只剩下奚齐。十年后,申生被*自杀。重耳、夷吾也逃奔国外。

另一说是原是中国清代秘密会社的切口,二五仔即“义忤仔”,意指告密者、叛徒、出卖组织的内奸和专门在人后说是非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五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6:22

  粤语。意思是出卖弟兄同志的叛徒内奸。
  出处:话说明末清初,少林寺有一百零八个武僧,表面练功,暗里从事反清复明的大业。清朝要铲除他们,攻打少林,苦无办法。于是,他们收买其中一个武僧,叫做马宁。
  马宁甘为清廷鹰犬,出卖少林,当清兵攻打少林,他里应外合,最后演变成火烧少林,著名的「少林五祖」传说,由此而来。
  事后,江湖中人都不齿马宁的所作所为,但又不能宣之于口,马宁在武僧中排行第七,大家一谈到他,将七字拆开做二和五,以後大骂马宁,就叫他做「二五」,泛指那些吃里扒外,出卖朋友之无耻之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1 17:57

二五仔的来历

唐朝的长安“*”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说明了唐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
一说来源于战国故事。苏秦是战国时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他终于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
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与推牌九有点关系。

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转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